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家疃小学位于威海海岸线东北端的葡萄湾畔,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这里民风淳朴,海洋文明历史悠久。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周围六个渔村,依托资源优势,自2009年起,学校将滨海地域特色与学校文化积淀相结合,积极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出"海纳百川——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厚蓝色底蕴建和谐校园"为办学目标,提炼出"扬帆向未来"的口号,建设海洋特色校园,完善师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结束了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自然资源"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和我的心情都很复杂,既沉重又激动.这一单元包括"珍贵的淡水""保护耕地""保护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宝库"这几课,其中有大量知识都在警示、提醒我们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建文影城观看了一场让人潸然泪下的电影——《咕噜咕噜美人鱼》,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电影吧!在神奇的海洋里,有三个小伙伴,它们分别是咕噜、六脚和灯笼。它们钟爱的海洋奇幻马戏团里有一条倒霉的小丑鱼,它是一条表演很出色的神奇海鱼,叫"泪珠"。它的表演绝技是"变形",观众们都喜欢它出色的表演,可泪珠天天被恶毒的鲨鱼老板虐待。看到泪珠  相似文献   

4.
青岛海逸学校位于青岛市小港湾蓝色经济区内,于2011年9月开办,是青岛市首家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校,与百年名校台东六路小学协同办学。学校结合地域特点,确立"海纳百川、逸群高远"的核心办学理念,彰显以海洋文化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先后荣获全国"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少年军校示范校、青岛市海洋特色学校、青岛市现代化学校、青岛市足球示范校、市北区校园文化特色奖、市北区特色少先队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5.
<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山东沿海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沿海大中城市,特别是青岛有许多海洋教育基地、海洋科技馆、海洋水族馆、海洋博物馆,每年都举办海洋博览会、海洋食品展、海洋节或海洋文化节。青岛依山傍水,与"海"结缘,其文化因海而生,我们称之为海洋文化。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使得我们地方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一切都为青岛推进海洋教育提供了契机。从地方入手,因  相似文献   

6.
上海海事大学一直致力于航海类人才的培养,伴随着中国昂首迈入海洋时代之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根据国际通用性、岗位针对性、法律规定性和国防军事性的特点,强化培养航海类学生"两种精神"、"六个意识"、"四项能力"的培养要求提高航海类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并在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提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不仅表现在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高水平海洋科学人才的新世纪,这已成为各国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根本性战略.21世纪,海洋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为了把我国由一个海洋大国发展成一个海洋强国,我们不仅应该在21世纪的海洋科学事业方面有大的作为,而且在海洋科学教育方面也应该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沿海学校海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结果:沿海学校海洋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丰富体育课程推进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依托有利资源合理开发,建设具有特色的海洋体育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学科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提出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开发;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开发;根据学生培养特点开发;依据本地特色海洋体育运动进行开发;围绕海洋体育理论知识开发;围绕健全海洋体育课程的软硬件基础开发,六种开发方式,旨在为沿海学校海洋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走向海洋》。它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画了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这本书告诉我了一些神秘生物和一些著名的海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我难以忘怀!海洋里有许多千奇百怪的动物,有让人望而生畏的"海洋杀手"鲨鱼,有能识辨归路的  相似文献   

10.
宁德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积淀深厚,发展海洋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海洋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滨海旅游竞争优势.选择竞争优势理论作为研究宁德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主要理论工具,按照钻石模型的六要素对宁德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宁德市海洋旅游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宁德市海洋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葛进 《宁夏教育》2008,(10):40-40
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网站报道,该机构研究人员证实,在海床350米以下缺乏氧气与养分的海底淤泥中,生存有大量微生物。据推算,这些微生物的数量相当于地面所有植物的六分之一。海底的地下实际上是一个堪与陆地和海洋相媲美的"第三生物圈"。  相似文献   

12.
李云 《科学启蒙》2008,(Z1):56-57
海洋动物也会生病。如果它们得了病,到哪里去医治呢?请别担心,海洋中设有"医疗站""医疗队"还有许多不辞辛劳、手到病除的"医生"呢。在热带海域的"医疗站"里,有  相似文献   

13.
部委     
《教育》2013,(5):12-12
教育部、国家海洋局:设立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1月10日,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设立的"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正式启动。"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旨在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海洋领域优秀人才,提高海洋管理与科研能力,促进区域乃至全球海洋经济、科技、管理的共同进步。同时进一步增进与相关国家在海洋管理与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和伙伴关系。"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是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南海及其  相似文献   

14.
正海洋强国之路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是实现海洋强国之路的首要任务。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要提升公民的海洋意识,应从娃娃抓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小学教育阶段广泛施教。第一,要切实深入地在小学开展海洋意识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目前,很多小学生只知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大陆国家,并不知道我国还是一个海洋国家,有大陆岸线1.84万公里,亟须在小学生中进行海洋国土意识教育。要让小学生明白,我国国土资源包括陆地、海洋两部分,国之海洋是强国之本,这些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海上就有了交流与合作,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东盟国家在广西打造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格局中起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因此,进一步深化广西同东盟国家的海洋产业合作,对未来广西与东盟共建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东盟国家海洋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广西与东盟国家海洋产业合作基础与合作现状、产业合作机遇的分析,提出构建港口合作网络、提升临港产业集群、推进海洋产业合作创新、推进沿海沿边金融合作等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海洋产业合作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洋文化繁荣、发展的"环中国海"地带,历代海洋族群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史前、上古时期的东夷、百越先民,是中华海洋文化的奠基者。汉唐以来汉化的夷越后裔与南迁的汉人融合的"华南汉人"这个新的海洋族群,作为中华海洋文明的传承、发展的主力,将"环中国海"推向世界海洋文化舞台上最活跃的区域。而"倭人"、高丽、琉球等的登陆,海路回族的舶来,欧风东渐,这些海洋"非我族类"的传播与互动,促成了中华海洋文明丰富、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的"阅读篇"里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教材的用意很清楚:用这篇文章抛砖引玉,提醒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建立海洋意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恰当运用导学式教法处理这篇文章,对帮助学生建立海洋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海洋建设人才的重任,也肩负着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的重任。从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内容维度、实践维度四个维度去了解海洋、认知海洋和经略海洋,提出探索海洋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路径。根据不同思政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实践载体,在思政课教学中促使海洋类素材的综合运用,实现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李明刚 《科教导刊》2021,(3):150-152
"新文科"背景下的《海洋文学》可以探索"读海-思海-写海"的三步曲教学模式.通过挖掘中国本土海洋文化资源构建海洋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打开海洋文学研究的世界视野,通过"文学-史学-地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还原海洋文学的历史本真,通过新媒体融入的多元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海洋意识,通过问题导向和素养提升着力培养满足新时代需要的海洋类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海洋"母题是历代作家执著追求的对象."海洋"的形象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联系."海洋"体现着不同时代鲜明的时代特征,"海洋"的演变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在西方海洋文学作品中,尤以英美的海洋小说成就突出,本文以<白鲸>为例对海洋小说的成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