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恶搞”的表现形式,认为当代公众的图像素养遭遇到“恶搞”的考验;图像素养的内涵,强调的不仅是“看懂”,更是要求公众把握图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并建立起相应的责任感;肆意泛滥的恶搞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有严重危害,培养他们良好的图像素养才能更好地把握“恶搞”的实质,批判地对待网络恶搞。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中的反思能力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教之道在于度,而学之道则在于悟”,提高悟性,学会反思,是真正提高解题能力的必经之路,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来进行合理反思呢?本文试以反思中的“四化”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左群英 《教育史研究》2009,(6):17-19,29
《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实质上是对华而不实的“伪”道德的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的本质在顺“道”而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如天地滋养万物而不自居,都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非取消道德教育,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力戒华而不实的道德说教。《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启示我们以一种反思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并改革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小引】时下网络“恶搞文化”红极一时,相关的恶搞作品层出不穷,恶搞范围无所不及。“恶搞”已经不再只停留在一般的、娱乐性强的搞笑(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影片《无极》),而是转向了20世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 ,在老舍的作品里 ,日益深入的社会批判、政治批判乃至题旨鲜明的“反侵略”叙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 ,表达着作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思。如《骆驼祥子》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文明病的反思 ,《四世同堂》在“亡城”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等等。老舍的小说从内容上看 ,无论是“文明批判”还是“文化反思” ,都同时显示出一种现代意识 ,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权意识等。他的作品使现代与传统 ,世界性与民族性 ,得到了较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14,(5):17-20
正确认识儿童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惯用的分析方法并不能达到对儿童本质的认识,在对“分析”方式的反思与批判中,哲学解释学中“理解”的方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认知儿童的方式开始由“分析”向“理解”转换。本文致力于分析认识儿童的方式由“分析”向“理解”转换的必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这种转换的认识与关注,运用“理解”的方式,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7.
老舍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在老舍的作品里,日益深入的社会批判、政治批判乃至题旨鲜明的“反侵略”叙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不断深化的化反思,表达着作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思。如《骆驼祥子》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明病的反思,《四世同堂》在“亡城”的背景下对传统化的反思等等。老舍的小说从内容上看,无论是“明批判”还是“化反思”,都同时显示出一种现代意识,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权意识等。他的作品使现代与传统,世界性与民族性,得到了较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邱孟辉 《中学文科》2009,(13):89-90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人们的言论越来越自由,对文学再创造的能力越来越强,手机短信、视频、网络文章,甚至电影、电视剧,“戏说”“大话”“恶搞”“无厘头”之风呈泛滥之势。戏说皇帝,戏说历史,戏说古人。当戏说不足于构成新的感官刺激,于是恶搞便应运而生,移花接木,随意编造。一些红色经典遭到“恶搞”,许多为人们所熟知景仰的历史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9.
断想之一:如何理解反思?一个术语被频繁使用之后,人们往往容易忘却对这个术语原意的追问。“反思”与“反省”或“内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论语》中有曾子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大概就是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的“反思”精神的发端。黑格尔认为,反思是统一体分裂为对立面的二重性活动。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在这儿合二为一了,换句话说,就是作为统一体的“我”,一方面在做事,另一方面又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冷静地观察、分析、批判、总结。教学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就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我…  相似文献   

10.
恶搞,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网络到电视,从影视作品、流行歌曲、名人到古典名著、经典文学,甚至英雄人物,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恶搞,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人们文化认同、精神信仰的危机和游戏生活、躲避责任的生活态度。恶搞,必须坚持一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1.
曾麒霖 《考试周刊》2012,(45):11-14
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恶搞”已经不再是人们所陌生的对象,原来一直被强调的“精英文化”在当下追求平等的时代早就被民众所厌恶和反对。“恶搞”文化的“大众文化”形式让更多的民众有机会参与到现实社会生活中.让人们有机会实现平等、具有相同的话语权,让全民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狂欢,让人民拥有对现实的反叛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与此同时“恶搞”文化也给国民带来一定价值观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慕君 《今日教育》2010,(2):48-50
一 教学反思是人们在对“反思”不断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反思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反思是在普遍的道德真理和具体的、历史的行动之间辩证相遇或对话中的认知方式,包括批判反思自己的知识、建构自己生活的“理论”方式和与自己认为神圣的伦理原则相一致的行动,实现行动和行动反思之间的连续互动。  相似文献   

13.
媒体纵览     
“姚明”被抢注成卫生巾商标,“雷锋像”成避孕套包装,一个自称“国学辣妹”的年轻女子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声称要“勾引孔子”——这是最近三个典型的”恶搞”案例。有人哈哈一笑,有人津津乐道,更多的人义愤填膺,而“恶搞”者又狂赚了一回“眼球”。近年来,从电视、图书到网络、手机短信,所谓的“恶搞”、”无厘头”大行其道,甚至出现了“恶搞”红色经典的趋势。一些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恶搞”、“无厘头”之风,导致权威被解构、庄  相似文献   

14.
从“恶搞文化”现象看娱乐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文化”这种网络次文化在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今天人类共同承认的文化,对青少年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和冲击。当“恶搞”由通俗一步步变为庸俗、低俗后。社会将形成是非混淆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审视“恶搞文化”的出现。需要我们持守娱乐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自网络媒体兴起的"恶搞"风潮,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并迅速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针对人们褒贬不一的评论,应从"恶搞"现象的源头以及艺术的多义性等角度阐释"恶搞"文化存在的意义,从而对这一全新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批判反思”是一种自我觉察、超越自我,不断审视、分析、质疑、解疑的思维活动。“批判反思教学思维”具有内在的思想性,同时根植于道德的基础之中。它是敦促我们在做到对人尊重、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为了改进教学活动而辨证思考,主动寻求突破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反思型教师自提出以来,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更是需要教师对教学与改革实践进行反思。学校形成探究的文化观、正确的价值与道德观和批判的教育学观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条件,而撰写反思日志、教师间交流与对话、专业发展和开展行动研究等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管理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纯粹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学科。这种认识遮蔽了教育管理学弥显珍贵的批判反思属性。教育管理学中的批判反思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常规型批判反思与创新型批判反思。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批判反思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学都亟待加强。教育管理学的批判反思属性 ,既要求理论研究者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确立起教育管理的“批判观”和实践意识 ,也要求实际工作者对支配自身思想言行的内隐观念展开反思。  相似文献   

19.
早在国内学者于20世纪末开始将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当作“创新”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本体论”研究的“转向”契机之前,这种“存在论”的危险及其致命的理论缺陷,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引起了“批判理论”的警惕和深入反思。对这一历史状况的回顾,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审视我国“存在论”转向的问题。“批判理论家”阿多诺作为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历史现实——即狂暴的纳粹主义——的真正受害者,通过《否定的辩证法》(Negative Dialektik),对存在论哲学做出了最深刻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语言层出不穷,给社会注入了新鲜别样的气息。但在这繁多的网络语里也诞生了一些另类的事物,如"杜甫很忙""李白不走了"等等。这些网络语的出现虽然具有恶搞的成分,但其中的原因不容小觑,引起的反思也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