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义》在艺术地再现风云变换的历史的同时,也再现了在政治利益冲突之时所产生的众多的冤假错案。这些冤假错案涉及面广,涉及人物众多,具有典型性。本文重在对这些冤假错案进行分类,并探讨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以帮助读者认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曹魏某团中的重要谋士荀彧、荷攸、郭嘉、贾诩、程显、刘晔应作为一个谋士集团来考察与把握,这个谋士集团在三国纷争时期特别是前期表现出超凡的才智,对曹魏的功业作出了贡献。对曹魏和这些谋士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罗贯中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3.
小说《三国演义》表现了对智勇的崇拜,该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出谋士斗智戏。本文撷取了其中几位主要谋士,根据其智谋高下及在各自阵营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比较、归类、品析。  相似文献   

4.
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天中学刊》2002,17(3):39-42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和“勇”极为突出。其“义”乃儒家思想的结晶,表现为多种形式:忠义、信义、恩义、仁义和道义等。关羽之义与勇是融合在一起的,在小说中被加以神化。关羽骄矜的性格弱点也很明显。关羽 崇拜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众心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自杀事件多为虚构,但却暗示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惨烈,从中也可以感受到明清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及信仰。  相似文献   

6.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帝制的产物。他们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一类特殊人物,利用其特殊身份,干预国家政治,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如《三国演义》创作中,罗贯中紧扣历史脉搏,对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宦官专断擅权、误国殃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刻画了他们的行为特征,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描写宦官的先河,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7.
"红粉意识"是《三国演义》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多种女性形象塑造,使作品情节更加丰富多姿,叙事更加得体,这是作品得以成功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赵天祺 《小火炬》2012,(1):42-42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文明之经典。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的故事。它让我了解了三国历史之风采、空城计之巧妙、战场之雄浑、军师谋士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就说说从军师谋士身上明白的道理吧。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日记》2014,(10):42-42
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深根固本以治天下。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事定之后,乃计曲直,不亦善乎?生得其名,死得其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中国军事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体现,它的战争描写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深厚的结缘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对理解《三国演义》的丰富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古典四大名作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后世读者对它的解读。在网络中,三国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些网络作者从自己的视角解读着不同的三国,三国也在网络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甄夫人和孙夫人,是三国时期两个属于上层社会的人物,其开始时都曾显赫一时,有着美好的生活,但后来却殊途同归,没有一个好的结局。这两个女性的命运,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统治者穷凶极欲和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缩影。  相似文献   

13.
郦道元的《水经注》弥补了《三国志》没有地理志的缺憾,大体承袭了《水经》的写作思想,全书涉及到的三国史事,详于曹魏,略于蜀吴.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和地域文化发展的引擎,《水经注》为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城市文化地理发展的靓丽景现.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最光辉的形象,其塑造方法除在史实上进行夸张之外,其他诸如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七星坛祭风、二气周瑜、智取汉中、奉召班师等故事都是根据历史上其他人的事迹综合加工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品三国”对时下大众的认知方式和接受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站在现代视域和文化层面上来进行分析,易中天“品三国”广受欢迎的原因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文化内涵的多元化和学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选择为学者与大众共同关心的话题;独特新颖的切入角度和个性鲜明的表达风格。  相似文献   

16.
从《三国演义》看养身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蕴含深厚,除了表现汉末三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斗争外,还表现出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也渗透出养身之道,给人启迪,引人深思。本文从董昭独肥、夏侯啖睛、祢衡裸立、骂人伤身等方面探讨养身之道,以期给今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甘肃省境内一批汉至晋代古墓葬的抢救清理,获得了不少随葬品,简牍、帛书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简帛文书主要反映魏晋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状况。本文将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搜集并作简考,提供给学界。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思想内涵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有关《三国演义》思想内涵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辨析,明确指出:(1)谋略固然是《演义》极具光彩的重要特色,但《演义》的主要精髓,应该是“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的主题。(2)“桃园结义”的核心价值,不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哥们义气:而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奋斗目标,应予基本肯定。(3)忠贞是诸葛亮的重要品格,但这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愚忠”,而是以帝王师的身份,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自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的成功,要在审美意象的铸造。其审美意象具有灵敏的知觉性,丰富的想象性和浓郁的悲剧性,写出了历史人物的特质。抒发了作家的情志,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叶德钧批评吴梅是发生在两位学术名家之间的一桩陈年旧案,并引起多人回应,在学术的范围内,是非不难判断。1956年,叶德钧遭遇政治迫害,45岁时含冤自杀,英年早逝,除了一些当事人之外,学术界似乎都不知道他的确切死因。最近公布的刘文典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两份检查,透露了叶德钧自杀之谜。对叶德钧的冤死,某些学者不仅不同情他的不幸,反而表现出极度的冷漠,则此事就有重提的必要。另外,叶德钧在小说戏曲研究方面贡献卓著,但对他晚年身世之落寞,知之者甚少。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对他生平的认识会多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