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巴基斯坦为何抛弃与美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前,巴基斯坦实行与美国结盟的外交政策,结果给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与美国结盟并不能保障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从70年代开始,巴基斯坦政府为了获得更大的外交活动空间,决定改变与美国结盟的外交政策,奉行新的不结盟政策。  相似文献   

2.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外交政策由不结盟政策转型为多向结盟政策。根据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及分析框架,印度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到国际体系层次和国内单元层次的影响,加强与西方主要国家的议题式结盟、与美国敌视的地区国家强化务实合作、强化与邻国的传统关系。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印度莫迪政府外交政策大概率会选择延续多向结盟政策。由于国际战略环境变化及印度国内政局演变,未来印度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中,对我国外交政策作了如下表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教材也有类似表述:“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主要表现在……不依附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两学科教材共同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但是历史教材中,却又有1950年初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表述,这说明中国曾与苏联结盟,这种结盟是否违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呢?两学科教材对结盟与独立自主的关系都没有说明,究竟结盟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呢?  相似文献   

4.
尼赫鲁作为20世纪中叶世界名的政治家,留给世界最大的遗产是他的不结盟外交。不结盟的基本含义是不与世界大国集团结盟,即不与美苏两极中任何一极结盟。它因两极对峙的尖锐而兴盛,因多极化的兴起而衰落,独立之后尼赫鲁为印度选择了一条“从一切现存制度(俄国的,美国的以及其他的)中吸取精华的第三条道路”,这一国内发展模式决定了印度实行不结盟外交的某种必然性,不结盟也是尼赫鲁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美外交政策在1948年底到朝鲜战争爆发前发生了几次演变,从“不急于获得承认”到“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同美国发展外交关系,再到“与苏联结盟,坚决反美”外交政策。其中,美国、苏联以及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共产党调整对美外交政策三个重要因素,而独立自主原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无政府状态下一国外交政策应有三种不同取向。国家行为体的自我利益需求使该国在其特定文化观念中形成孤立与不结盟的外交倾向;国家行为体基于不同的认知形成不同的认知共同体,从而出现盟友与敌人的不同外交政策;国家行为体在认知上的超越及“属有性”个体差异则建构了合作与竞争的外交政策。这些不同的外交政策实际上是国家利益需求在一定时期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南亚的政策主要包括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限度的遏制共产主义效果、对南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及开展宣传、情报活动和维持本地区的均势与和平稳定.从1947年到1954年,美国的南亚政策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试图与印巴两国交好变为仅与巴基斯坦结盟,美巴关系渐入佳境,而美印关系则跌入低谷.美国在南亚的政策、政策的变化均以其利益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利益视角看“一边倒”外交政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原则是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是美国 的反华政策严重损害了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是与苏联结盟有利于新中国国家利益的 实现。任何外交政策的制定都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一边倒”决策是在当 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做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考察了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产生的背景、不结盟政策的内涵以及在尼赫鲁时期印度不结盟外交的实施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对这一政策的实质、意义进行了历史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冷战初期,刚独立的巴基斯坦面临着来自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威胁。为了能保持国家生存和加强自身实力,巴基斯坦选择寻求区域外大国支持,并将自己置于冷战格局下,希望通过地缘优势能得到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巴基斯坦的努力和美国中东政策的需要,促使两国结成盟友。巴基斯坦因此获得了大量美国军援,基本上达到了通过外力制衡印度的目的。印度以巴美结盟为借口,转变在克什米尔争端上的立场,进而导致该争端成为印巴两国关系中的"难解之结"。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受四大因素,即,意识形态方面的责任、历史遗产、经济方面的需求、地理方面的动因等的影响。冷战结束之后,在巴基斯坦与周边国家及美国等大国的关系中,上述四种因素分别发挥着程度不同的影响,并使巴基斯坦与各国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势态。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政局的波动有着重要的源头性因素,既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国基问题,又有国内外现实政治的制约关系。巴基斯坦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俾斯麦东方政策表现出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前期"联"俄,旨在建立三皇同盟;后期"拉"俄,旨在赢得俄国友谊,获得双保险。  相似文献   

14.
自巴基斯坦独立后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内乱必生外患。东巴局势的恶化给蓄谋已久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由于南亚次大陆重要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美苏争霸的又一战场。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爆发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大国背景。透过在南亚次大陆地区争雄的印巴两国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苏争霸的影子。本文试图通过对第三次印巴战争这一次局部战役的分析,从中窥视出大国之间在南亚次大陆上的争霸态势,及其对印巴两国对外政策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冷战的特点之一便是意识形态的巨大分野与对抗。意识形态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是深远的。对美国来说,从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到古巴导弹危机等事务中,每一项对外政策的制订都带有浓厚的反共产主义色彩。以冷战开始到越南战争结束作为一个时间段,论述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作用、效果以及美国政府对此所作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欧盟决定建立以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联盟。但是欧盟各成员国存在利益分歧,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本身存在机制缺陷,欧盟财政和军事能力不足以及美国的制约等,使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始终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美同盟关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日美军事一体化的加强是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与日本安全战略调整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日美同盟关系及日美对华战略进行了多次调整。美国军事战略重心东移是促使美日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原因,这不但影响了其各自国家的内外政策,同时也影响着东亚地区局势及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日美同盟的军事指向性为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对东道国投资激励政策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新一轮的外资政策调整对我国真实的外资流入规模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却有利于利用外资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利用外资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和刺激经济,对我国外贸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与对外贸易趋同走势分析的基础上,阐释国际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传导机理,采取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存在一定滞后影响,在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三方面体现尤为明显。最后在宏观政策调节、外贸结构改革、外汇储备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