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相似文献   

3.
文愚 《语文知识》2006,(5):47-48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相似文献   

4.
曹保顺 《当代学生》2011,(24):34-35
[宋]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③,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相似文献   

5.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  相似文献   

6.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①。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②,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④。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⑤: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⑥,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  相似文献   

7.
原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士…  相似文献   

8.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六月,谪居黄州的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僵俭),在江边建了一座亭,苏轼命名为“快哉”,苏辙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这首诗也作于此时:  相似文献   

9.
《黄州快哉亭记》是历史名篇,对其解读的文章不少,许多文章读后,总觉得有些隔,对《黄州快哉亭记》的整体分析不清晰.“快哉”,是否写了“三快”?“三快”的关系如何?第二段写了“两快”,一是景物之观,二是人文遗迹.这两段作者放笔写来,确实凸显了快哉亭的美感,令我们一般人看后,都有快感.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醒心亭记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醒心亭记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相似文献   

12.
沧浪亭记〔明〕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①,此  相似文献   

13.
神宗好名畏议 东坡既系乌台狱,天下名公知其冤而多不敢正言,唯张方平、范景仁上书救之。方平书盛赞苏子之才,谓“其文学实天下奇才,而犹碌碌无以异于流辈”等语。其书未达御览,后苏子出狱,见其副本而吐舌动色,或问其故,苏子不答。有问苏子由者,子由曰:“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今安道之书乃云:‘其文学乃天下之奇才也’。独不激主人之怒乎?但一时急于救之,故为此言耳。”又曰:“但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则是杀士大夫自陛下始,而后世子孙因而杀贤士大夫,必援陛下以为例。神宗好名而畏议,疑可以止之。”(《元城先生语录》)  相似文献   

14.
醒心亭记     
祝泉洲 《当代学生》2012,(10):34-35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  相似文献   

15.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②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  相似文献   

16.
苏氏昆仲皆为杂记名家,苏轼创作<超然台记>于前,苏辙创作<黄州快哉亭记>于后,苏辙似乎是有意与其兄角力,两篇杂记出于同一机杼.对此,过珙、林云铭、李扶九等评家均注意到其共性特征.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评日: 全篇止拿定"快哉"二字细发,可与乃兄<超然台记>并传.按"超然"二字出<庄子>,"快哉"二字出<楚辞>,皆有自乐其乐之意."超然"乃子由命名,而子瞻为文,言其无往而不乐;"快哉"乃子瞻命名,而子由为文,言其何适而非快.俱从居官不得意时看出,取义亦无不同也.文中一种雄伟之气,可以笼罩海内,与乃兄并峙千秋.  相似文献   

17.
左宗棠认为:“天下圆顶方趾之民无数,要其归有二,曰:名也,利也。人率知之,能言之。集试察其志之所分,与其途之所自合,则亦曰利而己矣,乌有所谓名者哉!”这就是说,他大胆地把人们的活动都归之为求利,提出了名随利出的命题。 他把世上之名归纳为三种:“道德之名”、“文章之名”,“一艺一技之名”。他认为“君子”  相似文献   

18.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19.
醒心亭记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  相似文献   

20.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