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运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两个量表对56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某师范学院在校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不同维度上存在不同相关。由此得出结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在不同性别上具有不同特点,且两者的相互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福州大学城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现状及关系.方法:对三所学校266名学生随机抽样,采用UCLA孤独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孤独感、人际信任、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②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较高的孤独感.孤独感不存在年级、性别差异,但存在校际差异,福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师大学生.③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均比大二大三学生优越.大二大三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④师大学生相对于医大和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积极.⑤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孤独感和其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结论:人际信任、消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不具有预测性;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特教学院121名听障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特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本样本组中听障大学生焦虑的平均得分为47.81±7.46,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4.9%,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之间没有差异.听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4个应对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有一定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退避对听障大学生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运用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362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差异极其显著(p<0.01);2.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3.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结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较高;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1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应付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利用SPSS16.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2不同心理韧性水平的大学新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74,p<0.001),通过2种应对方式可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β=-0.42,p<0.01)。结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个指标均有重要影响,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大一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习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179名民办高校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民办高校大一学生的整体学习适应水平在性别、专业、生源地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有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学习适应总分及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等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学习适应总分及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等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森林警院32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森林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中国常模的健康水平;(2)主观支持与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非常显著相关;(3)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自尊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7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县城和乡镇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总体上县城乡镇初中女生的应对方式好于男生;随着年级的上升,初中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会更多样化;家庭中的教养氛围支持、情感支持和人际支持等可能比物质支持更能影响初中生的应对方式;高自尊、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等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二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349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3.7%的学生有心理问题,44.4%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不同自尊水平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自尊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与非贫困大学生有显著差异,且贫困大学生自尊的构建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选择应用存在显著相关。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笔者进行了一次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本调查选取了国内几所典型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抽样的方式,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2份,问卷总有效率为85.5%.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叛逆和轻度的社交障碍.压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因此,为有效减轻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除了对学生本人进行教育和辅导外,更要动员学校、家长、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综合系统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苏大学2003级6 135名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U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中有19.96%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有29.68%的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主要以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困扰、强迫和神经衰弱等问题居多;男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高于女生;工学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高于医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生.针对大学新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高校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新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使其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成功度过大学新生适应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中学新生学校适应状况调查问卷》,对1720名初中和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28.6%的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学校适应不良,9.7%的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很不适应”;新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存在群体差异,其学校适应能力与他们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采用的应对方式、拥有的社会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显著相关。对此,本文提出五点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高中生希望、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对853名在校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存在年级、性别和城乡差异,希望特质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社会支持对希望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高中生具有更高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对在校大学生一、二、三年级共796人进行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样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劣于男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劣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一年级相对最好,二年级相对最差,三年级介于中间。提示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重视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离异家庭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对131名离异家庭初中生分别采用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45、-0.21、-0.48、0.78);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8和0.78,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14和0.35);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9,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28)。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尚果  廉仙花 《考试周刊》2011,(36):202-203
民办高校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在逐渐完善。但是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社会认同率不高,公众影响度不强,民办高校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障碍,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每一个在民办高校工作的教职工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咨以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蚌埠学院4361名2013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新生心理异常和筛查一类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1.3%和4.8%,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新生心理问题症状表现突出,其中女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男生,农村生源新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城市生源新生.结论: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是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需要几个方面因素行成合力,共同探索提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402名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0.1%;从各个因子来看,学习焦虑检出率最高(51.0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年级、性别差异。(2)小学生社会支持方面年级、性别差异显著,而应对方式上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3)高社会支持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低社会支持组,低消极应对组和高积极应对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应的高消极应对组和低积极应对组。(4)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与MHT总分及除自责倾向外的诸因子相关显著,客观支持与孤独倾向相关显著;两种应对方式均与MHT总分及除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外的诸因子相关显著。(5)主观支持以及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进入了回归方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