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习》2001年第9期刊登了梁砚峰老师的一篇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中是否分土地给地主的文章,梁老师认为“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法中,都规定要分配土地给地主和他们的家庭,中国共产党要消灭地主阶级,消灭封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组织和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曾代中央起草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发表了许多关于土地改革的论著和讲话,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也曾提出了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理论,一段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产生消极的影响。但他在实践中很快就认识到了有些理论和作法的错误性,及时进行了自我批评和检查纠正,使土地改革运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1946年12月13日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征购地主土地条例草案》是陕甘宁边区由减租减息向彻底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的土地政策。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土地征购的范围、地价的评定、土地的承购和分配原则、土地公债的清偿办法等,条例的颁布彻底解决边区的土地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其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历来有这样一个政策:地主富在当不再剥削别人,连续年限达一定标准者,可以改变其成份。早在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在《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中就指出:“凡地主自己从事农业劳动,不再剥削别人,连续五年者,应改变其成份,评定为农民(按实际情况定为中农、贫农或雇农)。富农已连续三年取消其剥削者,亦应改为农民成份。”接看,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中共中央在《土地改  相似文献   

5.
再谈“平分土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土地改革中没收和分配土地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对于“平分土地”问题单写了一段,但是写得比较简略,没有展开。文章发表以后,很快就看到了金德群同志写的《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党的“平分土地”的主张》(载《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以下简称“金文之一”),并重新读了金德群同志写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配土地的标准问题》(载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江苏启东县针对土地日益向不在地主集中,佃农负担沉重现状,进行土地改革试验,制定了扶植自耕农政策,但因地主的反对和抗日战争的爆发,扶植自耕农土地试验夭折。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湘西苗区属土地占有相对分散地区。苗区各阶级土地占有极不均衡,地主与贫农占地的多寡与好坏差距悬殊,地主对苗民采取各种经济剥削及其他剥削,“‘官匪霸’三位一体统治集团”对苗民进行残酷统治。这决定了像湘西苗区这样的土地占有相对分散地区同样有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对土地改革的功绩必须肯定,对土地改革的质疑必须澄清。  相似文献   

8.
葛建廷 《考试周刊》2011,(37):33-34
本文论述了日本土地改革下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解体和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日本土地改革对农业生产和农家经济的影响,日本农地改革的历史性格,最后阐述了日本农地改革不彻底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农村中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就是反映这一土地改革的一本历史画册。 一九四六年十月,周立波作为一名土改工作队队员来到松江省尚志县元宝区参加土地改革。同东北广大农村一样,这里的人民遭受了日寇、伪满十四年的残酷压迫和封建地主的长  相似文献   

10.
对待富农政策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党对待富农的政策有所不同。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对民主革命其他时期对待富农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惟独抗战时期未提及,而《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试验本)下册在提及建国后土地改革对待富农政策时是这样叙述的:“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过去有所不  相似文献   

11.
论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经历了减租减息、征购地主土地和土地改革的演化过程,这种演化是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分不开的,通过这种演化,在陕甘宁边区的老解放区逐渐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每次土地政策演化的进程中,陕甘宁边区政府都有相应的土地法规出台,边区的土地立法涉及到土地政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登记管理、土地司法等方面,内容相当完整,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边区土地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已相当高了,这些法规在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土地政策的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革命根据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土地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历来有这样一个政策:地主富农当不再剥削别人,连续年限达一定标准者,可以改变其成份。早在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在《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中就指出:“凡地主自己从事农业劳动,不再剥削别人,连续五年者,应改变其成份,评定为农民(按实际情况定为中农、贫农或雇农)。富农已连续三年取消其剥削者,亦应改为农民成份。”接看,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中共中央在《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中都作出了同样的规定。全国解放后不久的1950年6月,政务院通过的《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仍然承袭了这一  相似文献   

13.
农民阶级———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富农 :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一般占有土地 ,有较充足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 ,大都兼收地租和放高利贷 ,带有封建或半封建剥削的性质 ,是农村的资产阶级。但富农自己参加劳动 ,生活来源不是全部靠剥削所得 ,所以不同于地主阶级。其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请长工 )。在民主革命时期 ,他们在反帝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份力量 ,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则可能保持中立。因此对其不应采取消灭政策。中共对其采取了限制政策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就采取了经济上的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中农…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三黑和土地》,才明白土地对农民意味着什么。相信这首诗歌的阅读与我们日常阅读的其他文学作品包括其他诗歌,有着截然不同的趣味。这首现代诗选自《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是著名诗人,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的一切有着自然的亲近和执着的热爱,因此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与挚爱。诗歌写作于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土地改革,把原先集中在地主阶级手里的土地重新分给了没有土地和缺少土地的农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相对和平时期,在山东解放区进行的反奸清算运动的性质与特点。作者认为,汉奸清算运动的性质与特点。作者认为,汉奸地主的出现是近代中国前所未有的现象,代表了这了农村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在抗战胜利后进行反奸清算运动打击汉奸地主,成为土地改革的全面习。山东农民发挥历史首创精神,创造了有理合法的向地主夺取土地的经验,为中共中央制定土地改革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新解放区怎样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什么土地政策和策略步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的正确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影响到战争的胜负和结局。中原解放区在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解放区的巩固、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各解放区贯彻执行《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实行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又于一九四七年九月制定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彻底的土地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解放区广大农民向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中国封建制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各解放区普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  相似文献   

18.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标志着中共土地政策的一大转折。当时,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它的土地改革对各解放区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本文就其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简约易行,效率优先,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平和务实地变革旧的土地所有制。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期间,随着革命形势和斗争力量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改策略,先,后进行了和平赎买和强制剥夺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等土地改革尝试,最大限度争取革命力量,孤立敌对势力,最终迎来新中国的建立。这也为建国后的历次土地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