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西文化冲突的悲剧——王国维自沉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来,关于王国维自沉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依据王国维往来书信及其生活境遇分别对前说予以质疑,认为分析王国维死因不能只着眼于某件事或某方面,而应结合其生活的大背景。本文提出,王国维乃一纯粹学者,其自沉是中西文化冲突的结果,而贫病交加、家庭变故、悲观思想等等是其自沉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七十多年来,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自沉原因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学热"兴起,王国维重新被学界关注,其死因综而述之,主要有五种,但大多从单方面进行分析,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解释.应该认识到王国维的自沉是内因和外因综合造成的:殉文化及悲观论等.  相似文献   

3.
七十多年来,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自沉原因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学热”兴起,王国维重新被学界关注,其死因综而述之,主要有五种,但大多从单方面进行分析,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解释。应该认识到王国维的自沉是内因和外因综合造成的:殉文化及悲观论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列举了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说法,分别是“殉清说”、“殉道说”、“感情性格复杂矛盾说”、“主因诱因说”、“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指出每种说法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学术意义;钩稽了王、罗两家后人对王氏死因的看法,排除了“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用心理分析、文化性格研究等方法研究王氏遗嘱的意蕴,综合当时与王氏密切接触者的描述资料,认为陈寅恪主张的“殉道说”最能准确地揭示王国维自杀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对研究社会大转变时期士人的矛盾心态也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关于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死因的几种臆测,接着对他留给后世的中国文论思想中“独立”说、“慰藉”说、“天才”说、“古雅”说和“意境”说五个要点进行阐述,最后指出他的文论思想开辟了中国文论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翻开历史,在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中,王国维是一个避开的核心人物,作为中国近代国学著名学者,从事国学学教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旱运用西方哲学、关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史学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本文试探讨王国维的死因.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一代学术宗师王国维先生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王国维以五十一岁的“知天命”之年而匆匆离开人间,对于他死的方式和原因,在当时即有种种说法.王国维生前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与陈寅恪、吴宓的交往颇深,王自沉之后,陈、吴都有挽诗挽联吊祭,并对王之死的原因著文申述,他们的意见在当时与现今都具有权威性的影响.吴、陈、王相交至真,相知至深,但吴宓与陈寅恪对王国维的死因却作出不同的解释.吴宓主“殉清室”说,陈寅恪主“殉文化”说.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王国维去世已70余年了.然对他死因的纷争却始终未停。本认为,导致他自杀的原因主要有:复杂的时代、社会背景;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封建传统化和叔本华悲剧哲学的影响;自身矛盾而又忧郁的性格。王国维是为“理性”而死的,是为他自己所奉行的“价值观”、“化观”而死的。他的死是“理性”的悲剧,是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自沉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王国维死因,从其自沉以后至今,一直有种种不同说法。由于王国维的重大学术成就,人们很容易将他看成是一个醉心学术研究,并不关心政治的人。其实并非如此,从当时的政治背景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超然于政治之外。我们认为:王国维生活在清末民初社会,他的自沉原因,应置于民国初年社会的背景下来考察,从其对国民社会的心态及政治态度来探寻,更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他的死是他对清朝复辟失败的绝望和对民国初年社会现实的忧惧,多重因素聚合的结果,但根本原因是民国“世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清朝已被推翻十余年了.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讲坛上,那位精通康德、叔本华、尼采哲学的王国维仍戴着瓜皮帽.穿着长衫,留着辫子。当他拖着这条灰色的辫子沉入昆明湖后,象他的谜一般死因一样,这辫子的意味也让后人有了种种推测。一种意见认为,王国维的辫子是他鸣高立异的表现,顾颌刚《悼王静安先生》一文中就是这么说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留辫子只是一种形式,精神上并没有辫子。这一说可能是王氏之友为其所作的委曲解说之辞。日本学者则认为王国维的辫子是其信念、节义、幽愤的象征。前几年,加拿大华裔学者叶嘉莹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69章专论王国维,对王国维忠实输入西方哲学 ,美学,真正读懂康德并以之为自己的主要学术根基,对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成就,给以充分 高度评价;精辟分析王国维的两个美学纲领之理论价值及其与柏拉图,康德,叔本华之关系;正确指出王国维自杀之因为殉清。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了一个城市故事。日常生活下的城市图象、“漂”于细节上的城市时间、卑微虚无的城市悲剧,共同构筑了这个故事的城市景观,也是王安忆对城市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13.
"汪氏小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氏小苑”作为扬州新近开发的旅游景点 ,以其中西合璧的园林建筑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保存最完整的扬州大住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相似文献   

14.
围绕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的提出、阐释与理论批评实践,系统考察其国学渊源。  相似文献   

15.
申东城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76-80,118
时代基础的差别,形成陶与王田园诗风的差异;陶诗写躬耕生活感受和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王诗站在庄园主立场上,为寻求闲逸萧散情趣和静谧恬淡心境;陶诗真实写隐后穷困和农村荒凉萧败。王诗曲折隐晦反映农民生活贫困和社会黑暗;陶诗歌颂劳动,乐在田园。王诗描写大自然和农村静美及所生情趣,乐在山林;社会理想不同。艺术特色:陶诗主情。王诗主景;陶诗真率、淡美、平淡有味。王诗丰润、有生趣、诗情画意;陶诗恬淡中有旨趣。王诗澄澹,形神兼备,自我形象与外景完美融合;陶诗语言朴质、平淡、自然.为“田家语” 。王诗语言清秀精工、洗炼、朴素中润泽华采。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对艺复兴时期人主义传统的梳理,明确20世纪90年代关于“人精神”论争双方均有失偏颇,并凸显人重建的迫切性。而王安忆的小说正是建构了一种迥异于论争双方的人价值体系,即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选择,涵盖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双重价值体系,这样,在当下价值失范、信仰缺席的化语境中作出独特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汪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她性格张力场的外在特征是:慈爱的母亲,凶悍的婆婆,命运的奴隶。她时而高尚,时而卑下;时而慈善,时而冷酷;时而坚执,时而脆弱;时而像中国传统的慈母,时而又像西方刁钻的贵妇。她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一个包孕着丰厚文化意蕴的“人”。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散文化特点及其单纯洁净的语言风格,与其思想意识和审美取向的民间性具有深刻的联系。汪曾祺的叙述方式、语言特色与其思想内含的民间性是互为表里、谐调一致的。正是这种内容和形式的民间统一,使其小说创作不仅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艺复兴时期人主义传统的梳理,明确20世纪90年代关于“人精神”论争双方均有失偏颇,并凸显人重建的迫切性。而王安忆的小说正是建构了一种迥异于论争双方的人价值体系,即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选择,涵盖现实关怀和终级关怀的双重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中文译者众,当中数王佐良的译文无论在韵律上还是意象上都翻译得较为出色。对王佐良翻译的《西风颂》进行分析的论文很多,但皆从诗学的角度分析,论文试从阐释翻译理论的角度来解构王佐良翻译《西风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