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小说所达到的思想深度,足前所未有的。它对于劳动人民和下层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是与众不同的,他不是着重于叙述他们如何贫困,而往往把他的笔伸向人物的灵魂。罗丹曾说过:“只要注意一个人的脸,就能了解这个人的灵魂。”因此,我们在读鲁迅的小说时,不妨读读小说中所描绘的那  相似文献   

2.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人们常说:脸是人情感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他的脸部显示出来。神态描写,一般专指对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的描写。如:眉飞色舞,愁容满面,目不转睛地盯着,呆呆地望着,等等。神态描写,在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人物的神态,是指人物的神情态度,专指人物的脸部表情。人物的神态描写就是把人物在某种特定情形下的神情态度,用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生动的神态描写,能让读者由表及里地了解人物的心情、思想活动和性格、品质等。一般来说,人的内心活动、情感变化可以从神态看出来。比如,如果一个人的神态是怒目圆睁,说明他内心有满腔怒火;如果是眉开眼笑,说明他内心正心花怒放;如果是愁眉苦脸,说明他内心正愁肠百转……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语文作文共分为三种,即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而在记叙文中,对人物的刻画则是该类文章中的重点部分。人物的性格是否鲜明、人物的区分是否明显,则往往都是依靠对人物神态、外貌的描写。个性的外貌描写、生动的神态描写能够使得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一、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方法分析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用精炼、简单的文字对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描写,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具有十分浓郁的民俗色彩,他在乡土小说中着力描述浙东的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社会民俗现象,他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和乡土气息。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的起名、人物的服饰打扮,还是小说申描写的婚葬习俗、节日庆典礼仪等都具有浓郁的乡土和民俗气息。  相似文献   

7.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透彻深刻;同时使人物由过去的单一的平面式结构变为复调式的立体式结构,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很早就关注民俗,并把它作为国家治乱的表征.近现代以来,不少作家重视作品的乡土气息,有意识地在写作中作较为细致的民俗描写.鲁迅那些以绍兴为背景的小说就很注意对江南民俗的描写,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9.
同样是酒店,鲁镇的酒店格局与外地不同,“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同样是殴斗,阿Q和小D打架的方式有点特殊,叫“龙虎斗”……正如鲁迅曾说过的,某个地方的风土习俗等,“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的地方,看起来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致罗清桢,1933.12.26)了解鲁迅小说中描写的风土人情、世态习俗,的确使人增长见识。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的重要标记,它紧紧联系着该民族世代延袭的文化传统,在  相似文献   

10.
<正>神态描写,就是详细写出人物在对话或做事情时的表情。神态描写不但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具体,也可以使读者通过人物的神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当然,神态描写要与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一起用。例如:明明长得很瘦小,他最怕同学喊他"瘦猴"了。今天打乒乓球时,明明胜了小强,不由得兴奋地大喊道:"手下败将,你快下去吧!"小强气得满脸通红,眼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题材广泛,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技巧圆热,历来为人们所赞赏,成为经久不衰的名篇佳作,本文拟在小说体裁的范围内,试作一些整体性的专题探讨。 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七篇小说里,在鲁迅笔下的出场人物中,他(她)们的出场各呈异彩,绝不雷同。其中有一大清早赶着上班出场的(如《一件小事》中的“我”);有站着喝酒出场的(如《孔乙己》),有天未亮就起床掏钱出场的(如《药》中的华老栓);有站住,“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态度恭敬,叫着“老爷”上场的(如《故乡》中的闰土)……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对于任务特征的描写十分到位,可以说是创造性和传统型兼具。这里所说的传统性,指的是修辞的手法相对低调,而且利用的一定的白描手段,这种描述的模式比较特别。可以说,鲁迅对于小学人物的深度刻画不仅具备其它小说的统一性,同时极富个性。鲁迅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第一,对比。第二,同时性勾勒。第三,追溯性。这三种方式具有极佳的表现效果,可以重点突出特殊人物的内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绘画技法中,画眼睛是至关重要的。《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六朝人口语,犹言这,这个。即指眼睛也。中国文学崇尚“逼真”、“传神”,也十分重视眼睛神奇的传神作用。鲁迅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观念:“画人”注重“点睛”。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古人云:“眼为心苗,目传心声。”鲁迅不愧为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集中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农民生活的面貌。描写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同时,鲁迅笔下的人物又各有特色,深深打上了鲁迅小说的烙印。这些人物虽然用墨不多,却深刻见血,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群独特的人物群像。  相似文献   

16.
在记叙文写作中,神态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法。神态指人的表情、神色、态度等,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身份和经历的人,即使身处同一条件下、同一件事件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神态;同一个人的神态,在不同人的眼中,也会对其感情色彩有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鲁迅常常通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刻画作品人物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的内在关系。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对鲁迅的“画眼法”的探究与评述,可以看到鲁迅作品人物描写的功力。  相似文献   

18.
1.我开始惊异于他们的脸。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严肃的脸,有如昆仑的耸峙,这么郁怒的脸,有如雷电之将作……  相似文献   

19.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先生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肖像描写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揭示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揭露社会本质等。本文以闰土、孔乙己和祥林嫂为例,来谈谈鲁迅小说中肖像描写揭露社会本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