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睿梁 《教师》2012,(9):29-30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在生态课堂教育视野下,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模式的变革。笔者主张对学生学习进行多元评价,探讨了笔者实践的思想品德过程中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目标、设置内容以及实践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历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的认识和独立思考与判断,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教师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问题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这里,我就教师如何设计问题谈谈个人粗略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如何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拓展知识面,教学中要学会设置悬念,设计贴近学生的心理情境。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初中生对思想品德学习都缺乏兴趣,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就成为广大初中教师的一个重要难题。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周丽芳 《考试周刊》2013,(18):123-124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主动思考的环节,学习就变成了机械化的知识重复过程。作者结合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总结了几点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策略,希望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反思性学习能力,更好地领悟这门学科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位专家指出 :“问题是学科教学的心脏 ,是教师教学的心脏 ,是学生学习的心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就像指路的航标 ,激励着学生认真地听讲 ,积极地思考 ,深入地反思 ,不断地求知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通过问题的发现、研究、实践、应用 ,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由此 ,数学问题的研究与设计 ,应依据教学内容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 ,做到具有启发性、趣味性、逻辑性和思维性。一、问题设计体现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利于学生去思考 ,能激发…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产生发现惊奇、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如果学生对英语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英语氛围中,从而灵活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合作学习给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存在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助于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主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阐述了如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自主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并希望在教学实践中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实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可通过设计开放的教学环节,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知识的探索过程,理清知识的思考过程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自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适应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资源、工具和指南。当前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主体性教学。它是让学生在充分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就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学习和更好地思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作业是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验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笔者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特点,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以下方向的多元设计。  相似文献   

14.
张根应 《教书育人》2009,(10):44-45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沉闷的复习课活跃起来,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激发课堂活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之间相互有效启发下,凭借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积极参与教学,有效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达到发展创新智能目的的系统决策活动。探究性学习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考应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离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老师的一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在学辅资料上找一找,找到后就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学形式就完成了。课堂上学生尚如此,可想而  相似文献   

17.
倪红飞 《物理教师》2008,29(10):12-13
学生的作业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处理,是教学过程中经常面临的课题。 能否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出针对性的探究性实验。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一个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的课后作业既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课后作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大胆尝试,努力探究,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的文本作业,开辟了作业设计新天地。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任雁 《山东教育》2006,(10):23-2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多动脑、多思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否则,思想品德课仍然会成为空洞的说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小品表演”走进课堂,既可以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学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可以说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下面就以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为例谈一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艾梅 《考试周刊》2011,(22):164-164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合作,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