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重重体字是重体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左右结构的二重重体字又是其中最常见的.这不是偶然现象,其中隐含着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传统,对此类汉字加以分析,可以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说文解字》叠体字以前研究进行初步梳理的基础上认为,以往对说文中这一类字的命名存在不舍理的地方,并从该类字的组构部件及组构方式两个方面考虑,提出叠体字的概念,同时对叠体字范围、确定叠体字的原则等有关问题做了阐释;以此为标准,本文收集了说文中的所有叠体字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叠体字的构型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叠体字具有平面性的特征,反映了汉字方块化的进程;还通过字形与词义之间的联系,探讨了叠体字始终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说文解字》叠体字以前研究进行初步梳理的基础上认为,以往对说文中这一类字的命名存在不舍理的地方,并从该类字的组构部件及组构方式两个方面考虑,提出叠体字的概念,同时对叠体字范围、确定叠体字的原则等有关问题做了阐释;以此为标准,本文收集了说文中的所有叠体字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叠体字的构型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叠体字具有平面性的特征,反映了汉字方块化的进程;还通过字形与词义之间的联系,探讨了叠体字始终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因在于来源不同,因此这两类字到了后代也走向不同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5.
辛集方言两字组的重音模式有中重、重中、轻声三种,中重式只有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重中式前字变调同中重式,同时还有后字变调,后字变调不受前字影响,表现为调形的不完整;轻声式后字为轻声,失去了原调,调值由前字决定,同时前字也发生不同于重中式的变调。重中式双音词后字有轻声化的趋势,但是根据连读变调规律的不同,可以区分轻声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气瓶混用引起爆炸,国家对储气瓶规定了统一的漆色标准,如: 02瓶天蓝色瓶体黑色字 HZ瓶绿色瓶体红色字 C12瓶草绿色瓶体白色字 CZH‘瓶紫色瓶体红色字 N:瓶黑色瓶体黄色字 CO:瓶黑色瓶体黄色字气瓶漆成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选入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虽不含典故,通俗易懂,但也不免有难点。如诗的末“句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其内容就颇为费解。在主语花字后边,通常会采用壮、盛、灿、艳等字眼来描写花的状态。杜甫却在此处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重”字,读来既感到新颖,又感到困惑。重与花是什么关系呢?诗圣杜甫,写诗以严谨著称,“有为求一字稳,拈断数根须”之癖。在这首诗的关键位置上选用此字,自有其深意。这种深意,一般读者不求甚解也无不可,但作为教师,就必须弄清楚“。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对疑难处若囫囵吞枣,讲课时必然难以到位。为了探“索重”字的奥妙,我想借助资料去寻觅理想的答案。于是,尽量搜罗载有《春夜喜雨》这首作品的诗集和辅导书籍,作了一番考究。我能找到的书籍,好些本子都没有单独挑“出重”字来讲解,只是把它夹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诗中作了意译。有的译得不错。例如“:天明后,锦官城红艳欲滴的花朵,在雨中沉甸甸地开放。”“可重”字到底怎样解释呢?却仍然感到朦胧。直接了当“说重”字也还是有的,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字,见仁见智的分歧也随之来了。面对众说纷纭,只好通过筛选择优。我将查到的注释归纳整理,主要有三种不同...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不断听到看到一种说法:我们经常使用的汉字中,有两组、四个字使用颠倒了,这四个字分别是“重”和“出”、“射”与“矮”,这、四个疑似用错的汉字真的错用了吗?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人用十六个字概括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零敲碎打、段自为战、相互脱节、合力分散。这十六个字很准确地描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分割式的教学方法,在讲读教学中,把一篇课文的各个段落孤立地分析;能力训练中,重读写,轻听说;文体教学中,重议论,轻记叙说明;课内外教学中,重课内,轻课外。  相似文献   

10.
选入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虽不含典故,通俗易懂,但也不免有难点。如诗的末句“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其内容就颇为费解。在主语花字后边,通常会采用壮、盛、灿、艳等字眼来描写花的状态。杜甫却在此处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重”字,读来既感到新颖,又感到困惑。重与花是什么关系呢?诗圣杜甫,写诗以严谨著称,有“为求一字稳,拈断数根须”之癖。在这首诗的关键位置上选用此字,自有其深意。这种深意,一般读者不求甚解也无不可,但作为教师,就必须弄清楚。“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对疑难处若囫囵吞枣,讲课时必然难以到位。为了探索“重”字的奥妙,我想借助资料去寻觅理想的答案。于是,尽量搜罗载有《春夜喜雨》这首作品的诗集和辅导书籍.作了一番考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新疆汉语教学中重“写”轻“说”现代教学理念、普通话和规范趣字这三个问题提出了一些供参考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最近,山东莱州市博馆对40处“云峰石刻”了专题考察与研究,发有简化字20个。这说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体字。这20个简化字:将、聪、隐、属、乱、与、  相似文献   

13.
陈建 《教学随笔》2014,(10):20130+130
小学语文阅读课,美在一个"读"字,重在一个"思"字,贵在一个"悟"字,要在这"三重境界"上下功夫,让语文阅读走到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里"玫瑰"一词中的"瑰"字的声调读法有分歧,有人读平调,有人读降调,有没有一个标准?这牵扯到普通话轻声的读法问题。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普通话里读轻声的字有两类,一类是语法的轻声调,规律性较强,一类是词汇的轻声调,规律不明显。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对此都有比较详细介绍。但轻声字怎样读,却谈的不甚明确,这就导致了分歧的产生。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普通话里的轻声字有两种读法,一种读的轻而短,一种读的重而长。重而长的读法出现在阳平字后,轻而短的出现在非阳平字后。教材里只说读的轻而短,对重而长的大都没有谈。轻声是普通话的一个特色,在大学的现代汉语课的教学中也是个难点问题,需要给予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郑燮的字,自己戏称“六分半书”,世称“板桥体”。“板桥体”的艺术特质,前人往往以形象的感悟代替理性阐述。笔者认为,启功先生以“骨重神寒”四字对此加以总括颇为中肯。现在,我从通融性技法、幽默的风格和以“三真”为内涵的神采三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叠体字是汉字当中一种有趣的类型。近年来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章亦层出不穷,内容主要集中在“叠体字的命名及定义”、“叠体字的形体”、“叠体字的意义”、“叠体字的读音问题”及“叠体字的起源发展和文化蕴涵”等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创获甚丰,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除用反复、排比、重叠等修辞手法外,往往要力避重字,以免文章呆板干瘪。正如明朝王骥德在《曲律》“论字法第十八”中指出:“照管上下文,恐有重字,须逐一点勘换去。”但这不是绝对的,如果把重字用活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小语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一)能描摹状貌,咏叹传情,突出中心。①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  相似文献   

18.
考察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重纽反切的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以及重纽字作反切上字的情形,发现胡三省音注中重纽A、B类不互相用作反切上字,重纽A、B类都与唇、牙、喉音字以外的三等韵关系密切,而且胡注中重纽B类字与一等韵、二等韵、四等韵也有混切现象。胡三省力求恪守《广韵》的重组韵的区别特征,但也透露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共同语的实际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但古汉语语法和现代英语语法有时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对古汉语"矣"字用法与现代英语完成体用法的对比分析,从古汉语"矣"字与英语完成体各自的基本用法,"矣"字用法与英语完成体用法对比分析,"矣"字不表现完成意义的用法三个方面揭示了古汉语"矣"字用法与现代英语完成体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一个汉字有两个读音,表示两个意思,叫“异读字”。比如“这箱子太重了”的“重”念zhóng,“书买重了”的“重”念chóng。就汉字说,一字两读;就语言说,重zhóng和重chóng代表两个不同的词,无所谓异读。代表两个不同的词(或语素)是根本的,写成相同的一个汉字是偶然的(有些是词义引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