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浮世绘     
重庆铜梁县大庙镇黄狮村一父亲为防止顽劣的儿子继续为害,用狗链和铁锁将他关在废弃的老屋里。  相似文献   

2.
老屋     
20年前我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17年前,父母随我一起居住生活.老屋空留乡间,风蚀雨驳,残破不堪.老屋屋檐下何时长出的两棵榆树,使老屋还不至于过于荒凉.但老屋是家.保留着家的历史、回忆和全部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老屋     
想家时,首先想起的常常不是爸妈现在住的房子,而是那座老屋。印象中,我一出生,就在那间老屋里了。据母亲说,我生下来,常常安安静静地,躺在一个大簸箕上,不哭也不闹,不熟  相似文献   

4.
十五年前,工作刚三年的我辞了职,要去浪迹天涯。那天,我雇的小货车拉着我的书柜,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暮色中的乡间小道上一路摇晃着,终于在家门口父亲一脸诧异的神色里停了下来。对于我的远行,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问了句:"都想好了?什么时候回?"然后便是一声长长的叹息,一段长长的沉寂。那年,我二十出头,而父亲则年  相似文献   

5.
"满族老屋"是满族在自然生存过程中,结合地理气候条件、民族习俗,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满族老屋"建筑设计独特、科学,以满族特有的"口袋房"、"万字炕"、"地烟囱"建筑设计为主体。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7日下午,我给韩晓征打电话,本想约她为我们北京日报副刊的"人物版"写篇稿子,不想她礼貌地打断我,说:"我正要给您打电话呢,我父亲,今天凌晨去世了……"就这样,我无意中成了最早知道韩少华先生去世这一噩耗的人之一,也因此最早承受着痛失我师的悲痛.  相似文献   

7.
书情     
第一个教我看书的人是父亲。他在上海作医生,颇有名气。所以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回来还要给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患者治病。可是,只要我拿着本书往父亲怀里一钻,父亲便会放下一切,一页一页地给我讲书上的故事。一天,我买了两支彩色粉笔,把书上的故事画到了客厅的墙上。三堵白墙顿时色彩缤纷。为此,母亲狠狠地打了我一顿,父亲知道后又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吵完了,父亲请来工匠,刷白了两堵墙,却用  相似文献   

8.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挂念着我的父亲刘文辉。他对父亲说:"如果红卫兵来了,您就打电话给总理办公室,我马上派人来。"不几天,红卫兵来抄家,父亲还没有来得  相似文献   

9.
夜阑人静 ,刘少华深情地翻开家庭档案 ,目睹着父亲留下的那份亲笔遗嘱 ,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是两年前的事了 ,刘父病入膏肓。一天 ,老人躺在病榻上吃力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少军 ,少军……”刘少军听见父亲喊他 ,即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了父亲的病榻前 :“爸 ,你怎么啦 ?”“少军 ,爸是不行了……”老人的声音很弱 ,他吃力地用颤巍巍的手把一页白纸递给儿子。刘少军赶忙接过白纸 ,定睛一看 ,啊 ,是父亲立下的遗嘱 :“我病故后 ,家中价值 8万元的一套住宅产权由兄妹二人继承。刘广田。 2 0 0 0年 6月 1日。”其时 ,病房中除了刘家父…  相似文献   

10.
姑婆王会悟是我父亲孔另境方面的亲戚.我父亲的姐姐,我叫姑妈,而姑婆要比我姑妈和父亲长一辈.我们都是浙江桐乡的乌镇人.其实,王会悟(1898-1993)比我父亲大不了几岁.在家我经常听父亲孔另境讲到王会悟,那么,她究竟与我们是什么亲戚?我很想搞明白.直到1984年,我和同事应湖南文艺出版社之约,写作《茅盾的早年生活》,有了请王会悟写序的期盼,我与母亲金韵琴说起此事,才知母亲与她有过交往,还清楚地记得在抗战胜利后,有一次与父亲回乌镇扫墓、省亲,见到在家乡养病的王会悟.母亲说他们还一起玩耍,有过踢键子比赛,或两个人一组,或者单独比赛.有时还拉根绳子在中间代替网,好比排球比赛.还有人自告奋勇当裁判喊比分,不能耍赖.键子踢累了,他们用气球玩,用吹气或头顶,规定不能用手碰,这个玩法更有劲,为了使气球过网,什么姿势都使出来,大家笑痛肚皮.母亲说着说着还用手比划着,好像回到了那段时光,可见印象非常深刻.知道我的期望后,母亲和我都先后给王会悟写了信.不久收到了她的回信.并且,为这件事我们前后写了三封信.  相似文献   

11.
给父亲洗澡     
妈说:“大成呀,驮你爸爸去洗澡,行嘎?”我扭头一看,父亲正背靠在床上,聚精会神地听着收音机。父亲脚崴了,已经有一个星期不能下地。我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雅安市档案馆接收捐赠档案,我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父亲留下的珍贵"档案",一张1951年6月父亲回老家探亲的过路条和一份1952年9月的土地证,捐赠给了雅安市档案馆。看着这两件"档案",许多往事浮现在眼前…….时光飞逝,我敬爱的老父亲已离开我们快五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还时时呈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3.
董瑛 《陕西档案》2014,(2):43-43
最早与档案结识,一部分是受父亲影响。父亲50年代初毕业于凤翔师范,一生做人正直、慎独、条理。一天父亲把我叫到一边说“这些东西是该给你的时候了”。只见他拿出一个发黄的牛皮纸袋子郑重其事地交给我,我打开一看,有小时的照片、毕业证、病历、住院诊断证明等,父亲称之为"家庭档案",叮嘱我要妥善保存,以免日后用到。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对父母的新闻经历了解甚少,只知道父亲邓拓用"马南邨"的笔名写了<燕山夜话>,因为很多人在议论着书里的文章;只知道父亲在人民日报工作了十年,因为我家住在报社宿舍;只知道母亲丁一岚一直在广播电台工作……而对他俩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的经历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5.
老屋的记忆     
春节期间,我回到家乡刻意去了老屋场。老屋已经不存在了,屋场种满了葱绿的蔬菜。老屋门口那条鹅卵石路依旧清晰,大小不同的鸭蛋石色彩斑斓,屋场周围的剌篱时断时续,我在儿时栽种的那棵香樟树,已经根深叶茂,长成了参天大树,就像大伞遮掩着屋场地的上空。我的老屋是一座四扇三间的老水砖瓦房,翘檐拱背,两面垛墙上部粉刷,画有蝙蝠和梅花鹿,门前檐口下若隐若现以往勾勒的故事图画。窗子是雕花的,大都是葵花、梅花,也有一些动物图案。正堂屋后墙有一个供  相似文献   

16.
有一年快过年时,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一个大箱子回来了。我赶紧跑上前去问父亲是什么。父亲说:“是电视机,今年咱们就能看春晚了。”“什么是电视机啊?”我问。父亲说:“打开你就知道了。”当父亲把这个黑色外壳、莹亮玻璃屏的东西放在桌上时,我伸出小手指轻轻触了触玻璃屏,很滑。父亲接上电源,拔开天线,“啪啪啪”连拧几下,那玻璃荧屏上就出现了会说话的小人儿。  相似文献   

17.
一天,先生用手机随手拍下一张85岁的老父亲和81岁的老母亲的照片,我将它冲洗出来,放在家庭照片档案里.父亲因心梗做支架手术住院八天后,回到家,直接坐到81岁母亲的跟前,照片上父亲与母亲双眼对视,膝盖顶着膝盖,面部表情极其认真,对面卧室的窗户,久违的阳光,穿过两位老人的中间,父亲花白的头发熠熠闪着银光,桔色的外套衬着红润的肤色,面带微笑地说着什么,母亲向父亲方向倾斜着身子,全身心听着,整个画面温暖温馨.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今年快80岁了,是老军人、老干部,最近这一个月,他吃不好喝不好,为了他的个人档案又操心又跑腿."孙女士心疼地告诉记者,不久前她父亲的一位老战友到家中做客时,带来了一份几十年前孙先生在国棉三厂的档案资料."我还活得好好的,现在竟然见到自己的原版档案了?"孙大爷抚摸着档案里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心里很小是滋味.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在河北省怀柔县一个穷苦的雇农家庭里。五岁那年,因大灾荒实在活不下去了,被迫四处逃亡。我父亲拿根扁担,一头挑着破铺盖,一头挑着我,带着一家人逃荒到丰宁县定居。我从小要饭,给地主放牛。16岁跟着父亲学做木匠活。我们父子俩成天在外打短工、耍手艺,盖起了许多房屋,可都是地主老财的,我家却房无一间,地无一  相似文献   

20.
我小的时候不知道鱼会生病,鸟会中毒,小孩子会死。但是我的父亲知道,他是一个生物学家。后来我父亲死了。我父亲的学生告诉我,长江的鱼不能吃了;在江边白茅上飞着的鸟儿,飞着飞着就摔下来死了,是铅中毒;在长江边出生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得了肝癌。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的时候,那条从天际流进诗里和画里的长江,突然丧失了衬托落霞孤鹜的闲情逸志,突然关闭了博览千帆万木的宽阔胸怀。长江,突然变成了我们的"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