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活跃,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013年,随着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中国偶像相继宣布启动,选秀节目将掀起新一轮的收视狂潮。一方面,选秀节目为平民明星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舞台,并以其参与性强等优势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选秀节目中存在的内容低俗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选秀节目备受青少年的青睐,由此产生强大的群体效应的同时,必然对他们的诸多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选秀节目相结合,提高节目内涵,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种选秀娱乐节目粉墨登场,“前仆后继”地在电视中涌现,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热烈追棒。  相似文献   

3.
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选秀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电视选秀节目已成为电视界的流行风.通过选秀节目本身、各种媒介环境、选秀节目带来的草根明星效应以及多样式互动平台等方面,分析电视选秀节目对受众心理的影响,结合"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有关传播学理论,能够从受众心理角度透视电视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电视选秀热的兴起,有关电视选秀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也渐成热点。文章从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及语言学等八个方面,对当前电视选秀节目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并指出有关电视选秀节目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应该力图突出其系统性、跨学科与实证性。  相似文献   

5.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莱卡我型我SHOW(秀)>、<快乐男声>等是"音乐选秀"节目的代表.这些综合性的电视歌唱娱乐节目迅速成为近几年来最为火爆的电视节目.这类节目的元素包括:全民娱乐的主题、想唱就唱、逐级淘汰的规则、自娱与娱人的选手、去权威化的评委、奖励设置、去生硬化的主持人.解构、剖析这种节目,可以更好地研究这类节目,促进其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娱乐化倾向的日益突出,电视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受到全国观众的热力追捧,特别是对广泛参与的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亟需重点关注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文章在了解电视选秀节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提出发挥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社会化积极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文化生活的多样化,掀起了一股电视选秀的娱乐化浪潮,在青年学生中极具轰动效应,引发许多青年学生的参与关注。这些节目的表征倾向,一定程度反映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变化,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深远影响。通过探讨当前电视选秀节目所折射出的价值取向,以及青年学生的价值观特点,分析选秀节目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政治决策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活一体化的发展,两性问题已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主流.因此,仅从阶级性、权威性的角度来观察社会政治生活,进行政治决策已远远不够.本文从性别意识的一般性含义及政治决策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将性别意识纳入政治决策,进而成为政治决策中的性别意识,以促进现代政治决策向民主化、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选秀节目的视觉文化看青年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选秀节目在中央和各地媒体上频繁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社会青年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节目所展现出的视觉文化表征着一些当代青年的心理变化趋势。本文通过归纳与比较,对这些选秀节目所共有的特定视觉文化表象进行分析,总结由大众传媒所营造的视觉文化特征,从而剖析当代青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泛滥。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综艺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的眼球。大学生是选秀节目的主要参与群体与主要受众,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应从政府管理、媒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四方面入手,克服选秀节目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选秀节目因为与政治、宗教一些敏感领域无关,得以在民众间快速传播。如果说政治是从塔尖流向塔基,那么娱乐业则是反其道而行,自下而上,先在民间产生极其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对未来的文化交流甚至其它领域的对话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权(性)主义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学理角度对现代电视广告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论述,旨在说明这类广告由于要突出产品的功用而对一些原则进行扭曲和颠覆。为了赢利的现代电视广告在性别政治问题上呈现出悖论、反讽的基本景观,且为了追求市场利益而在媚俗和反动的轨道上越滑越远。因此,这类广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引导普通受众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13.
《士师记》是一部以男性权威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文本,但在表面的男性压制下,同时也隐藏着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叙事学是一种将文本分析和意识形态研究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而本文就是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切入点,以兰瑟的叙述声音和沃霍尔的叙述视角理论为方法论,来探讨《士师记》中的两性意识以及潜藏在文本下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4.
解读《印度之行》的性别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斯特对待性别的独特态度和认识以及他对性别的艺术处理,是解开《印度之行》某些神秘现象的钥匙。在福斯特的眼里,英国和印度的关系变成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的比喻。性别的高下之分,和种族的优劣之别相互融合,巧妙地服务于小说作者的意识形态的抒发。但与此同时,《印度之行》的两性关系又具有强烈的去政治化意图,该作品在殖民时期和后殖民时期都同样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评论,原因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爱丽丝·门罗的《快乐幽灵之舞》在表层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女性在不幸生活中的自强和不屈。但深入到文本内部,可以发现一种强烈的性别政治色彩充斥其中。主人公马萨利斯小姐不幸生活的根本原因是男权社会对单身女性的摧残,这种不幸也体现出女性意识在男权社会中觉醒的艰难程度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内在规律和对象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吉拉&#183;卡特的代表作《新夏娃的激情》既否定了父权文化下的两性关系,也不推崇母权文化激进派所向往的“安息地”,而是表达作者希望通过变性和变装的方式来说明并没有绝对的男性女性之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身体都是社会建构的。本文从朱迪斯&#183;巴特勒的性别表演角度解读《新夏娃的激情》,进一步论证性别构建、性别表演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夜色温柔》采取了多种叙述视角,尤其是女性人物视角的灵活运用,折射出这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性别政治关系,即女性人物从对传统的父权制权力关系的认同,发展为对传统父权制社会权力关系的挑战和颠覆。  相似文献   

19.
电视直播节目以其在传播的同步性与精确性上无可匹敌,独领风骚。打破了固有的时空序列。因而无论是在技术上和传播理论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电视直播节目的本质是信息的传播,如何通过信息传播中信息量对于直播节目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过对于信息量和信息熵对电视直播节目中各要素的作用作以探求,以此对电视直播节目与其它相关节目的实践作出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