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度辅导作为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高校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深度交流的新型互动模式,深度辅导能够多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容易与学生形成共鸣,最终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努力实现工作的精致化。因此,以精致化理念为指导,围绕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深度辅导工作,并附之效果跟踪的精致化,切实地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致化”教学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内在价值,既尊重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同时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人本性、科学性、实效性、可持续性。以此为基点,文章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的“精致化”追求在于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客体的“精致化”培养在于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的“精致化”发展在于教学实践性的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结构的“精致化”构建在于教学理论的创新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精致化”运用在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虽然分工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都是围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意识,有效获取学生信息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工作干部要充分把握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提高日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样通过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萱 《文教资料》2014,(1):143-144
网络信息的发展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难题。高校思政课在网络环境下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面对新的挑战,思政课要善于利用网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创建网络平台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刘睿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8):137-138,F0003
大学生思政工作是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学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重"和谐"、重"管理"、重"教育"、重"实践",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起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大系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在其《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问题》一文中指出:精致化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深层次推进的必然结果。学生工作精致化是高  相似文献   

7.
微博已成为深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新兴媒体。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人际沟通、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等价值,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了解、掌握、使用微博,树立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建立思政微博平台,开展移动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对微博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些自我浅显的思路以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各种新思想的出现,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不断增长。依靠原有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现状,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又有其自身职业特色。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新型思政教育模式的:即以大思政理念为先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成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参与的工作,同时重视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工作;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为契机,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升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以思政教育模块重构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引导;以企业文化为驱动,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人"的观念。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以此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其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大变革的产物,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趋势。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力缺失、教育形式及方法单一、权威性下降、干预能力不足的难点,高等院校应通过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力、丰富思政教育方法、树立教育机构教育威信、构建思政教育预警机制、加强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接轨等路径,实现网络环境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思政教育的价值。其价值导向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影响学生未来的目标与方向,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及其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引导过程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