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行志 《物理教师》2002,23(7):21-22
学生对初中热学中繁琐的计算往往感到“头疼” .若能用图像法来解题 ,既形象、直观 ,又克服了学生对繁琐计算的畏惧心理 ;既增添了解题的乐趣 ,培养了学生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 1 ]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 ,初温相同 ,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 ,待热平衡后水温度降低了 1 0℃ ,把甲捞出后 ,不计水质量损失 ,再把乙投入此热水中 ,待热平衡后 ,水温度又降低了 1 0℃ ,则 (   )(A)c甲 >c乙 .  (B)c甲 <c乙 .(C)c甲 =c乙 .  (D)无法比较 .解析 :本题一般思维是求出两物质的比热 ,然后比较大小 .根…  相似文献   

2.
<正>反思是教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等一系列过程及时地对解题过程中的方法、技巧、思维方式等进行优化,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质量。反思教学不仅能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周密、严谨的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不同的题型对解题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和总结。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些排列的问题,可以根据机会均等的关系或每个元素出现的机会所占整个问题的比例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例1 有5人站成一排照相,如果甲必须站在乙的右边(甲、乙可以相邻也可不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若不考虑限制条件,则5人进行全排列排法共有:A55=120 (种).考虑到甲在乙的右边与甲在乙的左边机会均等,所以甲  相似文献   

4.
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解题方法的选择,是增强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研究一题多解,不仅能够选择最简洁的方法,还能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 例 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有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和25.9%,已知甲的化学式为XY_2。则乙的化学式只可能是( )。  相似文献   

5.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我在复习课教学中遵循的宗旨是:“练习不在多,在于精”。下面以一道行程习题为例来说明。 题目:甲自西站,乙自东站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甲比乙多走108千米.相遇后甲经9小时到东站;乙经过16小时到西站.求甲、乙的速度和两站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低下,考试丢分较多,并产生了恐惧几何的心理.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呢?其实这需要总结解几何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归纳并阐述在夯实几何定义、公理、定理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解几何题的四个步骤,即审题(呈现问题)、析题(分析问题)、解题(选择解题策略解决问题)、反思(检查回顾),从而揭示解题思维程序的一般规律,得出在平时教学中提高学生几何解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排列组合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生动有趣,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供大家参考.一、相邻问题捆绑法例16名同学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两位同学必须排在一起,不同的排法数为()(A)720(B)360(C)240(D)120解因甲、乙两位同学要排在一起,故把甲、乙两人捆在一起看作一人,与其余四人进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生做过题之后,万事大吉,针对这种现象我提出解题后总结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解题后总结,反思解题结果,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总结解题方法,优化解题思路;反思解题过程,整合知识,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只有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才能养成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课本 (试验修订本 ·必修 )第二册 (下A)第 1 0 .5节后附阅读材料的最后一道例题是———甲、乙、丙、丁、戊 5人站成一排 ,要求甲、乙均不与丙相邻 ,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课本介绍的解法是双层淘汰法 ,其关键是对照韦恩图运用公式Card(CIA∪B) =card(I) -[card(A) +card(B) -card(A∩B) ] .下面探究这道例题的其它解法 ,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技巧和自学能力 .别解 1  (单层淘汰法 )缩小全集范围 ,取I={5人站成一排且甲与丙不相邻的排列 } ,则由插空技巧求得card(I) =A3 3 A24 .再取B ={I中乙与丙相邻的排列 } ,运用分类计数…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解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采用一些特殊的分析方法,往往既简捷直观易被学生接受,又能开拓学生思路,活化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现举例如下.一、倒数法例1 水面漂浮甲、乙两实心球(m_甲>m_乙),如图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习题中,有些问题要应用物理知识(公式、原理、条件定律等)建立关系式,然后应用数学方法进行讨论、分析,解方程加以解决。同学掌握这些解题规律能提高解题效率,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比值类这类问题可直接利用公式或变形,将要比的量分别表示出来,然后列出比例式解决。例甲、乙两物体,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A.0.2倍。B.0.8倍。C.1.25倍。D.5倍。析解由密度公式ρ=Vm,变形分别表示出V甲=mρ甲甲。①V乙=mρ乙乙。②然后将①、②两式相比,即VV乙甲=m…  相似文献   

12.
概率问题的计算有些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富有一定的技巧性.在计算中.除了根据分析具体问题的条件,直接应用概率的定义外。还需要间接地利用概率的基本性质、定理、原理.本文将给出几种不问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其目的在于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利用对偶原理,将难化易,将繁化简例1 甲、乙、丙三人向同一目标各射击一次.若甲、乙、内三人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0.8,0.7,0.6,试问此目标被击中的概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述了数学反思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学生解题现状,引出反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何培养学生在解题后反思的几点粗浅建议,包括反思因果关系;反思解题方法;反思一题多解;反思一题多变;反思归类总结;反思错误根源等。解题后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地对问题及解题思维过程进行的分析和总结,达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优化解题思维过程,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例读解题中常会有一类动态物理题,遇到这一类题,许多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更是无从下手,下就一类动态物理题给出特殊解题方法,以供同学们在解题时借鉴。例1甲、乙两列火车,甲车长120m,速度为15m/s,乙车长80m,速度为10m/s。(1)若两车相向行驶,那么甲、乙两车的错车时间是多少?(2)若两车同向行驶,甲车追上乙车后的超车时间是多少?解析本题运用“相对思想方法”解答较为简便。(1)甲、乙两车相向行驶:设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相对速度为15m/s+10m/s,行驶路程为两车长,于是有t1=vs11=1512m0/sm++1800mm/s=8s。(2)甲、…  相似文献   

15.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的难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独特 ,思维抽象 ,题型繁多 ,并且容易产生由于思维不周而引起的重复或遗漏 ,而且这种错误往往又难以检验 .因此 ,掌握一些常见排列组合问题的处理方法很有必要的 .下面拟作一些介绍 .一、特殊元素 ,优先考虑例 1  6名学生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两人既不站排头 ,也不站排尾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分析 :甲、乙两人为特殊元素 ,他们既不站排头 ,也不排排尾 ,那么他们只能站在中间 4个位置上 ,有 A24 种方法 ,其余 4人有 A44 种站法 ,因此共有 N =A24 A 44 =2 88(种 )站法 .二、特殊位置 ,安排在…  相似文献   

16.
“化归”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数学竞赛的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学时从不同的角度,有意识地培养化归思维,促使学生多方联想,触类旁通,去寻找解题的捷径,能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一、抽象“条件”具体化。题目: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进行800米赛跑,甲自始至终匀速前进,乙第二圈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解题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设法将所要求解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或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在解排列组合问题时尤显重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经常强化这一思想 ,以便寻求更便捷的解法 .本文介绍构造模型在排列组合解题中的应用 .例 1  7名同学站成一排 ,求出甲、乙、丙三人必须相邻的排法总数 .分析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但它是排列组合中的相邻问题 ,用“捆绑法” .先将必须相邻的甲、乙、丙 3个人捆在一起视为一个元素 ,于是由原来的 7人变为现在的“5个人”进行全排 ,然后再对甲乙丙 3个人全排 ,所以排法总数为A55A33.在解“必须相邻”的…  相似文献   

18.
黄国清 《物理教师》2003,24(4):12-14
在物理教学中 ,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 .因此 ,我们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 ,要十分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今举例说明 .图 1〔例〕如图 1所示 ,甲、乙两辆质量均为M的小车 ,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一个质量为m的人 ,站在甲车上 ,当人从甲车以速度u(相对于地面 )跳向乙车 ,又迅速从乙车以同样的速度u跳向甲车 ,求甲、乙两车速度之比 ?〔解析〕人在甲、乙两车上来回跳的过程中 ,人和甲车、乙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设向右为正方向 ,人从…  相似文献   

19.
解题后反思解题规律,有利于总结解题经验、积累解题方法,从而较快地摸索解题线索,提高解题能力.本文结合一个教学案例,提出了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规律的五个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20.
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每一次解题之后都应从不同侧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