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句俗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当人在选择对象时,看的印象是很重要。但科学家认为,鼻子也能帮你找到心中的“爱人”,而且比起视觉印象来得也不差。那么这其中奥妙何在呢?先来解析一下鼻子的结构。两孔“洞”,一道“梁”——鼻子看上去就这么简单。可那“洞”与“梁”里埋藏着多少奥秘?你却未必知晓。鼻孔为何成双所谓两孔洞,指的就是两个鼻孔。也许你会问:人的鼻孔为什么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呢?这得从鼻子的功能说起。鼻子的功能之一是负责呼吸,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成语“吐故纳新”就是最精辟的概括。虽然大多知道人有两个肺脏,即左肺…  相似文献   

2.
人造鼻子     
人的鼻子很灵敏,但是人造的鼻子更灵敏。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正在开发一种名为“看气味(smell-seeing)”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可嗅出大气中特定化学物质的准确率比人的鼻子高出10-100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擤鼻涕时,常爱把鼻子捏得紧紧的。也有的人在伤风感冒鼻子不通气时用力擤鼻涕。这都是有害的。因为鼻子里面是个空腔,头颅骨里的骨窦(骨头里的空腔)有好多都分布在鼻腔周围,而且它们都有一些“羊肠小道”和鼻腔通着。平时鼻涕总爱顺着“大路”走,不是从鼻孔流出来,就是从后鼻孔流进口腔,不会走“羊肠小道”到骨窦里去。如果把鼻子捏  相似文献   

4.
瞳孔变变变     
辉辉最近对《变形金刚》比较着迷,整天对我说:“姑姑,变形金刚很厉害的,可以变成很多样子呢!”“那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人身上的器官,有的也可以随外界变化而变化呢!”“有吗?我怎么不知道呢?”辉辉挠了挠小脑袋,有些不解,“我又不能变成汽车,我的鼻子也不能变成猪鼻子!”人身上真的有这种可以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文化》2009,(6):17-17
一项新研究发现,要记住一个人的长相,大脑获取的最重要信息来自对方的眼睛,其次是嘴巴和鼻子,而不是一开始就观察或“测量”一个人的整个面部。  相似文献   

6.
自本刊第4期发出举办“我心中的2020年”主题作文竞赛活动的通知后,本刊收到大量来稿。江苏沛县大屯煤电公司第一小学的王清侠、任宽、武妍三位老师积极组织同学撰稿,推荐来稿14篇。邳州市校园文学协会会长吕伦老师将“征文通知”刊登在会刊上,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征文活动。湖北省荆州市郢都中学《浅草》主编罗修惠老师来信表示要“努力搞好征文活动”。我们十分感谢广大老师和同学们对征文活动的支持,我们将努力办好“教室墙报”专栏,推动“第二课堂”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的一天,父母不在家,我和调皮的表弟想搞点惊人的创举——给金鱼整容。美容师可以使人的单眼皮变成双眼皮,矮鼻子变成高鼻子。我为什么不能使我的金鱼也变变样呢?我们这次手术内容就是将单尾的“一点红”变成双尾鱼。  相似文献   

8.
开心剧场     
与创新谁是“我们”外面下了一夜的雪,星期天的早上冷极了。军军和明明躲在暖融融的被窝里,谁也不想起来。军军说“:今天太冷,我们干脆把《我的野蛮室友》拿到床上来看吧!”明明说“:这个主意不错,不过谁是你刚才说的‘我们’呢?”吹牛同学甲说“:我昨天看见一个鼻子长的人,他过江的时候,身子还没得上船,鼻子就已经到了江对岸。”同学乙接着说“:我昨天看到一个脸长的人,他去年哭出一滴眼泪来,到现在才流到嘴边。”火箭为什么飞得快甲“:你是——”乙“:科学小博士。”甲“:你最近在研究什么课题?”乙“:‘飞得快’的问题。”甲“:请教,什么…  相似文献   

9.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3,(7):33-33
鼻子的两边是什么 英文女教师:“eye,是什么东西?” 学生:“不知道!” 英文女教师:“看我鼻子的两边是什么?” 学生:“是雀斑!”  相似文献   

10.
正在加拿大的“阳光之都”——曼尼托巴省北方的茂密丛林里,生活着一种叫星鼻鼹的奇特生物,它像是那种从飞碟里现身,向好奇的地球人问候的生物。如果要在动物王国中评选明星的话,星鼻鼹一定会以它奇形怪状的鼻子胜出,它那像章鱼触须一样的星星状的鼻子  相似文献   

11.
1943年10月,一位名叫米切尔·霍拉德的法国人正准备偷越国境进入中立国瑞士。他肩背一袋土豆,手拿一把斧子,表面上看起来像一个樵夫。为了反击法西斯,霍拉德成了一名盟军军事情报员。他先后40余次越过国境进入瑞士,每次都带着转送英国的军事情报。他和助手们准确地查明了纳粹在法国的秘密飞机场;在图中标出了德军沿海炮兵的方位;发现了德军在布洛涅建立潜艇基地的工程计划;报告了德军的活动。这次藏  相似文献   

12.
在三百六十行职业外的新行当,扩展了三百六十行的界限.这些被传统职业人认为“不入流”的行当,却慢慢走俏起来,成为香饽饽,许多“90后”从事这些“潮职业”,端起了“新饭碗”. 嗅辨员 嗅辨员靠鼻子工作,主要是用鼻子对霉腐味、臭鸡蛋味、粪臭味等进行辨别,判定异味等级,以确定其是否在规定的异味排放标准内.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和漫画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美国的苏珊(Susan)可不这么看。她是一位计算机专家,同时又是一位漫画家。她长期在考虑一个问题:漫画的实质是什么?漫画家是如何思维的?为什么一个人的特征经过夸张以后,人们一眼就能认出?漫画从来都是由画家用笔画出,能不能让计算机自动画出呢?原来,我们的头脑中早就有了一个标准脸,就是说:我们早就把周围的许多人的脸型来一个平均数。某个人的鼻子大一点,我们就说:他是大鼻子!那是相对于周围许多人鼻子的平均数———标准鼻子而言,画家抓住这一特征,适当地夸张,就完成了一幅维妙…  相似文献   

14.
正尧渡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居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不见了。鼻子去了哪里呢?一个人没有鼻子怎么行?居民们急得团团转,到处找也找不到,只好去找市长。没想到市长的鼻子也不翼而飞了,他正一脸愁容呢。所有人的鼻子都不见了,市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下令派空军部队去找鼻子。空军部队先驾驶着直升机在空中寻找,再在地面上展开地毯式搜索。他们先找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接着涉渡城郊的河流,然后翻越城外的山川,最后,终于在一个离城很远的空气清新的森林里找到了它们。可鼻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愿意回去。空军队长问为什么,带头的一个鼻子说:"想要我们回去可以,但要答应我们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4,(1):54-55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我国。古时候,当人们遇到污染和粉尘时,只知用手或袖捂住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记:“西子家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17年的见闻。  相似文献   

16.
漫画幽默     
谷鸟声一辆面包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窗外忽传来一声声布谷鸟叫。有一人提议:“你们猜这鸟说的是什么?”一位小学生说:“它说快快减负。”一位宾馆经理说:“它说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日子,我捉了一只蚂蚱,看看它在地上跳来跳去,心里觉得十分好奇。突然我很想知道这种昆虫是用什么来呼吸的,于是决定做个实验来测试一下。我打来一盆水,心想,人用鼻子呼吸,鼻子是在头上的,蚂蚱是不是和人一样呢?于是我把蚂蚱的头按进水里的时候,我内疚地对蚂蚱说:“对不起了,小蚂蚱,你要为我的科学实验而‘牺牲’了!”  相似文献   

18.
武夫写诗     
韩士奇 《知识窗》2008,(2):35-35
三国名将张飞,作战英勇,名噪四方。然而张飞是个大老粗,他偶尔作诗,也是快人快语。相传有一天,张飞和刘备、关羽三人一起饮酒聊天,张飞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不由诗兴大发,口占一首诗:“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刘备关羽听后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9.
李一平 《今日科苑》2009,(13):51-51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判断病人感染的病菌种类在柏林心脏中心,一个由德国罗斯多克系统技术公司研  相似文献   

20.
李一平 《金秋科苑》2009,(13):51-51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