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动画视觉形象引导大众审美,视觉文化与动画视觉形象审美互相影响,文章以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为例,简述了视觉文化的大众性。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变迁说明:动画视觉形象的构成条件、表现形式、媒介之间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2.
电影以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手段,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式——运动的视象美。电影的视象美以人为中心,也包括景、物、光影、色彩和构图。电影艺术家正在一定审美理想的指导下,赋予这些视象元素造型表现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视觉文化超越了印刷文化成为一个时代文化最为突出的现象乃至于模式,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消费社会文化最重要的征兆,带来的是与传统艺术和文学颇为不同的审美方式的新变,同时也是美学、文艺学研究中无法避开的命题。阐述视觉文化内涵,尝试以认识论的视角从审美主、客体及审美关系等方面变化对视觉化时代的审美特性加以剖析和探讨,能够促使人们对视觉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教师隐喻既是教师形象的理想化和形象化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认知和要求。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人们接触到的教师形象更加具有多元性,这对师范生和青年教师的教师形象的培养和塑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教师隐喻,并将其运用于师范生的入职前和入职后的教师形象教育中,以期培养更加合格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文化崛起,平民意识呼声正旺的今天,大众审美需要被提到重要的地位.艺术由象牙塔走入日常生活,然而大众审美需要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王朝闻关学思想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甚至最终形成王朝闻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事实上王朝闻谈的大众审美需要与今天的审美大众化有一定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王朝闻美学中的大众审美需要到底是怎样被论述的,它在王朝闻美学思想中起着什么作用。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十年来,借助科技革命提供的先进设备和研究手段,神经科学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中,视觉系统以其在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极端重要性,得到了神经科学研究者更为全面、深入的探究.视觉审美研究,应积极吸收其成果,以促进相关研究的有效深入.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动漫形象在说明性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动漫形象具有特有的形式语言,动漫形象具有全球语言特性的视觉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王小静 《广西教育》2009,(36):71-71,114
在汉英隐喻的互译中,应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处理其蕴含的文化形象,以达到有效的文化传递。  相似文献   

9.
诗词是一种美的艺术,也是一种感性思维的艺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阅读中将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即将非视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思维,真正达到赏析作品意韵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视觉词为对象,通过对其隐喻义及认知基础进行分析说明,并与其他感觉词的隐喻义进行对比,揭示出汉语视觉词引中出“心智”方面隐喻义,而且具有高度系统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视觉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是诗人对所见之景象的语言描述,是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的一种有机联系,逼真地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主题。文章从视觉意象出发,对英诗TheJewelStair’sGrievance(《玉阶之怨》)进行美学解读,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欣赏诗歌,领会作品主题,增强诗歌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教学隐喻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广受关注,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隐喻中蕴含着形象、张力、空白和多样等诸多美的因素。丰富的美触动感知、激发想象、牵动情感、促进理解,常常给人美的享受。依据美与真的二重维度,可以将教学隐喻审美分为美在"肌肤"、美在说服、美在认知、美在求真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比喻辞格具有极强的审美性,比喻辞格的四元素对其审美张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拟出了数学函数公式,论述了四元素对审美张力的影响,并对其逐个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中国文艺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哲学美学思想。意象概念并非凭空生成,而具有哲学文学两方面的长期积累。从先秦有关“言”、“意”、“象”关系的论述,到魏晋玄学兴起,深化对“言”、“意”、“象”三者的思辩,加上先秦《诗》、《骚》以及两汉魏晋文学创作对文论的影响,才最终形成这一独具东方民族色彩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文学意象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最小的形象单位,本文对文学意象的语言层次、结构层次、形象层次、意蕴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审美批评就是以审美为圭臬的文学批评.在审美批评中,艺术隐喻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隐喻作为批评的渡河之筏,不但实现了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契合,而且使批评主体在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传达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水准.艺术隐喻是实现审美批评文本文学意味的心理桥梁,也是实现人性共鸣的中介.  相似文献   

17.
一般文艺理论对文学形象的把握一般依靠的是“知人论世”,但与文学形象密切相关的创作主体的创作意识及在作品中呈现的情象结构,却往往被忽略。创作主体与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之间会形成互相对应的形象体系,情象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体系,能为把握文学形象创造及内涵提供新的诠释角度和相对客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艺术创作中“变形”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论证了“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对审美主体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也是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特有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