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样的报道记者不出头露面较为好;什么样的报道记者直接出面更有说服力,这都涉及新闻写作中的人称问题。有的同行说得好:人称运用得恰当与否,对新闻写作的成败大有关系。因此,在新闻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新闻写作中最常用的是第三人称。这种写法是  相似文献   

2.
使用了直接引语的新闻本身并不代表—种新的文风,但是,溶入了精彩得当的直接引语之后,新闻的文风就会变得清新而又自然,其现场感、可读性、真实性和权威性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注意采访并善于在新闻中写入精彩得当的引语,应该是我们改进新闻文风过程中的一种不可等闲视之的追求。 一、我国记者普遍忽视直接引语的使用 我国记者、编辑,以及主管新闻宣传的官员普遍忽视直接引语的使用。而且自五十年代至今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所倒退。今年5月14日,笔者在天津采访李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新闻研究领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意义的研究,我国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而在西方新闻界,几乎到了没有直接引语便不成新闻的程度,西方新闻学者也普遍重视对直接引语问题的研究。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许多情况下必不可少。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用引号引起来的新闻中人物(包括新闻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中西在使用直接引语方面的差距我国记者在重视使用间接引语的同时,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尤其是对于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常通篇采用间接…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闻中的引语,即是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现在,不少记者和通讯员写新闻,一般只知道叙述事实,却不习惯或不善于运用引语,往往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这也是当前新闻写作有待改进的一个课题。殊不知,新闻写作虽然强调客观地叙述事实,但并不排斥引用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倘若新闻中用上必要的引语,有时会产生种种积极的作用。突出的一点,写作时巧用引语,等于给新闻中撒进了“味精”,可以使通篇报道有了“鲜味”。这里不妨举一例。本来会议新闻常常写得死板,年复一年大体上是一个“模式”,不是堆砌些“隆重召开”、“气氛热烈”之类的形容词,就是排列大串名单,写些“会议认为”,“会议指出”等等套话,让人一看就兴味索然。可是,如能巧用些引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中怎样运用引语呢?总结中外记者的写法,大体有两类做法: 一类是直接引用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原话。在新闻中如此运用引语,对原话一定要加上引号,以表示是报道对象或新闻来源的原话,作者未加任何改动。前面谈到有的记者报道我国排坛名将梁艳上大学的新闻,文中引用她的话就是这样。再比如,战争年代的1947年2月7日,新华社发的刘胡兰  相似文献   

6.
记者或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无论怎样接近新闻事实,也不能做到所有事实都由自己目睹。从大量新闻实践来看,恰恰相反,大多数新闻事实是靠记者或通讯员搜集来的。所以,新闻就要告诉读者事实的来源,指出其中言论的归属。这就需要引用。  相似文献   

7.
引语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新闻报道更有现场感、立体感、节奏感,增强真实性、可读性。不同的引语形式有不同的作用和运用方法,本文阐述了引语的含义、分类、作用,分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使用引语,以提升读者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与理解力。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名记者郭玲春同志所写的新闻,往往别具一格,特别是她写的新闻导语,总是能那样恰到好处地精选引语,清新活泼,豁人耳目,具有优美的艺术魅力。这里试举几例。以观其特色: 一、引语用于定准基调。如《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授奖仪式》的导语: “我祝贺同志们在新闻工作中取得的伟大成绩!”习仲勋今天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授奖仪式上的热情致意,将这次新闻界的盛会推向高潮。出席这次仪式的胡乔木、邓力群在把写有“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锦旗交到一受奖者手里时,也同时送上了祝贺与勉励。(见1984.12.1新华社新闻稿) 这条导语以一句概括性的引语起始,先声夺人,定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写作中的人称问题?就是当作者确定了主题、选择了题材以后,开始进入具体的写作过程,他就必须恰当地找到一种叙述的角度或立脚点。这种叙述角度或立脚点,就是文章的人称问题。记载或叙述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经历,总得有个记叙的主体。也就是作者总得用什么人称面对读者,来进行记载和叙述。在一篇文章中,人称必须相对稳定,人称混乱会使文章头绪不清,给读者听众理解文义造成困难。在叙述中,作者以当事人、见证人的身份,讲述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情,使读者听众能够亲切地感受到,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第一人称常常使用代词“我”或“我们”。如果以客观的立场,讲述他人的事情,称事件的主人公为“他”或“他们”。这种叙述就是第三人称。当作者用“你”或“你们”的称谓去叙述时,就是第  相似文献   

10.
用好引语,是写活消息的重要手法之一。直接引语,可使读者产生积极的心里暗示:“这里说的都是真的”,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和如见其人的感觉。引语增强消息报道的可信度。《市长吴官正“微服”私访备尝旅客之苦》是一篇获全国好新闻奖的消息。这篇消息除内容好外,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用活引语。下面让我们来一起阅读分析这篇消息。本报讯吴官正市长昨日清晨“微服”出访武汉港十五码头,尝到了劣质服务苦头后说:“武汉的服务工作没有抓好,市长挨骂活该!”15日晚,两位外地同志找到吴市长家里反映:“武汉市有些旅社、码头的服务态度太差了!”昨晨5点多,吴市长起床,披一件大衣,徒步半小时来到武汉港十五码头。6点刚过,一  相似文献   

11.
穆青同志曾批评说,现在相当多的通讯里没有对话,或者很少有对话,应该写“有声的通讯”。穆青的话确是讲到点子上了。现在,通讯既然象穆青批评的那样,消息就更不用说了,死板的文字,清一色的记述,缺少描写,这是目前新闻报道中的通病。  相似文献   

12.
在消息写作中,导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1865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林肯遇刺、港口新闻社发出的消息最早使用导语到现在,经历了第一代亦即“五要素”齐全的导语(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从南太平洋沿岸小城阿庇亚发出的报道风暴灾害的消息导语,被认为是第一代导语的发端)、第二代“部分要素”导语(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消息写作技巧的不断提高,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又叫自由式导语)出现了。请看合众国际社发过的一则消息:“请把耳套、手套、雪靴和烈性酒放在身边——我国至少还有6个星期的冬天要过。”…  相似文献   

13.
引语的奥妙     
已故美国新闻学教授詹姆斯·阿伦森1979年在华讲学时,曾对《中国建设》杂志一篇关于画家黄胄的特写中的一段引语大加赞赏。那是黄胄讲他在“文革”中的尴尬处境的一段话: “如果我画的驴向后看,他们(指四人帮一伙)就说我怀念旧社会。如果画面上只有一头驴,我就是在宣扬个人主义。如果一幅画里有许多驴,我就是在咒骂社会主义落后。如果我的驴面朝西,我就是向往西方社会。如果它们直向观众,就是向社会主义进  相似文献   

14.
通讯的素材大多是采访得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讯可以由大段大段的直接引语构成.而事实上,通讯中直接引语少之又少(不包括原始形态的人物对话).那么,人们在写通讯时是如何权衡直接引语的使用的呢?在哪些地方使用直接引语呢?  相似文献   

15.
写报道、写文章,引语一定要准确、规范,比如引的是原话,就该打引号,如果引的是大意,虽不必加引号,但意思表达要尽量准确,不能违背人家的本意.然而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记者、作者,引人家的原话,并已打上了引号,但你真的去索引一下、核对一下,发现原作者的原话不是这样讲的,至少有出入,这轻则是对被引者(如果对方是伟人)不尊,重则还违背了人家本意.这是极其不妥、不好之事,应改之.  相似文献   

16.
引语运用的误区丁永昌新闻中经常有引语。然而,引语的运用,在具体实践中却常常被忽视或者被扭曲。这不仅影响引语在新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很容易使记者被置于“不客观”的境地,有时还可能由此吃上新闻官司。纵观我国近年来获奖新闻作品,不使用引语者几乎可以...  相似文献   

17.
消息枯燥无味,这是不少读者的反映。怎样使消息写得生动活泼、引人注目呢?美国著名的新闻专家杰克·海敦说得好:“引上几句话能使稿件生动活泼,能使稿件‘动起来’”。(《怎样当好新闻记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中引语处理看似一件小事,但它关系到作品的可信性和可读性,不可马虎。在美国新闻界,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热衷于直接引语的采访和使用。香港树仁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刘其中曾就此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在2002年9月1日至7日刊登的新闻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在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的占93%,其中使用了三条以上的也高达76%。(1)但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如要求记者采访的深入,文责自负,记者甚至杜撰新闻来源等等,稿件中对直接引语的使用有很多盲区和误区,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实,人物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纵览各级各类报纸,所刊的先进人物都具有某种先进性、典型性。但有的因引语不当,典型缺乏真实性而使宣传效果受到影响。 笔者以为造成人物引语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大众化模式随处套用。在新闻报道中,大众化、概念化的语言随处可见,人物开口即是“这是……应该做的”,“我应该为……贡献力量”等等。记者、通讯员为人物安排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体育新闻报道的数量与日俱增,而且报道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顺手翻看一份报纸,无论是专门的体育类报纸还是党报、都市报抑或是晚报,引语在体育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