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文化、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功绩、早期新文化运动在抨击封建专制文化思想时,有过激言论.有人认为这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思想.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秀部分,也有糟粕部分,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主要抨击的是糟粕部分—封建专制文化,并没有否定优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对历史上中国一元化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结构及政教高度合一的文化结构下的儒家的“天人合一”作一深层反思,用历史的、中西的文化比较的方法,找到儒家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及其与历史与自身的一脉相承性,从历史命脉和自身的文化命脉上把握儒家文化和合性及这种和合文化中积极的方面及其隐藏的消极因素,及其对国民性及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深远的影响。在反思中凸现当代国民性建设的重要性。从深层次反思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构建新时代国民性及中国文化的关键,也是文章写作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3.
钱国旗:关于中国历代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我们已经举办过6次研究生课程论坛,这次的主题是“三国文化政策”。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四个世纪的动荡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意识领域虽出现了反儒家名教的自觉趋向,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策运行中,儒家名教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由于国内各民族的大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化政策总体上呈现出开放、融合的倾向性。玄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比类逻辑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特点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思维逻辑可以概括为“比类逻辑”,这种致思方式对于“传统政治文化”的思维特点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传统比类逻辑的构成要点,分析了比类逻辑与王权专制思维特点的关系,并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对于这种文化遗存的深层影响做了剖析。指出,作为文化遗存的“比类逻辑”思维特点使得当代中国的政治思维在某些层面或某些地方还滞留在中世纪,这是解读当前一些政治文化现象——诸如对于政治权力普遍崇拜和挥之不去的“个人迷信”等等的深层传统文化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表现了某种程度的认同与接受。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在广阔的化视野下开发对中国国民生的研究的,因而他的研究带有开放的,多元的特点。一特点在实践上表现为极具有个性特征的“拿来主义 ”用西方先进思想和民族化中的优秀传统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化对人民的奴役与毒害所造成的“官方民族性”促进新的国民性格的形成。当前要弘扬的民族化不是旧的封建化,要警惕在弘扬民族化的口号下封建旧化的复活。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前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无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壤中生根、开花和结果了。它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这本身显现出了它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前几年,随着“文化热”的兴起,有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极为流行,即所谓“传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五四时期中国人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共通之处,是传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把中国传统文化仅仅理解为“封建主义文化”,结果把马克思主义同封建专制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相似文献   

8.
汉代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巩固封建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它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中.现代社会,我们应对儒家思想道德教育进行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掘其积极因素,为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用.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性的反思(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着重对历史上中国一元化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结构及政教合一的化结构下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和合性作一深层反思,用历史的方法、中西化比较以及传统儒家化与传统道家化比较的方法,把握传统道家化和合性的独特内涵、其内涵所具有的一脉相承性及其化的和合性的历史命脉,并从中找到传统道家化和合性的积极方面和其隐藏的消极因素,找到其对中国国民性和中国化发展的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在反思中凸现当代国民性建设的重要性。从深层次反思中国传统的道家化是构建新时代国民性及中国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来学术界开展的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中,论者往往在揭露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消极影响的同时,肯定了初期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对于开始时尚是新兴的封建制的巩固,对于促进祖国的统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见《中国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所谓“开始时”自然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秦王朝在内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封建专制主义对秦代社会究竟起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明清时期的小说深深地烙上了封建官场文化的烙印,其中浓厚的封建官场文化现象是封建社会的典型缩影.清官是士大夫们未做官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亦是封建专制统治下民众的企盼.然而,强大的现实利益和官场中的倾轧、斗争,往往使初始的理想最终成为一个笑话,于是,清官便成了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在黑暗中想象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典妻”,作为一种野蛮的民俗,在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它已经沉积为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杰《赌徒吉顺》、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生人妻》是现代“典妻”题材的代表作,作家们从解剖这一大众习以为常的民俗人手,展开了对封建专制文化与国民劣根性的猛烈抨击,对挣扎在封建男权文化下的女性群体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相似文献   

13.
许艳艳 《考试周刊》2014,(19):17-18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正确理解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状况,明确我们的发展任务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汉文化传统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其一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基础的殷商文化传统,其二是以周灭殷之后建立的分封制国家为基础的周文化传统。前者是以上下等级森严的政治关系为主体的权力文化,后者是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主体的人文文化。周之后,殷商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灭亡,只将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人文文化作为中国汉文化统一的文化传统根本无法说明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儒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一是先秦从孔子、孟子到稷下学派的东夷儒学、山东儒学,其二是从董仲舒到韩愈再到二程(程颢、程颐)的中原儒学,其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南方儒学。东夷儒学是独立知识分子阶层的儒学,是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愿望改善社会政治关系的儒学;中原儒学实际是以维护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为目的的官僚知识分子的儒学,从文化传统的意义上来说,中原儒学实际是被斩首了的殷商文化的一种换头术,是以周文化为头颅的殷商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原儒家文化中被改造成了一种将政治专制与文化专制结合在一起的更加繁冗的政治权力文化;南方文化则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上层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则是南方儒学的主要特征,这为现代新儒学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本文还认为,当前河南人的问题实际是中国古代殷商文化趋于解体的表现,这给河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读着衢州市四位名师《专制下的启蒙》教案,其中有一课教案的导入深深地吸引了我:“许嘉璐在《中国文化入门》中讲到,文化的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深层文化即哲学文化、思想文化,而启蒙运动就是这样一场深层文化,它的辉煌灿烂足以让我们踮起脚尖仰望!”正如我们课本材料阅读与思考中的第一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具有以下几点特色:顺应中国政治格局的一统特色,强调宏观管理的政令统一与令行禁止;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在微观管理中,重视伦理道德对行为的规范作用;封建专制集权与氏族民主遗风结合,在决策过程中突出集思广益;在选拔管理人才时,强调唯才是举、用人所长;重视考课和监察,严格吏治。正确借鉴其精华,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官文化”是封建专制的产物,但至今还没有完全铲除,它阻碍着新时期中国廉洁文化建设.本文首先联系实际阐述了“官文化”残余的现实表现及其危害,然后提出了“官文化”残余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活动内化和积淀的产物和表现。基本特征:半大陆——半海洋文化;农业——封建文化;血缘——生殖文化;伦理——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儒道互补”;再生态模式——“儒释道合流”。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五四”文化精神;再生态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蔡元培对北京大学革新时,提出并实施了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这一办学思想,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外来的西方文化均择善择新,融合通用,从而打破了封建专制教育思想的禁锢,使北京大学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转变。这一指导方针,对我们今天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熙宁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为了推进变法的展开,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明显表现了对某些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变法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宋神宗,以及其他变法派人士,都具有传统政治文化的浓厚色彩。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与缺陷。新法在其长期实行中未能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使得新法难以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政治心理上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