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我国政治、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而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孔子,其人文教育思想亦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不断发生碰撞的今天,研究并汲取儒家学说的积极成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
传统人文思想视角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性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传统人文思想对我国民族气质和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尊重文化传播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深入挖掘传统人文思想宝贵财富,加强传统文化精粹的学习和推广,探索传统人文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志勇 《林区教学》2008,(10):56-58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也包含很多当今社会道德建设值得借鉴的精髓。我们需要对儒家人文思想返本开新,挖掘其益于当代的道德价值,以加强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内圣外王"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即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这一核心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特征,不仅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源流之一,而且对我们今天重塑新的理想人格以及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我国政治、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而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孔子,其教育思想亦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冲突的今天,研究并汲取儒家学说的积极成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我国政治、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而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孔子,其教育思想亦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冲突的今天,研究并汲取儒家学说的积极成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起源,其中儒家文化思想在后世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被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并成为了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书中治国安邦思想的内容,许多在今天看来仍不乏有借鉴意义。与儒家文化相比,道家思想主要倡导的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书中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对今天人类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这两部著作的思想无疑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今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本人认为,这两部著作一部注重国家的治理,一部注重个人的修为。国家治理得当,有利于个人的生存,而个人修养高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起源,其中儒家文化思想在后世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被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并成为了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书中治国安邦思想的内容,许多在今天看来仍不乏有借鉴意义。与儒家文化相比,道家思想主要倡导的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书中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对今天人类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这两部著作的思想无疑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今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本人认为,这两部著作一部注重国家的治理,一部注重个人的修为。国家治理得当,有利于个人的生存,而个人修养高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思想最早进入张恨水的精神世界是在其童年少年时代。他将儒家文化思想投射到文学创作中,使其创作蕴涵着较浓郁的儒家文化精神特质。儒家文化思想所要求的理想人格主要包括"治世"与"做人"两个方面。从"治世"的方面考察张恨水小说中的理想人物,他们大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家国观念和民族意识;从"做人"的方面考察张恨水小说中的理想人物,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讲"礼"行"仁",具有儒家文化的人伦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思想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以其积极入世的态度、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关怀,儒家人文思想的要旨是教人如何做人。我国高职院校在偏重科技素质培养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应吸收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引导学生汲取儒家文化精华,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儒家文化使它们的经济发展很有活力。韩国的儒家文化传统是与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结合以后的本土化的儒家文化,是韩国站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因此,能够适应韩国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为各阶层提供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思想、道德等人文思想的支持。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韩国儒文化也在不断的、适时的自我更新、扩展,使社会文化始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步需求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杨光 《教书育人》2011,(6):32-33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而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他的思想更是影响着其后的思想进步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其思想理念中的和谐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和谐思想是孔子思想中集大成者,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特别是当21世纪我们面临诸多矛盾与困惑的时候,面对诸多问题无从下手之时,其和谐思想为我们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冲突和危机带来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儒家文化使它们的经济发展很有活力。韩国的儒家文化传统是与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结合以后的本土化的儒家文化,是韩国站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因此,能够适应韩国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为各阶层提供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思想、道德等人文思想的支持。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韩国儒文化也在不断的、适时的自我更新、扩展,使社会文化始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步需求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叶适与道统     
本文通过将叶适思想放在道统观念的整体性质和发展全程的背景中加以个案分析来研究道统,以及叶适思想在道统确立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价值。本文指出,虽然道统从韩愈及宋儒着力通过阐释传统来建设宋代新儒学,形成了特定的思想和方法.但作为朱熹在思想上的真正对手,叶适以同样的方法,即阐释传统的形式。确立起自己的道统观,标示出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治道”.使其功利哲学得以张本。文章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叶适和朱熹的道统观,指出叶适和朱熹在建设宋代儒家文化运动中,正以其独立的见解凸现了整个儒家文化的精神,其对立的道统观对儒家文化实是离当俱损,合则成嬖;同时指出了道统观自身的价值所在,以及其确立的过程对我们今天通过阐释传统文化以创建新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中国各民族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一个入世的学派,儒家对社会抱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因此它特别强调教育的功能.两千多年来,中国教育模式就是在儒家教育思想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对我们今天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努力和人的道德精神的修炼,体现了人本主义的色彩。在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要注意发掘、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汲取儒家人文思想精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儒家文化讲礼教、重人伦的特点,决定了其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从社会教化和个人修养两个层面着手,对儒家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儒家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并挖掘其在当前新形势下所包含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和谐思想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和谐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古代,儒家和谐思想体系对于培育和塑造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儒家文化关于"和谐"的意蕴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历久弥新,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思想精华。医学院校将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融入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使其成为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有助于培养和引导医学生成为有责任担当、道德品质高尚的医务人员,激发医学生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医疗卫生实践工作中,对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越南儒家文化的典型,河内国子监文庙是儒家文化在越南传播发展的重要见证,折射出儒家文化对越南政体和治国思想、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集权制和行仁政思想,契合了越南封建统治者的施政需要,其推崇教育的思想也推进了越南现代化进程。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应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赋予儒家文化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