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模样吗?不不不,眼睛能看到的只是“宏观”世界,还有肉眼没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通过显微镜的帮助,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奇妙的“小世界”。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教师,你一定在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中批阅过各种错误.看到纸上的“×”,你是烦恼?生气?心情沉重……那么会不会有一点点喜欢呢?许多教师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其实,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错误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这些“财富”能让你追溯学生的思路,从中你能看到智慧的火花;这些”财富”能让你反思你的教学,从中受益;这些”财富”能让你看到学生的欠缺,帮助他们弥补;这些财富也能让你看到学生的可爱,让你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3.
有天晚上,在妈妈的QQ农场里.我看到了萝卜和西红柿的嫩芽。我兴奋地问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收获萝卜和两红柿呀?”妈妈说:“等你认真地傲完作业,我们就能看到了。”为了能很快地看到,我赶紧打开作业本做作业。  相似文献   

4.
爷爷的手迹     
爷爷去世两年多了。他的手迹我见得并不多,只在奶奶家堂屋的一面墙上,能看到他所画的一把“壁尺”。“壁尺”上的刻度旁写着一行行粗糙的铅笔字,表明这是一把测量身高的“壁尺”。在“1.3m”和“1m”的刻度旁,分别能看到这样的字迹:亢亢,八岁,  相似文献   

5.
1.视场问题的分类 (1)确定眼在什么范围内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完整或局部的像. (2)眼在确定的位置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像的哪些部分. 问题(2)可应用光路可逆,把眼看作“发光体”,其通过平面镜能“照亮”的区域,即为眼所能看到的区域.这也是能看到眼的像的观察范围,从而转化为问题(1). 2.确定视场的方法先作出像的位置,再作出边界光线. 3.确定视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育报刊,我们能看到“‘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分析,也能看到“‘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阐述。哪种说法正确?一时难辨。其实,这是非左即右、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元化的对立思维方式。“教什么”,  相似文献   

7.
“证伪”是“证实”的对立面.一个命题,如果能证明它是正确的,就是“证实”,反之,如果能证明它是错误的,就是“证伪”.或者,一个事物或现象,看到它正确一面的同时,还能看到相反一面,一分为二,也是“证伪”.通过“证伪”让思维换个角度,排除错误,以得到正确认识,所以,“证伪”与“证实”是辩证统一的,共同服务于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在发廊理发时 ,能从自己前面的平面镜中看到身后的一些“物体” ,其实看到的这些“物体”是身后物体在镜中成的虚像。坐在椅子上的你 ,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身后多大范围内的物体呢 ?人能够通过平面镜看到身后的“物体” ,是因为身后的物体能将灯光或阳光反射到镜面上 ,这些光再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眼的缘故。(图 1)如图 1 人眼位于平面镜AB前的S(图 2 )点 ,要确定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时 ,我们可把人眼S看成是一个光源 ,在该光源发出的无数条光线中 ,有两条光线SA、SB刚好照射到平面镜AB的边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分别…  相似文献   

9.
彭斯卫 《现代教学》2004,(10):21-22
跨学科的整合教育、学科内部的整合设计使教育更接近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整合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看到“部分”,也能看到“整体”;不仅看到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也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避免局限及各个部分连接产生的缺口,能使学生用综合性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整合学习呢?  相似文献   

10.
工作十几年,我遇到过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刚工作时,我看到孩子们“调皮捣蛋”,常常会束手无策,为班级常规没有良好建立而苦恼;也曾经面对孩子们“调皮捣蛋”时,会忍不住批评孩子……如今,我不管看到多么调皮的孩子,不管看到多么“过分”的行为,也能微微-笑,从容对待,耐心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中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能看到”说法曾广为流传记者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  相似文献   

12.
用心看见     
月温柔地挂在空中,给大地撒下一片皎洁。月说:“世人只看到我表面的完美无瑕,谁又看到了我心的荒漠?”我低头沉思,庭院里月影斑驳,使人顿感凄凉。我说——我真的能看到,看到了你身后嫦娥的轻泣,吴刚的无奈。恍惚间,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又浮现在眼前,他仿佛在诉说着:“世人看到了我流传千古的诗句,看到了我‘把酒问青天’的气势,可谁又看到了我背后的艰辛?”是啊,从“我辈岂是蓬蒿人”到以后的仕途不振;从小时候的贪玩,经“铁杵磨针”的教训,再到以后的“诗仙”,他经历了多少痛苦,多少煎熬,但却又时时把豪放乐观带…  相似文献   

13.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眼睛,能看到心。康大叔的“眼光正像两把刀”,让我们看到了刽子手凶狠残暴的心;子君的“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水晶般的心;吕纬甫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2003,(6)
本课教材,近似于一个初学科学观察的孩子记述自己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在“我看到了什么”部分,教材上印着一棵树的图像,看了图的学生能回答“我看到了一棵树”,但是能看到的内容是有限的。观察不是单纯用眼睛看。我们正是希望学生在有限的回答中,体会到实地观察和从图像上看是十分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试     
医生:“你能不能看到墙上的字?” 病人:“什么字,在哪儿呢?” 医生“啪”地盖了个章,说:“你通过了听力测试。”  相似文献   

16.
阳阳的爸妈最近迷上了开心农场的“偷菜”游戏,他们晚饭后经常在一起津津有味地交流网上游戏的“偷菜心得”、探讨“偷菜经验”。慢慢地,阳阳也能从爸妈脸上看出他们的战果。如果阳阳看到妈妈兴高采烈地回家,说明她偷到了“熊猫”“天山雪莲”等贵重物品;如果看到妈妈阴沉着一张脸,说明她在网上辛辛苦苦种的东西被别人“偷”去了。  相似文献   

17.
胡瑶 《早期教育》2005,(7):35-35
这些“蒙娜丽莎”是孩子们在欣赏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后的即兴创作。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面大镜子,孩子们看过原作后,对着镜子想象,模仿蒙娜丽莎微笑的神态和动作,然后画了出来。因此从这些“蒙娜丽莎”身上,不仅能看到神秘,端庄、矜持的经典微笑,还隐约能看到孩子们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小时侯,父亲带我去看风景,走了很远的路后,我不耐烦地问父亲:“风景在哪儿?”父亲指着前面的一个山坡,说:“风景就在那里.”我一看,山坡满是乱石,草木不生,一片荒凉,这哪里是什么风景? 父亲鼓励我说:“孩子,看到一面山不等于看到一座山,等翻过这面山坡,你就能看到风景了.”  相似文献   

19.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点不足或在某方面显得迟钝些,就认为孩子是“朽木不可雕”,也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能画几笔或能唱歌跳舞,就认定孩子具有艺术“天赋”。父母对孩子认识上的片面性,一方面会限制孩子的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家长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旅游纪念品     
在一座大山的山腰上,设有一个瞭望台,在这儿放眼远眺,秀丽如画的景色尽收眼底。既能看到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森林,又能看到那些蜿蜒曲折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村庄,甚至还能看到山峦尽头那一望无垠的平原。在瞭望台的附近有一家小小的旅馆。有一天,店老板对那位前来投宿的旅游观光客人招呼道:“怎么样?买点旅游纪念品吧。明信片或是木雕的人像……”“用不着,我从来就不买什么土特产或纪念品之类的东西。这些小玩艺儿在街上到处都能买到。即使是有名的土特产,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只要出钱,随时随地都能搞到手。”“且慢,请别这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