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一次参加自考是在1994年上半年上大学一年级时,报考时豪情万丈,心想凭自己不错的学习功底,一定能够在学好自己专业的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拿一个大专文凭,享受本科待遇。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次报考的金融管理专业两门课程竟然一门也没有过。自信心受到打击,于是决定不再报考,与自考第一次无缘。参如工作后,从校门出来不久的我感到了不学习的无聊。于是又萌发了参加自考的念头。1996年下半年我和一位同事一起去自考办报名。文秘专科毕业的我却因自考没有文秘本科,加之其它原因,只好不情愿地报了法律专科。但报…  相似文献   

2.
潘懋元 《中国考试》2006,(B12):31-32
我看了《2005年全国自学考试工作报止》以后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多年来的一些期望已经开始体现在规划里头。这个期望就是,从自考成立后不久我们搞理论工作的就感觉到,恐怕自考不能够老是沿着设立文凭考试这条路走下去,应该开拓。  相似文献   

3.
小马过河     
由于种种原因,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而踏入了一所中专学校。梦想的破灭,让一直好强而自信的我失去了往日的生气。正值此时,我听说了一条通往理想的新路——自考。在我重整旗鼓准备参加自学考试的时候,有些“自考前辈”告诫我:“自考太难了,我们报了几次,一科都没通过。”我听了有些不知所措,便想多问几个人来证实一下,结果是众口一词都说难。我有些灰心,却又凭着残留的一丝希望去问了姑姑。姑姑说:“自考是难,可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成绩,那要看你怎么做了。我认识一个中专生,毕业时拿到了两个大专文凭。”她还劝我先报两科…  相似文献   

4.
感谢自考     
感谢自考,是它给了我新的希望。在我生命的航线上,自考为我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初中毕业的我年少气盛,因为害怕高中学习压力大而选择了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现在中专文凭简直如同一张废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所幸的是在学校读中专时我就报了自学考试中的律师专业,这才给了我一个弥补缺憾和完善自我的机会。感谢自考,是它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大多数参加自学考试的人都说自考太难了,以致有很多人考过几次试后就放弃了。可是,我认为越是能够经受住挫折和困难,就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每…  相似文献   

5.
提起自考,很多人必然会想到艰辛——通过自考确实不易。那么是否自考就无快乐可言了呢?当然不是。在这里我把自己的自考快乐事讲与大家分享:在自考路上我们品尝辛酸滋味的同时,还拥有其快乐的一面。自考,赋予我自信选专业时,我非常果断地选择了法律专业——因为那是我的最爱。从1998年10月到2003年6月,四年多的时光我在一次次考场上的冥思苦想和一次次考场下的刻苦备战中度过。2000年12月,我拿到了自考法律大专文凭,并被评为浙江省嘉兴市优秀毕业生。2002年6月,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被誉为“中国第一考”的首次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成为全国36.…  相似文献   

6.
《求学》2023,(15):49-51
<正>“理科590分报新闻学?你会崩溃的。”“别报新闻学,你闭着眼睛在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摸一个都比新闻学好。”“如果我是家长,这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干一个事,就是把他打晕,然后帮他报个别的。”2023年6月,“考研名师”张雪峰的这些观点引发热议,新闻学专业一时冲上风口浪尖,一部分人还将视线转移到了新闻行业。  相似文献   

7.
自考与自信     
我第一次参加自学考试是2000年4月,当时我已经35岁了,在自考大军中可谓“胡子兵”了。第一次报考的是法律专科的《宪法学》(一)和《法学基础理论》,我只是报着试一试的态度;成绩出来以后。《宪法学》(一)64分,《法学基础理论》53分。《法学基础理论》不合格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门课比较枯燥难懂,尤其对我这非本专业的初学者来说确实不容易:但是《宪法学》(一)考试合格多少给了我一点鼓励,增加了我的自信心——年龄不算太老,记忆力还凑合。  相似文献   

8.
再踏自考路     
初次认识自考是在1997年,那时高考刚过。平时一向学习优秀的我,不知为何考试失利。不能进入满意院校,便极不情愿地填报了一所民办自考院校。院校不出名,自己很悲观,直到入学后,才知道自学考试同样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文凭,尤其法律专业更可圆自己的律师梦。我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样,我踏上了自考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从《教育法》、《教师法》到《教师资格认定条例》,从师范教育到继续教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在迅猛发展,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子还很长。前几年,在农村很多中小学校实行教师达标制度。例如,五年内小学教师必须拿到专科文凭,中学教师必须拿到大学本科文凭。于是,中小学校那些学历不达标的教师便纷纷求“学习”、争“上进”,有人上“自考”,  相似文献   

10.
自考感悟     
张洪刚 《现代教育》2004,(10):54-54
我是一个残疾人.因为自身的残疾,使我与大学校门失之交臂.但我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凭着对知识的渴求,我踏上了漫长的自考之路,并于去年6月份取得了英语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书。回首漫漫自考路,使自己真正体会到自考的艰难,自考毕业就好像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檠。自考之路虽然坎坷,但是自学之果却是甘甜的。自学虽苦,但乐在其中。数载自学,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自己虽然付出了很多,但绝不后悔,因为自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使我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在参加自考的同时,我遨游书海,勤于笔耕,成了一名业余的“文字操盘手”并小有收获:习作《跛脚踏出自学路》获《高教自学考试》杂  相似文献   

11.
充实自我     
“自考难,自考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位参加自考的同学颇有感触的话。在我身边报了自考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埋头苦学,真可谓:“花开花落无日了,春去春来不相干”。问感受,大家的回答都是一个字:“难!”并劝我千万可别报。一个“难”字还真把跃跃欲试的我吓住了。一年的时间我晃晃悠悠的过去了,整日陪伴我的是空虚,无聊。而参加自考的同学却是急急忙忙,脚步匆匆,生活的紧张而充实。我惊异地发现自考变成了对人生的品味,对时间的享受,对自我的完善,对青春的回报。于是,我想尝试自考的滋味。就借了一本自考《中国革命史》教…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自考生的考前辅导课堂上,我看见一位年过四旬的妇女坐在前排认真地聆听着我的每一句话。我很感动,问她:“你来自什么地方?” “我是乡村小学的教师,为儿子来听课。” “为儿子听课?” “是啊,儿子不愿意和我在一个课堂听课。参加自考学习是我帮他报的名。每次课由我记笔记,回家给儿子复习,咱们母子俩一块参加自考学习。” 母子俩学习相同专业领域知识的情况可能有,但在一个课堂学习的确实少见,又不是“幼儿亲子互动学习班”,这也许是自考的一  相似文献   

13.
自考路漫漫,五年间,虽然已经拿到了两个大专文凭,但我知道“学无止境”,我的自考路刚刚开始。初识自考,是在1996年的夏天。那年我进入一所中专学校,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梦想是要  相似文献   

14.
怀揣着毕业证和学位证从大学里出来,以为这辈子再也不用受背书之苦了,不料,几年以后,我又走进了自学考试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最初动自考的念头纯属偶然。天天看着身边的同事为了文凭忙碌,看着朋友们为了前程来去匆匆,自己只能原地踏步,相夫教子之余,难免庸人自扰。老公说你这种书呆子一升不了官,二发不了财,干脆趁年轻读点儿书吧。可是读什么书呢?我知道自己的惰性,于是选择了自学考试。没有想到的是参加自考的人这么多。那天我来到自考办公室的报名处,早有上百人把小小的屋子挤得水泄不通,看了招生简章才知道,自己能学的不过几科。大学里…  相似文献   

15.
工作之初,记得夜阑人静之时,室友经常孤灯独坐,不眠不休地翻看着自考书。为了一张大专文凭如此艰辛,我多次劝说室友报考其他类型的学历考试,然而室友却斩钉截铁地说"要取就取真经,要学就学自考"。当时很不理解室友的话,直到后来因工作调动,和自考  相似文献   

16.
人到三十又当学生四川唐先坤想想自己,三十而未立,从事小学教育已10年,手中还是一纸中师文凭,看看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荣耀地捧回了闪闪发光的“红本本”,一丝忧虑油然而生。于是毅然抉择:参加自考,拿“红本本”去!从此,我就成了一名“大”学生。自考信誉很高...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会计人员,自从1993年开始订阅《河北自学考试》以来,是她陪伴我度过了自考漫长而艰苦的岁月。如今,我已经由当年的那个不起眼的中专生,变成了拥有经济管理专业大专文凭和会计专业本科文凭的多面手,单位里小有名气的业务骨干。回想起那三千多个紧张而充实的日日夜夜,自己真有点像收获的老农看着粮满囤谷满仓的感觉。“长相依,不相弃”,我与《河北自学考试》的感情确实像是与一位莫逆之交的朋友。如今虽然我毕业了,但我心中对《河北自学考试》的那份无限的眷恋还是无法割舍,我需要它继续陪伴我。因此,毕业了,我还要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当好班报的主编,我如同一个淘金人,在报纸杂志中筛选着。经过一个晚上的浴血奋战,第一张《菁林报》终于诞生了。我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猜测着同学们接到报纸后的心情,如同战士第一次接受检阅,也像考生第一次应考一样,紧张、激动,还带着点兴奋。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议论声四起:“咦?这不是《文摘报》上的文章吗?我已经看过了。”“这个笑话也太俗了!”“什么‘菁林’啊,直接叫‘杂林’吧!”更不知是哪个起哄,竟编起了顺口溜:“班报班报,拼拼抄抄,编上新闻,抄来报道……”这些话仿佛是一股狂风,把我从喜悦的迷雾…  相似文献   

19.
自考的魅力     
小时候,记得夜阑人静之时,父亲经常孤灯独坐、不眠不休地翻看着自考书。母亲见父亲为了一张大专文凭如此艰辛,也多次劝说父亲报考其他院校,然而父亲却斩钉截铁地说:“要镀金就要镀纯金;要取经就要取真经;要求佛就要求真佛。”当时我并没有太理解父亲的话,直到今天我也和父亲一样,踏上了这条自考之路,才发现父亲当初不分寒暑、无怨无悔的学习,完全是被自学考试的无穷魅力所吸引。魅力之一———宽。自考被人们称为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自学考试招生范围非常广,是一种自觉获取专业文凭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性别、年龄、民族、身体状况和已受教…  相似文献   

20.
遭遇文凭“歧视”“用人单位只招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我拿着我的自考文凭去应聘,经常碰壁。”小艾向记者诉说心中的苦闷。小艾来自湖北孝感,今年23岁,4年前高考落榜后,参加了湖北省的自学考试,去年取得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文凭。满以为有了本科文凭,找工作就轻松了。可谁想到,从去年7月起,他不停外出找工作,可每次拿出自考文凭,招聘负责人都会抱歉地对他说:“不好意思,我们只招全日制的高校毕业生。”时至今日,小艾仍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小艾对此很无奈:国家都承认自考文凭和学历,用人单位凭什么歧视自考生呢?面临如此尴尬境地的并非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