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旋丰  肖化 《科技风》2012,(2):68-69
设计和实现了以新型角度传感"手套"遥控六自由度机械手臂的系统.根据机械手臂控制的特点设计了以变阻器作为角度传感器的新型数据"手套",并详细讨论了角度信息采集编码,控制算法以及通信方式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性能可靠,较之传统数据手套控制方案有经济、实用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分析目前应用系统跨平台现状,提出一种基于XML技术的数据交互方案,阐述XML数据转换以及传输的主要关键技术,总结了该技术方案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企业ERP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整合各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应用,特别是在房建项目中的应用现在越来越集中多种软件综合使用。Revit作为主流房建建模软件,是如何和其他软件,特别是如何和lumion进行数据交互的。文章结合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数据可视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备受人们关注。阐述了数据可视化的概念,结合对数据可视化应用的实例,详细论述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现数据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根据数据故事化的研究现状,结合其他相关的方法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交互行为分析的数据故事建模方法,这对数据到数据故事模型的生成,再到后续的故事制作和故事展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归纳了基于用户交互行为分析的数据故事化的应用场景、故事建模的内涵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明确了数据故事模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数据内容、逻辑关系和讲述概率,接着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法框架,最后利用Python编程语言模拟数据并生成故事模型的可视化结构图来说明方法的应用。[结果/结论]基于用户交互行为分析的数据故事模型的构建方法可生成能够反映用户关注倾向的故事,在未来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学大数据发展的新挑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医学数据从PB量级的组学时代进入到EB量级的多维度大数据时代,引发了生物医学研究向数据密集型的第四科学范式的深刻变革。如何将临床数据与研究数据进行高维度多层次的汇交共享,实现从"组学"到临床与健康人群数据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综合管理利用,从而使大数据迅速转化为新知识,成为生物医学大数据所面临的挑战。发展以递交为基础、以整合为导向的数据存储技术,以主题为基础、以交互为导向的数据共享技术,以及以传统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前沿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并同时开展标准质控相关研究,是生物医学大数据存储、共享和转化的新思路,也是构建新一代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的技术关键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时下流行的Android平台上研究应用Java反射机制,提高开发Android软件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使得软件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并在运行时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实现程序的动态演进。介绍了反射的概念和Ja-va反射机制,对Android应用程序与Web服务进行的Xml数据交互时。采用反射机制实现了域对象(Domain Object)信息的动态解析并封装成JavaBean类供应用程序使用,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实例。  相似文献   

8.
葛学东 《科技通报》2019,35(9):129-132
跨平台移动Web基于移动互联网,是指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对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的开发设计有利于推动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的开发设计都是通过以PhoneGap为中间件、jQuery Mobile为UI框架利用Andtoid完成的,难以满足应用开发简单、成本低以及跨平台适配等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页面分割的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的开发设计方法,首先研究基于HTML5的移动Web开发框架及其结构,阐述传统Web交互技术,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基于AJAX的数据交互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论述,完成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开发框架体系的构建,然后,对Web进行分割,并对分割的Web进行扩展,完成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搜索系统的构建,从而实现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开发设计,提高其交互能力。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的响应速度,提高其节能、省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建平 《青海科技》2021,28(3):87-90
通过对于VR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学习研究,结合全球VR硬件软件技术、电脑硬件技术、5G通讯的迅猛发展,通过VR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与民用无人机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影像采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意义]面向大数据研究多个网络传播平台之间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模型,能够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趋势以及网络信息在多个平台之间的传播规律,为政府治理网络舆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通过定义交互系数,基于微分方程理论构建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模型,并应用差分回归法对各个媒体平台的网络舆情信息交互趋势开展预测。[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信息交互模型及趋势预测方法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制定网络舆情治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定义、过程以及数据挖掘的功能、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3,(9):130
<正>效率源智能数据指南针专业设备(Data Compass)是一款专门针对硬盘逻辑层、固件层、物理层故障数据恢复和数据提取的高智能、高效率的专业设备;它将目前信息安全数据保障应急恢复领域众多专利技术、最前沿的技术和近十年的大量经验和实践成果完美地集成于其中,对数据恢复的常见故障和难点故障均能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Data Compass数据指南针采用硬件软件相结合的设计,硬件控制器采用双核处理芯片,软件由上层控制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科学研究逐步信息化、数据密集化(e-Science)的大背景下,合理规划科研过程、科学管理研究数据对科研项目实施、数据利用与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调研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梳理和细化科研活动、科学数据管理的主要阶段,创建科研—数据双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结果/结论]从具体活动内容和研究规范两方面,详细阐述双生命周期模型中科研项目和数据操作是如何协同进行的,该模型对以研究团队为责任主体的科研活动和数据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局限]提出的双生命周期模型适用于大部分的科研活动,而某些科研活动则根据实际的项目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删减模型中的部分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随着移动语音通讯的普及,相关业者在这个逐渐成熟的市场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规模,纷纷推出无线数据上网的服务,于是在短短的时间内,Wireless Internet(无线数据上网)的代表范例-应用WAP,成为普通大众朗朗上口的名词,Wireless Internet已经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延伸,而且似乎在某些应用领域方面,将会取代原来Internet的地位.但是目前两种主要无线数据上网系统--WAP和i-mode,它们的发展却有天渊之别,WAP在全球各地推广了一年,丝毫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TD—SCDMA系统中与定位相关的参数的提取方法,给出了把这些参数进行融合进行定位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7.
多源异构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呈现出交叉性、多元性、变化性等新特征,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对数据融合产生新需求,在此背景下数据融合的内涵得到丰富和扩展。广义的数据融合包含对数据资源的融合、模型方法的融合及决策者知识和经验的融合。文章分析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在数据层、信息层和决策层 3个不同融合层次的特点,探讨了数据融合在存储、使用、分析技术、数据管理及价值确定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企业、政府等各类主体高效管理数据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数据融合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数字政府建设已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议题。基于2014—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政府数据开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并且数据开放度可以通过政府服务便捷度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政府数据开放提升事务运营效率,降低重复率和出错率、提升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效度、激发政务服务的便捷潜力、加快市场主体跟进步伐进而赋能区域创新。同时,区域特质会影响政府数据开放发挥作用的程度,相较于政务服务示范和推动作用中部地区,效益较高的地区更能从政府数据开放发展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我国提出来的通信标准,在物理层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协议为了能支持高速下行数据速率的通信业务,提出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规范。讨论了HSDPA技术规范的优势及特点,以及在协议和信道结构上相应的改动,并较详细的阐述了HSDPA的各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