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信仰是一种非官方、非宗教的下层信仰,李绍强、李修龄试图通过对山东方志中有关资料的分析,揭示明清时期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秦海滢认为明初统治者为了整顿神统,虽然明确规定了允许进入正祀、杂祀和淫祀的神。但是,山东各地民众信仰既有在国家规范下的活动,又有自身需要所奉祀的多神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代洪亮以泰山信仰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民间香社与明清山东乡村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香社是重要的乡村社会组织,明清时期山东范围内,以泰山信仰为主体的民间香社组织非常众多,这些香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以拉西峒村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考察了一个传统的土家族村落中民间信仰的功能及其嬗变,个案民间信仰在村落生活中的功能主人表现为整合,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慰籍和娱乐,随着条件的变化,这些功能发生了弱化,丧失,被替代,认识和理解这一点,对于促进土家放地区社会的健康发展应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社会何以记忆?仪式与习惯是社会记忆的重要方式,社会记忆的空间就是仪式或者习惯所发生效力的范围。信仰是社会记忆的重要渠道,泰山信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信仰的神圣空间我们可以看作是社会记忆空间的延伸。碧霞元君信仰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碧霞元君信仰产生于女神兴起的宋代,大约明初开始经历一个民间化、世俗化的过程,明中期以后碧霞元君信仰在山东地区逐渐普及。泰山可以说是整个华北碧霞元君信仰的神圣中心,在碧霞元君的神圣空间内,形成一种强势信仰文化,社会对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4.
新近发现的山西贾村赛社《排神簿》抄本是当地祭祀蝗皇时多村转赛时所用的神祗排位册子,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民间信仰状况。通过对咸丰、光绪年间两本《排神簿》中的神祗数量、种类分析,指出了当地赛社祭祀蝗皇时道教信仰的民间特点:道教信仰的广泛性超过佛教信仰;该神祗系统是以道教神"昊天玉皇上帝"为中心的多神信仰;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道教神成为供奉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以一个传统的土家族村落为个案,分析民间信仰在村落生活中的变迁及其原因,较之其过去形态,个案民间信仰的当前状况已大见衰微,现实生活中的信仰事象主要只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重演,它已失去了其所以产生的原始观念基础-神圣性和神秘感,造成变迁的原因主要为社会调控作用、外来化影响、医药知识的普及与进步、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以及民间信仰和现实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以拉西峒村为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 ,考察了一个传统的土家族村落中民间信仰的功能及其嬗变。个案民间信仰在村落生活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整合、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慰籍和娱乐。随着条件的变化 ,这些功能发生了弱化、丧失、被替代。认识和理解这一点 ,对于促进土家族地区社会的健康发展应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一批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学对当时国内混乱的言论界感到了巨大的不满,为此他们通过各种努力来创建言论的公共空间,介绍有关新思想,新观点,以期引导社会,规范批评秩序,但他们的努力却失败了,本主要是通过陈西滢这个个案,考察了围绕在《现代评论》周围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开创批评空间的努力,剖析他们这种努力之所以失败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流行在甘肃渭源地区的所谓的"保山"仪式,是汉族民间社会一种祈禳文化的表现,究其实质,乃是种藏文化的山神信仰和本地方神信仰相结合的信仰文化。这种信仰文化的产生和流传首先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次也是草根农民追求现实利益一种神秘的表现方式。在理解这种信仰文化时不仅要着眼于本地乡土文化还要关注历史的演变中外来文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被访人:孙克强(1957-),男,河南开封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有《唐宋人词话》、《词学论考》、《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清代词学》等多部词学专著,另外还发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历代词人考略>作者考辨》、《<词统源流>等四部词话伪书考》等数十篇词学论文。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话考述》。  相似文献   

10.
客家传统社会的民间信仰是多元的,也是极其普遍的。探讨客家社会的民间信仰问题是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的一把钥匙。汉帝信仰是客家人的一种古老而又特别的民间信仰,研究汉帝信仰不仅能进一步了解、揭示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的内容,而且能更好地认识客家社会和客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嘉定望仙桥乡土志反映出的张氏土著化个案表明,大多数侨寓徽商的土著化过程,可视为建立在"占籍"基础上的双线结构.一是宗法层面上修谱建祠以壮大宗族势力的子族建构;另一是社交层面上扩大和巩固社会交流以提高社会认同度的网络建构.较多地参与地方社会事务管理,是基本实现土著化的标志之一.通过撰修乡土志书,土著化结论实现了固化.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对象不断丰富的大环境下,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凝聚性应用于社会治理成为当下社会治理的一个课题。传统文化以民间信仰和民间组织为基础,这使农村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大环境中得以重新审视。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傩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石邮村傩仪式过程和当地吴氏宗族的传统智慧,从信仰、经济、社会行为等方面讨论民间信仰仪式组织的整体功能,从而阐述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在当下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并以点带面,为推动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治理模式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14.
清领台湾时期闽粤两省的客家人与福佬人在原乡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冒险来台讨生活。伴随他们来台的是原乡的祖籍神,福客移民希望在新拓之地得到祖籍神明的庇佑。随着移民在台湾的拓垦,原乡的祖籍神在台湾传播开来。福、客族群在拓垦过程中的错综复杂关系,最集中、最完整地体现在民间信仰。来自原乡的祖籍神是福客族群在协作拓垦时期的共同守护神,是族群关系紧张、族群意识高涨的标识,反映了福客族群的最终融合。透过客家民间信仰在台的变化,可以看到其背后福客族群关系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赣南民间信仰形态多样,内涵丰厚,以村庄庙堂为中心的民间信仰,通过理事会成员的平等推选以及各项宗教活动的共同参与,使得乡土社会得以整合,乡土社会也为民间信仰的存续提供了基础。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民间信仰开始式微,乡土社会也在调适中变迁,两者都将面临一场重大的考验。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互构共生,两者的发展与衰败将是一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宋代张圣君信仰发祥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各地信仰特色迥异。通过两则"荒诞不经"的传说故事,探讨不同环境、不同人文的地域社会如何孕育出张圣君信仰在闽南和闽中,乃至于在闽中更小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分野。传说是不同区域争夺张圣君信仰话语主导权的表达,也是对不同区域信仰特色的曲折诠释。  相似文献   

17.
寺庙是宗教文化的载体。该文以寺庙为中心,通过对闽人移民地区寺庙的建筑形态、所奉神明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探讨其对维系闽人移民的故土情结、推动闽人移民“在地化”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并进而说明福建传统民间信仰在海内外移民地区的传承、互动与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18.
杨氏佛坛是大合坪乡村社会中影响力最大的神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数百年间大合坪乡民间信仰的变化,集中反映了这一地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对当地社会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大合坪乡马安潭村杨氏佛坛为例,可以透视佛教传入后这一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的外在形式是朝拜。朝拜圈是以多神灵集群为中心而形成的朝拜进香组织、个人、人群所分布的区域。本文基于文化圈理论和两山现存功德碑记、捐金碑记等史料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文化圈理论为我们研究各种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并就两山信仰朝拜圈的取域及史料依据、两山朝拜圈及与其相关圈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羌族分布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种复杂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使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文化。通过自我调试与发展,使之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