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高网络协作学习中交互的人性化程度和学习过程中评价的精确度是网络教育存在的两大难题,它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质量的好坏.本文通过挖掘Blog在网络教育中的潜能,构建了基于Blog技术的网络协作式学习模式.该模式融入了大量的人性化交互成分,建立了学习者个人学习过程的反馈档案,形成了足够的评价依据,并且将新的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证明了Blog技术参与教学对网络协作学习的完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教育的开展,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情感交互日渐为人们所关注。网络教育中师生情感交互缺失,主要表现在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严重失衡、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教师的角色与职能被弱化或替代等。在网络教育中,构建师生情感交互平台的策略,一是基于BBS论坛的情感交互策略;二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感交互策略;三是基于协作学习的情感交互策略;四是基于多元评价的情感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党课线上学习过程中,依托学习平台对学生学习行为全程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对学生开展过程性评价,对评价学生党课线上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砺儒云课堂学习平台探索开展党课线上线下混合学习,通过挖掘学习平台学生网络行为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师生线上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更青睐于观看微视频进行知识学习,总体上线上互动交流比较积极;小组内部学生互动积极,小组的组织者对交互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和助教的及时反馈对学生交互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等.这为评价学生党课线上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习投入对其学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行为是影响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但是针对混合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创建混合教学下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BLSES)和教师教学行为调查问卷(BIPS),对600多名大学生在混合教学行为影响下的学习投入情况进行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大学生学习投入在混合教学环境下可分为六个维度(主动学习、师生交互、小组协作、策略运用、自我管理、情感投入),教师教学行为可分为六个维度(设计组织教学、促进参与、直接指导、反馈评价、提供资源、情感支持)。(2)混合教学下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尤其是"师生交互"和"自我管理"维度需进一步提升;教学行为中"反馈评价"维度水平最低。(3)总体上,混合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具体维度的影响作用不同。其中,"设计组织教学"行为在预测大学生学习投入方面的效果最强,而"促进参与"和"反馈评价"次之。研究建议,教师在混合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在"设计组织教学"方面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这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教师需要重点完善"反馈评价"行为,改进学生的师生交互、小组协作水平,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网络学习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网络教育的质量监控问题 ,本研究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学习质量监控系统 ,对整个网络学习的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分析评价和预警反馈。该系统提供了四项主要功能 :教学要求设定与查看、个体学习情况查询、群体学习情况查询和人工评价。该系统重在支持学生和教师对学习和教学的自我监控 ,同时也可以支持网络学院对网络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6.
冀翠萍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107-111
文章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在分析用户需求和学习特性的基础上,以构建符合干部网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选用Flash Media System为流媒体解决方案,构建干部网络教育平台。平台集中了多渠道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资源编码、Web内容管理等预处理后通过点播、直播提供给平台用户,并采用内容分发和负载均衡技术将平台继续延伸。分角色设计的网络学习流程以及在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特别是资源检索、评价与推送机制上的初步应用都使用户获得良好的网络学习体验。今后平台还需在学习者与资源、与管理者的互动机制上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其理论对网络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是网络教育的核心理论,它促使网络教学朝着人脑与电脑互动、个性化自主学习与合作协调统一的方向发展。在网络教育的过程中,丰富的IT资源和师生交互合作的发展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以书本为中心、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代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局面。Weblog就是这样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网络教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9,(6):62-68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行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相较于目前采用较多的整堂课的教学行为分析,针对特定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行为分析,更能反映特定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练习—反馈"是课堂教学交互比较密集、信息技术应用差异较大的教学环节之一。利用视频分析法,文章对从19节省级一等奖数学课例中提取出的73个"练习—反馈"活动样本进行教学行为分析后发现: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中心和以平板电脑为中心的两种环境下的教学在练习、反馈的时长和人机交互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人际互动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平板电脑提高了"练习—反馈"活动的效率,但在支持个性化学习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目前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存在学习资源呈现单一,评价手段低效,交互活动缺乏,共享性弱等问题。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在自主个性化、协作交互性、动态开放性和共享性四项原则的指导下,提出构建基于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的精品课程教学模式,并从自主学习模块、师生互动模块、拓展训练模块、评价反馈模块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BB平台的介绍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是一套专门用于辅助课堂教学、进行网络教育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上有4个独立的功能模块:1)内容管理:2)在线交流;3)评价管理;4)系统管理.平台不仅具有教学功能,还增加了交流、评价等功能的应用.BB平台的网上教、学交互活动是学习者在信息需求和动机的支配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信息查询、选择、吸收、利用、交流和发布.  相似文献   

11.
刘宇 《幼儿教育》2012,(12):16-19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问题需要引起更多关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在本质上意味着教学文化的转变。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为幼儿园教师发展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提供有效环境,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个人智识与团体智识的良性互动及提升,有助于通过建立教学技术核心规范推进幼儿园教育变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幼儿园教师认同自己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发展自己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能力,同时领导者和促进者要在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现代教育重要的辅助手段,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下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分析与研究也日趋成为热点,英语教学更是被多所高等院校当做实验课程用于平台教学的典范,同时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对培养反思型英语教师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绩效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行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师德、学科素养、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班主任工作五个维度.进行教育教学改善、专业思考和协商参与的教师绩效评价,增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并改善实践,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社会临场感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满意度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社会临场感与交互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往研究者主要借助内容分析方法或调查问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测量个体的意见和主观的感知,但无法反映社会临场感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社会网络分析(SNA)的中心度、密度、中心势、派系等参数能够较为合理地表征在线协作学习中师生的交互过程特征,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一门网络课程实施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师生在线论坛中的交互过程与行为进行定量和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社会临场感存在显著差异,交互和社会临场感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个体的社会临场感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社会临场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网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借鉴苏联教学法小组建立的非行政性组织。从发展过程来看,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研究组织,也是教师集体学习组织、教师业务组织和教师管理组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学校教研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研"教"和研"学"上,教学研究组织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而不是教师控制其言行。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做到教学具有启发性,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霸权现象会造成恶性循环,以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不利于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Diagnosing is one of teachers’ key competences. Lately, a new model of teachers’ diagnostic competence and therewith a new measurement method focusing on diagnosing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have been developed. They can build a basis for promoting teachers’ diagnostic competence. However, some questions relevant to promoting teachers’ diagnostic competence concerning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still remain unanswered: Which values do teachers-on-the-job in contrast to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or without teaching experience gain through experience and which are the relevant variables that lead to a high level of diagnostic competence focused on learning behavior? Thus, this study aims at enlightening these issues. In a sample of 293 participants (93 German grammar school teachers, 107 German teacher students in their second phase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93 German preservice students in their first phase of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diagnostic competence concerning learning behavior as well as teachers’ motivation, attitude, self-efficacy, knowledge, and reflection on experience concerning diagnosing was measured.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knowledge were found to be substantial positive predictors of diagnostic competence concerning learning behavior, with differentiated predictions for teachers’ experience. Reflection on experience and self-efficacy unexpectedly was not found to be relevant. Teachers-on-the-job were generally better at diagnosing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than were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out teaching experience. However, the diagnostic work of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as credible as that of the in-service teachers.  相似文献   

18.
One could focus on many different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mathematical learning processes 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general, reflection on and analysis of concrete classroom situations are of major importance.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s gained in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 with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everal ideas about a professional reflection on one’s own instruction activities are explained. The paper focuses on joint refle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on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own classroom interaction by means of concrete examples. It becomes clear that changes of one’s own interaction behavior will take place only in the long-term. Nevertheless such a joint professional reflection should b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a natural way.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习是师范生在实习学校情境中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实习教师而言,其社会化即意味着在教学实习过程中不断内化实习学校的组织文化及其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在个体与情境的互动中初步成为合格教师的过程。当前,实习教师社会化研究受社会学传统理论的影响,呈现出功能主义和诠释主义范式,其代表了实习教师社会化的被动和主动两种不同的模式。此外,实习教师的社会化过程从学龄期开始,是一个持续演变的阶段,其包含了师范教育前的预期社会化(以观察学习和经验内化为路径)和师范教育期的职业社会化(以课程学习和教学实习为手段)的角色养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