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翀 《大观周刊》2011,(22):104-104
违宪与违宪审查理论在宪政理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笔者就违宪与违宪审查理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作了综述。辨析违宪与违法、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违宪审查与宪法诉讼及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等相关概念,揭示违宪与违宪审查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法工委法规审查备案室的新张.并不标志着中国 违宪审查机制的启动  相似文献   

3.
要建设宪政制度,就需要维护宪法的权威,而维护此种权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设立违宪审查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今次通过的程序性文件,则初步搭建起了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框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两大法系媒体与司法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传媒与司法关系而言,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前者有对新闻报道进行限制乃至处罚的措施或制度,后者则没有,其关键因素在于前者实行陪审制。而在当代司法实践和学术思潮中,两大法系在此问题上均表现出对新闻自由保护的倾向。但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点却在于法官、记者与律师的合作及违宪审查机构的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5.
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于今年5月份成立了法规审查备案室,专门审查包括国务院所立行政法规在内的。全国各位阶法规是否违宪违法,该工作室隶属法制工作委员会。这也许是朝向建立违宪审查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法治社会中,人民当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令。然而,要求人民遵守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令,首先需要做到,法律和政府  相似文献   

6.
苗宏林 《大观周刊》2012,(30):325-325
抽象行政行为是法治国家在实现行政法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司法权监督行政权的有效途径。但在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中,并未明确赋予司法机关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权。本文试从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概念以及性质上阐述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1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对《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进行了修订。这引起了关心中国宪政发展的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一些人欣喜地认为,它是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又一大进步;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8.
李霞 《大观周刊》2011,(32):41-41,62
内部行政行为是否可诉,是我国行政法学界长期以来热议的焦点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大都对内部行政行为规定了一定的司法审查程序,体现了司法最终救济的原则。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符合“有权利必有救济”的现代法治原则。本文将从现行规定的不足、历史背景及司法救济的必要性等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静 《大观周刊》2012,(19):38-39
“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英美法系国家普遍认同的证明标准,在“无辜不受定罪”的法律价值取向下,是保障人权和公正审判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是否应当指示陪审团有关“排除合法怀疑”的内容?对此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本人认为,为了真正的公正审判和避免违宪赔偿的司法资源损耗,应当向陪审团指示“合理怀疑”的适当内容。  相似文献   

10.
雷蕾 《出版广角》2018,(15):10-14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证据保全"的电子数据证据保全模式在网络著作权纠纷的司法应用中愈加广泛.但目前,市场的需求与质疑并存.特别是采用时间戳、区块链等技术在公证机构以外的第三方平台保全电子证据的方式出现后,各方期待司法确立相对具体细化的证据规则和较为统一可行的证明标准予以指引,提高其效力的司法认可度的呼声愈加强烈.鉴于此,文章从审判实践中针对这一保全行为的常见抗辩事由入手,分析与此相应的司法审查重点及其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以民事证据规则为纲,从坚持证据"三性"审查、准确适用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合理适用证据推定规则三个方面,探讨建立较为统一的司法审查方式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吴飞 《新闻大学》2002,3(1):33-38
“明显和即刻的危险”是美国人最为熟悉的司法标准之一,在宪政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界围绕它的论争也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这一原则明显有违于第1修正案,因而是违宪的,但也有一些人对此持赞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洪东顺 《大观周刊》2013,(11):27-27
我国刑事诉讼中审前羁押率高是普遍现象,“够罪即捕、一押到底”成为司法实践中习以为常的惯例。新刑法93条的规定确立了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对于遏制这一现象具有极大的意义。但是这一规定较为笼统,本文主要从羁押必要性审查入法的原因、意义及该制度完善建议等进行阐述,以期对审前羁押制度的科学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82年宪法制定之初,违宪审查或者说宪法监督制度,曾作为宪法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修宪者的视野,结果因故未能确定。82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责,但三十年来,并未有过具体的宪法解释。在纪念82宪法30年之际,本刊采写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的修订过程,也回顾了那个时代中共领导人经历文革十年苦难后,对中国民主法制之路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清  杨萍 《出版科学》2018,26(3):105-110
通过解读印度"德里大学影印案"司法判决,探讨该案所涉印度版权法教育使用例外制度的立法规范与司法解读,解释该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其历史渊源,阐释该案所体现的反转例外制度解释规则与道德理论内置型司法推理方法之司法审查智慧.  相似文献   

15.
我想从法律适用和司法审查的视野,对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尤其是档案与证据的关系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拙见.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张先、周伟因政府“乙肝歧视”提出行政诉讼;四川自贡3万农民因土地被违规征用而走上民告官的“马拉松”;在与开发商谈不拢,住房可能被强拆的情况下,杭州市民刘进成联合百余人上书全国人大,请求对该市拆迁条例进行违宪审查;因母亲超期羁押被活活饿死家中的3岁女孩李思怡也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纷纷严求严惩冷漠的责任人。2004年,  相似文献   

17.
初晓旭 《新闻战线》2015,(7):232-233
近年,音像作品侵权问题不仅是国家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司法审判在界定权利主体和侵权主体、审查侵权证据、判断侵权人过错、认定损害责任的承担方式与赔偿数额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和处理差异。本文以具体案例为基础,浅析对音像作品版权的保护和启示,通过法律法规列出相应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实务中,电子文件的证据效力一直饱受争议,所以,在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中对电子文件的证据资格、证据能力、效力位阶往往是行政相对人和案件论辩双方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平台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是其承担版权侵权责任的关键。为解决短视频平台版权侵权注意义务认定存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应根据平台审查能力合理分配审查义务,避免结果论的责任认定路径;明晰不同侵权行为的平台注意义务;根据短视频平台的具体商业模式,细化应知的具体考量要素;平台采取制止侵权必要措施是否有效,应遵循比例原则,充分考虑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负有公诉和监督双重职能。作为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负有客观公正指控犯罪的职责。强化证据意识,就是要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做到注意审查侦查机关或部门收集的证据是否客观全面,有无违法取证行为。本文从新刑诉法对证据合法性审查的内容修改、修改对公诉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修改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增强证据意识,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