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木工程ISEC项目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阳学院国际化本科教学项目土木工程ISEC项目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对比土木工程ISEC项目教学与传统土木工程的教学特点,探讨ISEC项目教学理念.研究得知土木工程ISEC项目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注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教学中融入明辨思维理念,实验实训注重设计性及综合性,学习评价以过程化评价为主.研究对土木工程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辨性思维是一种提倡明辨式思维方式,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明辨性思维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明辨性思维培养与大学课程教学的融合,以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类课程中的《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为例,针对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综合考核机制等角度,探讨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明辨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为同等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ISEC工程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特点,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模式转变、案例的多媒体展示、课程设计的添加、互动交流形式多样化、考核及评分准则等方面阐述了ISEC项目的特点和通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主动学习和具有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国际化通用人才,并对目前ISEC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任课教师的个人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ISEC项目已经立项开展10年之久,已成为高校国际化发展交流的重点。文章着重对包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ISEC项目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收集、数据整理以及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ISEC项目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ISEC项目在学生英语四级、总成绩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且学生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也较高。但由于项目开展年限较短,仍存在某些问题,对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为尽快与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接轨,深入剖析和研究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Undergraduate))项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方法十分必要和关键.本文结合我校实施的ISEC项目,就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开放,教育制度的完善与提高,教学方法的多元与有效,教学过程的评价与监督,教学结果的反馈与改进这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ISEC教学理念,将明辨性思维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结合生理学的课程特点,对"神经递质和受体"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既发散又连贯的三个阶段来完成,并强调理论、实践与实验三者的结合.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及完善此教学设计,力争完成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明辨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业院校中具有传统产业背景和鲜明行业特色的工科是最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高层次留学生的培养对于推动行业院校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行业院校通过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国际化、学者国际化、学科国际化和学院国际化,进而实现大学的国际化,这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教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行业院校培养高层次留学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科教育为起点,以优势学科为重心,以国际间经贸合作为平台,以服务国家重大外交需求为导向进行战略部署和顶层规划。同时,行业院校应从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高层次留学生的培养,结合学科规划,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和研究型大学的创建发展。  相似文献   

8.
ISEC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导的教育国际化项目之一,旨在打造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教育资源于一体的国际化教育教学工作平台,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以ISEC课程的理念,讨论ISEC专业数学基础课双语教学中教材体系的构建以及教材出版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全友 《文教资料》2012,(20):140-141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的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独立思考精神和学习能力。它强调明辨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勇于创新。强调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解决我国传统教育中的某些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以培养一流国际化人才为使命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则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与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支持.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独特教学理念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教学组织形式犹如注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新鲜血液.通过对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分析,以期引起教育界对WTO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明辨性思维,在高校计算机操作类课程中的运用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运用明辨性思维的理念,是在实际教学中产生困惑最多的问题.本文以《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为例,探讨明辨性思维在计算机软件操作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既要兼顾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要根据明辨性思维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同时反思在明辨性思维在教学中存在问题,深刻理解明辨性思维的核心思想,结合具体课程设计明辨性思维的培养,进行教学实践与改革.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1840~1894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肇始期;1895~1914年是以日为师的发展时期;1915~1949年是明辨择善的民族化探索时期。与日本近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历程相比较,两国之间同中有异。对这种差异的原因分析,有利于提高我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性认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ISEC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研发并面向国内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为了真正满足ISEC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很有必要对在ISEC项目课程下的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危机进行分析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就赤峰学院ISEC项目双语教学实施情况从任课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入手,分别以对ISEC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理解程度;ISEC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与适应情况;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与适应情况;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做了介绍;再就学校对ISEC项目师资培训和硬件投入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我们选择对外中医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对象,以探索一种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经济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国际化“拔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使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跟上学科发展的轰新进展,使其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有必要实施双语教学,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整体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建设工程,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和核心.学科群的组建能促进优势学科的发展,产生新兴学科,为承担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科学研究的全球化、学科交叉的复杂化和科技知识更新的频繁化对工科院校学科群设置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学科群构建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学科群建设要具有特色,等等.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导的整合国际化高等院校资源的教育教学项目。本文通过剖析ISEC项目特有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认为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和融会贯通能力,教学方法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将ISEC教学理念融入食品营养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具备相当规模。源于人口的巨大基数,我国的在校生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令人堪忧。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相关部门与院校,通过多方面考察,研发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简称ISEC——这一特殊教育项目,并将其运用于音乐教改中。本来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改革举措,但笔者却从中发现丝丝隐忧。为使该项目顺利实施,尝试提出解决之道,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学科教育技术课程是培养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了探讨如何建设深入学科的教育技术课程,采用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门在线教育硕士项目课程--"运用技术教数学与科学".研究发现:该课程以TPACK理论和有意使用技术的教学思维框架为指导,其课程特色是以融合为导向,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为核心,以作品为中心,以协作为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整合性STEM教育的5个关键特征:STEM多学科融合,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基于协作的学习.研究启示:(1)以学科教育技术为依托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3)以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育为切入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