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灾危害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对消防火灾人群疏散特点进行建模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结合消防火灾人群疏散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体的消防火灾人群疏散模型。首先对消防火灾人群疏散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前消防火灾人群疏散模型存在缺陷,然后根据消防火灾人群的移动特征设计智能体的行为模型,模拟火灾人群逃生过程,最后采用仿真实验分析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克服了当前消防火灾人群疏散模型的局限性,可以更好的刻画消防火灾人群疏散的人员行为,可以为处理消防火灾人群疏散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灾难带来的损失,研究了人工蜂群算法在提高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疏散效率中的应用。根据人工蜂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结合火灾时期被困人员的个体差异和从众行为,利用采蜜蜂、侦察蜂、观察蜂的行为将趋光趋众两个疏散模型参数化,建立了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人工蜂群模型。利用简单规则实现对突发紧急情况下复杂的人员疏散行为模拟,以更加方便、合理而有效地指导人员疏散、逃生。  相似文献   

3.
结合火灾案例析,总结了影响超市人群疏散的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构建了某超市和实际调查分7种不同工况下的人群疏散场景,并利用Multigo模拟软件进行了模拟,获取了不同场景的人群疏散时间,揭示了其人群疏散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某超市人群疏散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大量建筑群体,建筑中突发事件,尤其是火灾成为威胁社会安全的热点问题,文中以小型建筑为环境背景,提出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自适应蚁群改进疏散方案对火灾中人群进行智能疏散引导。以元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建构动态疏散区域,利用人员每个单元相互作用,根据随机过程或实际情况确定人员位于单元格中,通过冲突检测判定多个人进入单元格顺序;依据网格状态及邻域内网格状态,人群将选择引力概率大的网格作为目标网格,即疏散出口。综合考虑人群疏散特点,提出构建自适应蚁群思想的疏散引导模型,根据火灾环境下人员动态活动指数及疏散通道通过难易程度,自适应控制路径选择策略及信息素更新规则,进而实现人群智能疏散引导过程。实验证明,运用文中疏散方案可提升建筑火灾中人群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突发频率也呈日益攀升之势,公共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灾难突发时人员疏散问题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立足已有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充分考虑了人员在疏散时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人员疏散问题进行建模与仿真,更加真实再现了行为人在紧急疏散时表现出来的从众性和自组织性,其研究成果为人群疏散仿真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群体疏散仿真研究广泛应用于电影业、游戏产业和紧急疏散模拟,本文主要是讨论公共场所发生突发情况下人员疏散仿真建模和人员逃生路径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鸡群(CSO)算法的疏散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7.
杜玟谛  张虹 《科技风》2023,(7):153-156
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在的事故风险和事故成本比较大的问题,考虑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特殊性,构建一个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利用改进蚁群算法和进行模型求解。以京F公司的13个客户作为配送点,根据每个配送点的地理位置坐标、需求量、危险品运输车辆禁行路线等数据,分别采用基本蚁群算法和改进蚁群算法对运输路径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蚁群算法有效降低了京F公司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物流成本,保证蚁群在搜索路径时快速收敛。  相似文献   

8.
村镇避灾空间研究已经成为村镇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避灾空间包含避灾场所和疏散道路带路两部分,避灾场所为疏散人群提供避灾收容的空间,疏散道路是灾害人流疏散及救援的重要途径。晓坝镇震后避灾空间布局结合医院、中学、绿地广场等形成了"点-线-面"结构,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疏散道路结合现状与规划路网想成了救援道路、疏散道路、特殊道路﹑替代性道路四个疏散层次。  相似文献   

9.
魏星  王建英 《大众科技》2008,(4):212-214
调查我国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现状,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疏散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应用Building Exodus进行高等院校人群疏散模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结合GIS对超高层建筑内部的紧急疏散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建筑物室内紧急疏散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通过对建筑物内人员疏散时间算法的研究,依据Dijkstra算法,利用VB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系统的功能;最后,以某超高层建筑物为例,验证系统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3)
本文研究教学楼应急疏散从网格化出发,按教学楼功能划分为大网格,疏散人员在网格之间流动,按照学生群体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经过求解后,利用高校教学楼的教学楼数据和师生数据进行了模拟运算,发现了应急疏散不能片面追求个体疏散速度,要适当控制疏散密度,本文还给应急疏散提出了三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多,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防火技术难点不断出现,结合美国9.11事件等火灾初期人群疏散的重大实例,研究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并根据火灾条件下人群疏散的一般性原则,研究影响人群疏散的因素,进而探索超高层建筑在初期火灾条件下的人群疏散对策,为防火监督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地铁发生火灾时,热烟气会对人群造成很大的伤害。通过建立地铁模型,对地铁站台中部起火进行数值实验。在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及排烟加送风情况下,分析人员疏散通道上温度、烟气浓度及风速变化。对比不同通风模式下,人员疏散通道上是否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为后续确定地铁火灾时,通风方案、人员疏散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宿舍楼的紧急疏散时间,利用pathfinder疏散软件模拟了湖南农业大学金岸九栋学生宿舍楼的紧急疏散模型。在现有条件参数下,选择了出口数量,楼梯以及寝室人数三个因素进行变量模拟。最终模拟结果显示该宿舍楼左侧小门C对疏散时间影响较大,且如果在楼内增设一座楼梯可大大提高大门A在紧急疏散时的利用率,同时缩短疏散时间,保障人员尽快撤离。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人口疏散模型对减小地震期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从疏散空间、单元格边长及邻域等方面对人口疏散模型进行了描述。以人口疏散模型为基础,通过C语言进行编程并对人口疏散过程和疏散时间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群动力学的疏散时间工程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玉敏  蔡晶菁 《科技通报》2008,24(1):138-142
应用人群动力学理论来研究人群疏散时间的工程计算问题,为解决现有计算方法的误差,合理引入疏散时间延迟因子和人员相互作用因子,提出了疏散时间的综合计算方法,该方法对现行的工程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和补充,并运用building EXODUS软件的模拟结果对综合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检验。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Dijkstra算法在物流配送运输路线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华丽  王俊珺 《中国科技信息》2006,(22):103-104,146
本文结合物流配送运输路线规划的实际情况,将现实世界的地理网络抽象为便于计算机实现的物流配送运输路线规划地理网络模型;选择Dijkstra算法做为该网络模型分析算法的基础,并对其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算法利用VC++语言进行仿真实现,给出具体实现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力模型能逼真地模拟拥挤人群行人运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人群挤压变形不明显、行人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存在不合理的振荡现象。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到相对速度对行人社会心理力的影响,在社会力模型中引入相对速度对社会心理力进行修正,基本消除了原模型中人与人或人与物接触时的不合理振荡。同时,对挤压力进行修正,修正之后,模型在仿真高密度人群疏散中,行人身体更密切地接触时,行人之间可以部分重叠,更真实地模拟拥挤人群运动中行人之间的挤压现象。改进后的模型可应用于人群拥挤的行为特性研究,也可用于人群拥挤状态的风险评价以及公共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9.
教学楼是大量学生集聚的场所,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快速安全的疏散。本文分析了庐山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疏散行为,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引入视觉作用因子,优化期望速度和期望方向,建立了教学楼应急疏散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求解和计算机求解,提出了数学求解和计算机求解要联合应用。模型可以应用于学校的应急疏散仿真、应急疏散能力评估、应急疏散方案的建立和优化等多个方面。模型还可以融入各种应用系统,为分析、预报、预警等计算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公共场所的人群安全疏散对于现代火灾安全救援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同时可以有效保证火灾中的人员安全。在本次课题的研究中,将重点对公共场所人群安全疏散评价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及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来提高公共场所人群安全疏散的性能,从而为减少公共场所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