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凝练和大学精神的象征,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校训的拟定和校训精神的培育。美国大学校训虽然没有明显的"道德主义"话语,但却很注重大学校训德育功能的发挥。美国大学校训特征、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对我国大学校训的德育功能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训是学校办学历史与校园文化的突出代表。大学校训因大学对人才的培育与文化的更新作用,具有较之其他类型学校的校训更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寓农业院校校训精神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能够凝聚师生的学术自信,推动我国农业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梳理其校训"诚朴勇毅"的制定、内涵及其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双一流"建设中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的培育与发挥。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中国大学校训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力图说明中国大学校训源于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就我国若干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传承取向作了分析,有些校训直接来自传统文化经典,有些校训是多部经典的结合,不少校训传承着院校自身的文化命脉,同时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价值;着重探讨大学校训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理念,如勉励师生明确为学之序,力求知行合一,激励师生遵循大学之道,厚德诚正而止于至善,昭示师生实事求是而追求真理,营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良文化氛围,唤起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大学时中日新,引领学校追求卓越,进而影响社会的价值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校训更具文化魅力的源泉,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训,也应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学院文化,精心凝练,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训是学校为了发挥社会功能和完成价值使命而制定的行动指南。在实践上,它主要起导向和激励功能。校训的导向功能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培养目标导向功能和行为准则导向功能。各高校在践行校训的过程中,要领悟校训内涵的精髓,充分发挥校训应有的导向功能,使大学校训真正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师生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我国大学校训使用的高频词语。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继承了岳麓书院务实求是的教育传统,彰显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核心特质,接引了西方文明讲求实证的科学精神,适应了党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其特质和内涵在学校建设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成为湖南大学最根本的文化基因。这一校训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当前大学校训文化建设和校训教育活动,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切实增强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特色引领,不断赋予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代重视"训",如流传甚广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陆游家训、曾国藩家训等.至于校训,早期主要是学校用一些名言或精炼的词句,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随着现代大学的出现,校训逐渐演化成为学校的文化核心,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构建一条既符合学校和时代特色,又能被学校师生广泛认可,并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校训,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为高校德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不仅要培养以丰富知识装备起来的"能力人",还要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人".本文以崭新的视角阐述,具有内在审美特征的大学校训,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以大学校训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德育,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形成稳固的道德人格,在求知、修身和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和终身性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校训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符号,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通过对国内1 00所高校校训的整理发现,高校校训彰显着以"励志笃学"为目的的求知精神,蕴含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精神,弘扬着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奉献精神,崇尚着以"完善人格"为目的的人文精神,宣示着以"突显特色"为目的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大学精神,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于增强大学精神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引领、体现中国高等教育时代风貌、凝聚广大师生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81):147-148
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营造,是打造优质高效德育品质的过程,也是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校德育和工作内涵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特色品牌,是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校德育模式和德育文化。本文以武进开放大学为例,探讨和分析基于学校校训"修身立业"背景的德育内涵,以促进德育模式构建,形成德育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0.
赵金昭 《红领巾》2004,(4):128-130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