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2月2日.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当地时间上午9时25分.北京时间中午12时25分,中国南极昆仑站开站仪式在南极中山站和昆仑站通过卫星电话连线同时举行。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南极大陆传来喜讯:我国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这是目前南极所有科学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昆仑站建成后,我国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南极内陆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3.
【背景材料】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站名和站址位置。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25’01”,东经77°06’58”。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南极昆仑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相似文献   

4.
国家海洋局2008年7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这将是继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即将从南极边缘向内陆开展,将大幅度拓宽南极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2007年12月5日14时20分到达南纬60度,顺利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2007年12月9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南极浮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7.
香山 《初中生之友》2011,(28):58-59
<正>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南极成为地球上人类最少涉足的地方。也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南极创造了许多其他地方都望尘莫及的"世界之最"。最寒冷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是-28℃,大陆内部的年平均气温是-40~-60℃,气温最低值可达-89.6℃,这是1983年7月在南极冰盖高原的东方站检测到的,是目前世界上的最低气温。而北极的年平  相似文献   

8.
梁东成 《地理教育》2014,(7):125-125
2014年2月8日,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新建成的泰山站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坐标为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度2 621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距离中山站520千米,距离昆仑站约600千米.自2013年12月26日开工,历经45天建设,外形似红灯笼的泰山站终于矗立在南极冰盖之上.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其中,长城站、中山站是常年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也是一座度夏站.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于2021年11月5日出发,历时174天,航行3.3万余海里,考察任务由“雪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中国海洋大学2名教师与5名研究生全程参与了南大洋的各项考察任务。气象多变,海况复杂,南极之夏并不平静。而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团队研究生始终勇往直前,乘风破浪。在西风带里“飞天探海”,在长城站上卸运货物,在海冰之间探索科学的奥秘……艰难险阻不足惧,  相似文献   

10.
南极科考路     
我的妈妈是做南极考察工作的.每次搭乘轮船去南极考察,都是件受罪的事.有一次,船遇到西风带大气旋,半夜里剧烈的颤簸把妈妈从梦中惊醒,她只感到狂怒的大海一会儿把船扔向空中,一会儿又推向海底,她在床上摇来转  相似文献   

11.
南极地区一般指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南极半岛和邻近海域。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南极成为地球上人类最少涉足的地方。也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南极创造了许多其他地方都望尘莫及的世界之最。最寒冷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是-28℃,大陆内部的年平均气温是-40~-60℃,气温最低值可达-89.6℃,这是1983年7月在南极冰盖高原的东方站测到的,是目前世界上的最低气温。而北极的年平均气温较南极高出20℃,北极的冬季相当于南极的夏季,由此,南极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考古、语言、宗教、地名以及口碑资料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对于"昆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作为民族群体名称,"昆仑"是我国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克木人在古代文献中的一种称谓,因这些民族古老而浓厚的公鸡崇拜而产生;作为国名,它是历史上他们建立的一个古国;作为山名,是今天云南省西部的高黎贡山。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遥远的南极.可能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两个字——寒冷。  相似文献   

15.
欧阳军 《初中生》2007,(1):66-69
在千里冰封的南极,成年企鹅腆着大肚子,摇摇摆摆地来到海边,跳入寒冷刺骨的海水中,捕捉为数不多的食物,然后长途跋涉几十千米,回到冰层深处的家园,用带回的食物哺育刚刚孵出的小宝宝。平常,它们还要提防巨海燕、海豹、嗜杀鲸等天敌的袭击,稍有不慎,灾难就会降临。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企鹅竟然已经生存了数百万年。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宿思张俭)一诗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里的“两昆仑”所指为何,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辨析,然而多种见解都程度不同地忽视了诗歌内在的整体含义。本文从诗歌本身的确指内涵入手,并结合谭嗣同的激进思想和“任侠”轻生性格综合分析,认为“两昆仑”一指诗人自己,另一指大刀王五。  相似文献   

17.
黄斌 《少年月刊》2013,(Z4):68-69
在南极考察(kao cha)队员中流传着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却能杀人。风能杀人,这话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有那么严重吗?你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yi)问。可是那些领教过暴风厉害的人,无不谈风色变。有人称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寒冷的南极冰盖是孕(yun)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酌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六陆是中部隆(lonq)起向四同倾斜的高原,一旦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酌极地风暴便开始了。这时,冰雪夹带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铺天盖地滚(gun)来,简直像一道无形的瀑(pu)布,像一股飞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春天,都是"雪龙号"从南极科考胜利归来之时。这是中国最大的一艘极地考察船,自1994年服役以来,有20年的"工龄",如今已是功勋卓著,参加过多次赴南极、北极的科学考察任务。在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更是身手不凡,成功穿越了北极航道,还走通了最难的中央航道。而今年的"雪龙号"归来,更具有别样的意义——在这次南极科考中,"雪龙号"成功经受了一次南极大营救。  相似文献   

19.
南极的气象复杂多变,突然而起的暴风雪往往会对正在进行野外考察的人员形成巨大威胁.但这种恶劣天气通常不会持续太久,最多2~3天就会过去.一些国家为了让野外考察的  相似文献   

20.
雪地车压过后留下长长的印辙,GPS接收机不断在"定高"……在一望无际的南极大冰盖上,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在历经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测绘和耐心考察后,终于确认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并对冰穹A核心区域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从而为人类认识南极、认识自然做出了中国人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