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闻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基于人民委托所享有的依法从事采访、写作、发表、出版新闻作品并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是通过传播媒介表现出来的言论、出版自由。它是指公民和新闻传播媒体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搜集、采访、写作、传递、发表、印制、发行、获知新闻或其他作品的自主性状态。”①同时,新闻自由和媒体为公众关心和讨论社会问题提供传播必要的信息,公众言论通过新闻媒体得以会聚和讨论,各种信息得到交汇和比较,形成公共舆论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闻自由及新闻自由的相对性1.新闻自由的内涵新闻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具体地说,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收受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电视的传播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以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4月初,胡绩伟会见了采访七届人大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20余名港澳和海外华文报刊及首都新闻单位的记者,谈了他对新闻立法和新闻自由的看法,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新闻法应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胡绩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法,应是一部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因为我国的新闻自由还不充分,应当根据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制定新闻法来保护和发展新闻自由。制订新闻法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我国人民的新闻自由,促进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发展。什么是新闻自由胡绩伟认为,新闻自由就是新闻传播工具搜集、发布、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创办新闻工具的自由;另一方面,它是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社会舆论、发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发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创  相似文献   

5.
历时月余的科索沃战争,彻底揭穿了西方新闻自由的谎言。从他们有关科索沃战争的大量报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背离。 西方新闻自由的核心是自由和客观。按照通常的说法,西方新闻自由包括: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当然,事后的追惩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即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简要地说,新闻自由就是新闻媒介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相似文献   

6.
陆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186-187
新闻自由作为一种理念,虽然起源于西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追求.新闻自由有其重要的价值,理应受到法律的保障和支持;但新闻自由也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同样应受一定的社会控制.笔者通过对新闻自由特点的阐述,并分析当今中国新闻的自由现状,对新闻的自南控制提出自己的观念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素 《出版广角》2016,(15):60-62
从新闻媒体内部版权法律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新闻作品分成职务新闻作品、法人新闻作品和个人作品等类型。目前,在新闻媒体内部围绕新闻作品的性质界定、权利归属与行使等问题存在权利博弈和利益关系失衡的现象,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调整新闻版权制度、合理发挥契约功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新闻自由乃是政治自由的基础,并且又总是以拥有新闻自由的传统而感到骄傲。然而,本世纪40年代问世的一份题为《自由而负责的报刊》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人对新闻自由的思维方式。由于客观的历史原因,这份对于研究战后西方社会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具有极大价值的报告,却至今未能详细地介绍给中国的新闻理论工作者和其他关心新闻活动的读者。为此,本文拟较详尽地对该报告作一客观的评介。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了单纯事实消息外的新闻作品性质,并将其归为特殊职务作品,该条款强化了体制性媒体在作品流转中的版权权利,然而多元主体参与创作的现实却可能淡化这一立法意图,口述新闻就是一例:从“作品中的行为”到基于独创性劳动的“创作作品的行为”,口述人有可能具有与记者平等的合作作者身份,在报道上署名更强化了这一身份的版权效力;口述人打破了记者—媒体的二元主体结构,拆解了新闻媒体基于特殊职务作品获得作品完整版权的期待,但新闻实践传统和公共属性又注定媒体难以与其达成委托约定。媒介融合语境下,多元主体参与的现象已变得常见。在未来版权的改革中,将新闻媒体视为作者的做法更有利于容纳这一主体格局,以平衡版权行使与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是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的基础,而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又构成新闻自由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也是保证新闻自由有效实现的基础.新闻伦理是新闻自由的重要条件,道德伦理新闻是新闻自由最终实现的重要标志与突出表象.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借助媒体传播信息和意见的自由,构成公民、记者和媒体的法定权利。 媒体发表新闻与意见不受约束,当然是自由的,但不能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他国的名誉,否则应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审判。 在民主国家,媒介防止煽动、诬陷或辱骂性言论,对他人的名誉和世界和谐有新贡献。是各国媒体公认的义务。 西方少数媒体及记者对中国的振兴。不断释放诽谤、污蔑与猜疑的信息,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诋毁中国,是他们遏制中国发展惯用的伎俩。 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表明,新闻自由作为国际报道的严格规范。是各国新闻界的行为准则。 国际报道涉及他国的主权和尊严,各国记者只有相互尊重彼此的制度、民族权益和文化,才能形成新闻自由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12.
王爱菊 《新闻窗》2014,(3):23-23
隐私权和新闻自由权都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价值上的差异、利益上的差异以及隐私权新闻自由权缺乏法律规范等原因,导致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不断发生冲突,因此,应当加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的法律界定,在两者发生冲突时进行具体个案分析以及加强职业操守,有效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宋建武 《现代传播》2017,(11):106-110
互联网内容聚合和分发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这些平台虽不生产内容,却可以通过新闻与资讯的大量聚合、定向分发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信息高速流动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平台价值正在不断消解,新闻内容的价值在传统媒体中尚未来得及沉淀,就已经被网络媒体转载多次。由此,传统媒体开始提出"新闻版权"问题,其实质在于寻求新闻获利权新的实现方式。如何能够既实现新闻获利权又不损害公众知情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中关于数据库版权的规定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闻聚合服务与版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海波 《出版广角》2016,(12):69-71
新闻作品受到版权法保护,采用转码、深度链接等技术方式对新闻作品非经授权的聚合构成侵权.解决新闻聚合版权问题要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版权行政管理、开展技术保护,以及出版业联合维权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版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一种专有的民事权利。一般来讲,只有事先得到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对受版权保护作品的使用才是合法的。如果事先没有得到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授权,擅自行使版权保护作品的任何专有权,均构成侵权(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使用除外)。比较典型的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作品发表,不论是原样发表,还是删改后发表。这就是抄袭行为,或者叫做剽窃行为。这种行为大致又可分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晏青 《现代视听》2011,(9):34-36
默多克"窃听门"事件动摇了西方媒体的新闻根基,是西方媒体对新闻价值的错误认识的一次集中爆发,更说明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一种祸害。我国应该要引以为戒,从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体制、正确认识新闻自由、发挥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路径出发,避免此事在我国的发生,以更好的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刚 《新闻知识》2007,(10):87-88
新闻机构承担了传播新闻以实现公民的新闻自由的神圣使命。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可能会给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造成一定的损害。其中,对他人民事权利的损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新闻侵权,新闻机构  相似文献   

19.
刘莉 《新闻知识》2005,(1):49-5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入浴的智子》的作者对该作品的拍摄过程及处理结果为例,阐述了新闻价值与人文关怀的冲突问题,主要从公共利益、隐私权以及作者的发表自由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避免新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冲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