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注意研究选拔人才的国家之一;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其产生和演变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产生过极大影响。其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在选官制度的视野里,我们应全面、客观的审视这项制度,综合其利弊得失,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隋朝所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其发生发展、成熟完备、僵化衰落,历经1300余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认为,科举制萌发于隋,以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为标志,经唐代、五代的发展,至宋走向成熟、完备。之后,科举制在元代遭受打击,明清时期得到恢复,但最终走向僵化衰落。1905年,清廷进行全面改革,科举制度被废除。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大发明。它不但提高了官员的职业素质,也满足了专制君主控制官员选拔的要求,并将儒家思想进一步规范化与制度化,使之成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创造了一个高效有序的官僚体系,从而完成了官僚政治大厦的构建。科举制度的存在与封建政治的命运紧密相联。当封建政治在唐宋时期处于蓬勃向上时,其所具有的政治活力和创造性也使得科举制度生命力洋溢;当封建政治在明清走向衰败时,其僵化腐朽也使得科举制度难逃厄运。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时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院长邓嗣禹教授,于1946年发表在《中国》一书中的,关于科举制度对西方影响关系的研究文章,是于1943年已发表在《哈佛研究学报》上,著名的中国考试制度对西方影响一文的姐妹篇,同时许多内容也是对其补充、说明与进一步研究的成果。该文引用大量西方原始文献,重在阐述中国的科举制度曾影响了西方考试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宋高宗开创了南宋政治的较新局面,在科举制度方面也完成了稳定和更化工作。高宗朝反思徽宗朝诸多重大失误,开始了全面拨乱反正工作。具体而言,前期废除三舍法,后期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三舍可以免解,却不可以直接释褐。省试阶段,诗赋取士和经义取士两存之,偏向诗赋取士。同时设立“类省试”,在川陕地区成为常规制度。然而,高宗朝党争激烈,直接表现在科举领域。尤其是秦桧专权之后作弊盛行,很大程度损害了科举制度。总之,高宗在战乱流离之际不忘科举,且随时予以变革、调整和补充,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形势的转变,这一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终于在1905年被废除。本文旨在对科举制度的没落做一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举制度历经1 300年的发展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及其衍生出的科举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古代中国社会和当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如王维、司马光等重要官吏和文化名人都来源于科举考试,其所确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至今仍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基本原则。从文官选拔制度、向学风气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三个方面入手,作者尝试分析中国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读书向学、科举入仕的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并结合科举制度,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升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中国科举制度史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9.
《河北自学考试》2004,(2):31-31
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诏令了“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斡济二科举人”的分科科举制度。隋炀帝时,又扩大了分科范围,大业三年(607年)四月,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十科举人。”大业五月(609年)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史上的一次创举。在屡经更迭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以其"选士公平"的特点得以发展和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并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科举制度及其演变 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其以“怀牒自投”为主要特征,以试艺好坏为取弃的主要依据,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曾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均落榜。这种经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维新思想均有重要影响。谭嗣同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可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他的科举经历,二是他对八股文的认识和变革科举制度的想法,三是科举经历对谭嗣同人生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的盛行及其造成的文化风尚对唐代小说的繁荣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科举行卷之风导致唐代小说的兴起;科举制度的盛行给唐代小说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科举制度造成的读书士子人群构成唐代小说作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度造就的重文尚辞的文化风尚推动了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从人才观念的发展变化视角出发,找出人才观念与历史、政府、国家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的关系,总结出科举制度下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发展与变化,融合了古今中外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观点,试图揭开科举制度下人才观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背景,并找出适用于当今人才工作的宝贵经验财富。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化论坛》2009,(1):105-105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6.
肇始于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虽然早就成为了历史,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凝聚机制,在长期的历史中,不仅承负着整合传统社会生活,维系社会内部文化生态平衡的功能,同时它也具有极大的心理健康的功能,本文认为,科举制度虽然导致了不成熟的权威型人格的产生,但是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获得安全感、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力,也成为个体进行心理调适的有效方式,文章还分析了废除科举制度后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社会成员边缘化、群体性心理挫折等,从而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人们的社会心理等各方面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的2005年再一次引起国人的热议,而当今考试制度出现的问题使人们再一次想起了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8.
考试选择人才是源于古代的“科举”。延续到今日考试作为一种制度,以其独立的体系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从历史发展看中国的考试,大致可分为社会考试和学校考试两大系统。社会考试的职能,一是选择人才,二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党校我考试的职能,一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二是评价教学质量,无论是“科举”还是目前的“考试制度”,都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要政治工作,从什么阶级,在什么阶层中选择人才,怎样选择人才,由于各时代情况不一,每个朝代各个阶段的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制度措施就自然不同,但核心都是以保守落后的因素为对立面。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取士的制度,汉文帝首次用策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既是我国人才观念和政治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考量。首先是汉初“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弊病渐显,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治国策略使国家政治走向正轨;其次,当时掌权的开国老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骄蹇不逊,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治国实践的需要;再次,汉文帝以卑微之庶子入继大统,也急需培养自己的势力,以顺利地进行治国理政之实践。在汉文帝的影响下,西汉时的察举已经有几科采用策试形式,到了东汉,几乎各科都要进行策试,这就和后世科举很相似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盛行门阀制度,但以策试取士的措施仍时有运用,直至隋代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作为发动革命、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和人才选拔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平天国对其在形式和实质上了进行许多变革与创新,这对自身的政权建设和清政府的科举制度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突破了学校教育对科举制度的依附,对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