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新闻广播的语言特点,旨在说明不同的新闻广播文体有不同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言语礼节特点和不同的文化特征,德汉两种语言言语礼节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招呼、称呼、谦虚等方面.认识和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动结式复合词的核心主要有三种看法:左核心或右核心或者多核心.在MP框架下探讨其核心问题,试图说明确定其核心,应该根据特征辨别该动结式复合词是同指型还是异指型,不同类别有不同的特征,也应该有不同的解释.通过把RVC分为同指和异指两类,按RVC的特征确定其核心位置,从而解释了所谓的"左核心/右核心"只不过是功能范畴棱心的位置不同而已.同时,该假设进一步证明了轻动词v这一功能范畴有跨语言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颜色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词汇在语义及联想意义上对比,集中阐述了英汉颜色词汇所代表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具有刚柔兼济的特征.政策特征决定政策过程,不同的特征需要采用不同的执行方式.教育政策执行中常见的变通、偏差、失真等执行后果,部分源自政策执行方式与政策特征不匹配.教育政策的柔性特征决定了柔性执行的必要性,教育政策的柔性执行在执行方式、执行原则、执行程序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执行系统.实现教育政策柔性执行对执行主体在认识和能力上有一定要求,同时也不可忽视柔性执行的限度,可从法律法规、组织协调方面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利用代数方法给出了平面上线性变换的特征向量的几何意义,即研究了二阶实矩阵或二阶实对称矩阵对应的线性变换的特征向量的几何意义.我们得到,非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是线性无关的,重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只有一个.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互相垂直,重根对应的特征向量有无穷多个.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要素可包括语音、语汇和语法.对于语音和语汇而言,均有各自不同层级的区别性特征及语言单位的变体.所谓区别性特征,指的是该层级中各单位之间相区分的特征.所谓语言单位变体,是指同一单位在不同语境或不同语境中的存在状态.本文以汉语为例,从音位分析入手,考察各层级的区别性特征及语言单位变体情况.  相似文献   

8.
杨卓 《现代语文》2009,(8):55-58
现代汉语被动句包括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在篇章语义特征和句法语义特征方面均有不同.有标记被动句负载新信息的能力和及物性一般高于意念被动句.叙事语体中的前景和背景在篇章语义特征和句法语义特征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前景负载新信息的能力和及物性一般高于背景.本文重点考察了现代汉语被动句在叙事语体中的分布,采用了语篇分析的方法统计了有标记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在前景和背景中的分布.得出了叙事语体中前景和背景与现代汉语被动句分布之间的规律:有标记被动句的分布和前景正相关,意念被动句的分布则和背景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找不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指纹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指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DNA"指纹"就是把DNA作为像指纹那样的独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10.
高锋 《教书育人》2004,(9):33-34
纵观翻译学发展,国内外翻译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划分.反映了翻译学的历史进程和特征.21世纪伊始,翻译便出现了文化转向的端倪.对比西方的译学理论思维,中国翻译有其自身的特征.针对目前的状况,如何扬长避短,加快翻译事业的发展,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的《白蛇》和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在背景选择上都穿插了历史时代因素,但不同于“用文学写政治”的宏大叙事方式和“以政治论成败”的主流叙述模式,这两部作品皆以历史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的情感故事为依托,深刻表现出人性的善恶,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哲理的思考。无论是从作家的书写角度还是叙事手法,作品都无异是主流历史话语下的“边缘化”的“他者”。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超越时空的特征,使产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性特征作家的作品。在人类某些普存问题的探讨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从存在论的视角出发,聚焦世界文坛上两部魅力四射的作品,透析作品背后人类永存的困惑及为之进行的不懈思索与不屈抗争,从而展示人类对自身存在困境的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的名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的姓氏从一个普通的"德北"向贵族姓氏"德伯"的变迁,引起了不同人物对她的矛盾的认识.虽然她的贵族姓氏多次成其命运的转折点,但苔丝对于贵族意义的认识和现实中贵族特权的消亡、苔丝贵族身分的实质不复存在和依然存在的阶级观念,决定了苔丝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4.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羊的门》和张宇的《软弱》都是以豫中平原作为故事发生发展背景的长篇小说,一写乡村,一写都市,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从各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豫中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对作品中蕴含的豫中文化展开论述,剖析其文化内涵和具体表现,以期对豫中文化做较为全面的阐释和总结,两位作家对豫中文化既有感性的直觉,又有理性的认知;既有认同肯定的地方,也不乏反思批判之处,从而使作品的文化主题得到了深刻的发挥和表现。  相似文献   

15.
《巴黎圣母院》和《雨》两部作品出自不同的作家之手,产生于不同的民族,但主要情境却基本相同。由于作家对情境冲突的设置方法和表现情景的基本手法不同,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龙王公主》和《海的女儿》分别出自中国的陈玮君和丹麦的安徒生笔下,不同的文化圈造就了作家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心理,进而或隐或显的影响到其创作的风貌。从这一意义上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都是自身文化的反映。文章致力挖掘这两篇题材相似的文学作品因作家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增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通过文本细读对两篇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中西方在长辈与晚辈关系、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态度、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隋唐演义》和《长生殿》是清初对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同一题材所创作的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两者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异其趣,前者宣扬女人祸水论,后者主导情悔论,表现出两位作者对晚明以来的尊情思潮的不同接受。但作品的终极情怀却是一样的,即表现一种遗民情怀。  相似文献   

18.
选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 ,它以繁盛的创作成果为对象 ,体现选家的主观意图和当时的文学思想。现存“唐人选唐诗”10种 ,涉及整个唐代 ,遍及各个流派 ,且标准各异 ,目的不一。其中 ,盛唐殷的《河岳英灵集》崇尚风骨声律兼备 ,涉及盛唐诗歌与汉魏六朝的继承关系。中唐元结的《箧中集》意趣风雅 ,倡导诗经精神。晚唐韦毂的《才调集》追求审美的丰富多彩 ,具有广博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发轫于金元之际,历时百年之多,其创作始于关汉卿等人,研究元杂剧的分期问题,对进一步明晰元杂剧发展的历史,深入了解各时期中的作家作品情况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元明人著作所记为据,从杂剧家的生平与创作入手,结合各时期中杂剧作品内容,风格的不同情况,论述了元杂剧应分为四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之一,自宋代以来,在荔枝的栽培、加工、贸易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相应,福建的荔枝"谱录"在宋代之后的数百年间形成系列著述,其中尤以北宋蔡襄的《荔枝谱》和明代徐的《荔枝谱》最为世人称道。本文力图从蔡襄《荔枝谱》与徐《荔枝谱》的文本出发,考索蔡襄《荔枝谱》对我国荔枝研究的的贡献,以及徐《荔枝谱》对蔡襄《荔枝谱》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探讨蔡、徐"二谱"撰写的原因及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