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iaotao8411教育部最新公开征求意见,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实上,让学生更有尊严的主体不是老师,而应该是教育权力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这是讽刺吗?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此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扳,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游国恩等编的《中国文学史》在引用上面这段话(删去了最后一句)来说明苏词风格时说:“词在当时不是由关西大汉来唱的,这话显然是对苏轼的一种讽刺。”我们觉得这种说法不妥。词在宋代崛起,创调数百,列体盈千,多达两万多首。这些词,在当时不只是由歌妓来唱,亦如不全由文人来写一样。苏轼的词,当时唱的人就很多。据《独醒杂志》载:“东坡守徐洲,作燕子楼乐章。方具稿,人未  相似文献   

3.
讽刺文学是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对描述对象的嬉笑怒骂来揭露其可笑和可恶。我国从《诗经》和寓言中就已有了讽刺文学的萌芽,以小说作为表现形式的讽刺作品在晋代、唐代和明代不断涌现,但直到《儒林外史》才彻底摆脱了浅薄谩骂  相似文献   

4.
教育中的似乎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似乎主义追求一点色彩、一点修饰、一点装潢、一点雕琢,使教育在外观上象什么,作为什么而有效。这些装饰性材料往往成为学校评奖、获优和应付级部门检查和向同行炫耀的“资本”。它追求“似乎象什么”,省掉了“真正成为什么”的努力。在似乎主义的追求中,人和教育被装扮得日益象个“洋葱头”,这使教育处于异乎寻常的低水平,一切都变得肤浅、表面化。  相似文献   

5.
一个小男孩因为看埃及的地图,被父亲打了两巴掌。他的父亲对他说:“别痴心妄想了,我保证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20年后,男孩长大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埃及去。历尽艰难,他终于实现了夙愿。在金字塔下,他写了一张明信片给父亲,上面只有一行字:“生命不能被保证。”  相似文献   

6.
卡森·麦卡勒斯曾声称,她的《心灵是个孤独的猎人》是一个“讽刺法西斯的寓言”,但这个论断还没有引起评论界的重视;因为就小说的社会和经济背景而言,这个论断似乎过于笼统,而就孤独这一主题而言,它又好象有着严重的局限。但是,许多迹象表明了这种可能性:创作这部小说的动机就是用暗喻影射政治生活。而且,  相似文献   

7.
经过五年的思考、三年的斟酌写作,来自宁波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我们要破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神话!”他在接受采访时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8.
盛夏七月,荷花飘香,在这一年一度高考学子“跳龙门”的神圣季节里,我极为意外地获悉12年前所画的一幅漫画《给六指动的手术》被选作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我的一幅画有幸与千万考生一道共赴考场,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睿智的火花,启开他们对于漫画艺术的理解与关注,作为一个年过花甲的老漫画作者,该是最为欣慰的。《给六指动的手术》这幅漫画,成画是在1984年,也是紫荷婆娑的炎暑季节。关于主题的酝酿与构思,比落笔还要早一两个年头。当时我已年近半百,纵观人们走过来的路,坚信我们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是基本的同时,对一些兴废失当、是非失措,尤其是对  相似文献   

9.
近日,一张以“小学生冒雨起舞,台上领导漠然观看”为内容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图片显示,这是温州市石坦巷小学正在举行“迎元旦·绿色安全行”主题活动。孩子们冒雨起舞,为台上或穿着雨衣、或有人撑伞的领导表演节目。背景板上刷着一行醒目的大字——“七彩童心为生命护航”。  相似文献   

10.
像大多数狗一样,我的狗墨菲对出现的问题总能感觉到。比如说,当我哭的时候,她的感觉就不好。并不是说我经常哭。但是当我哭的时候,她马上  相似文献   

11.
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为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譬如罢,洋服青年拜佛,现在是平常事,道学先生发怒,更是平常事,只消几分  相似文献   

12.
13.
1.Birthday Party(生日PARTY):美国人对自己和亲友的生日都很重视.特别是年轻人,每年过生日都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日Party。其中尤以16岁、18岁、21岁的生日Pany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比喻讽刺     
鲁迅先生的杂文好用比喻,他的比喻具有勾画某一形象时作“点睛之笔”的妙用。同时,他的比喻又尖锐、泼辣,于生动形象之中表达强烈的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15.
钻研教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疑惑,直到弄懂为止,是教师在教学中态度认真严谨的表现。如果不去钻研,只是错误地评价作者的写作瑕疵,或者明知牵强附会依然生搬硬套教材上的解说,这些都是教者的失职。  相似文献   

16.
并非讽刺     
某教师讲解“万重(chóng)山”(见李白《早发白帝城》末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时说:“山为什幺重(zhòng)呢?因为山多,就重(zhòng)了。”学生在黑板上演算9÷9=1,某教师马上给打错号,并提高嗓门问:“9个东西给9个人拿走了,还剩几个?”学生齐答:“没有了!”教师:  相似文献   

17.
讽刺短文     
钟声 《教育》2007,(36)
双面人一个贪官自杀了,留下一份忏悔书和一份遗书。忏悔书是交给组织上的,遗嘱是留给家属的。忏悔书写道:因不认真学习,导致违法犯罪,今日只有以死谢罪,来世定当积极改造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反语讽刺     
反语,实际上也是语义双关。它和一般的语义双关的区别,在于它是语义相反的双关。而它的相反的语义,一般来说,单从它本身是看不出来的,或者说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构成语义向相反的方面双关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出现和形成。鲁迅自称“好用反语”,因为反语有力。我们就先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通过反语来表达讽刺的。  相似文献   

19.
夸张讽刺     
夸张这种修辞格,也叫做“铺张”。王充《论衡》称之为“增”,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夸饰”,近人唐钺的《修辞格》称之为“扬厉”,鲁迅有时也称之为“廓大”。照鲁迅的说法,夸张和漫画一样,是“廓大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特点”,使之“更容易显出效果”。而所谓“显出效果”,就是“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使人一目了然,得其艺术上的真实。夸张不拘泥于事实的真实,却也基于事实的真实“,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夸张,而是“胡闹”和“笑话”了。  相似文献   

20.
吴翔老师执教的<朱自清景物描写中的女性意象研究学习>这个案例,是一堂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课、汇报课. 这个选题新颖,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表现出指导教师的眼力和胆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