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言》收集了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所作的34首诗歌。诗集分为3卷,反映出不同时期诗人不同的心灵状态和情绪焦点。诗人从学校到社会,经受了爱情的体验和社会的磨练,由“象牙之塔”里的理想主义成长为现实社会的冷峻批判。《预言》真实的记录了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心灵变奏,具有“自叙传”色彩。诗人对应自己的情感在有意无意间塑造出一个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一形象随着诗人的成长而成熟,经历了由一个“独语”到“思想”再到“觉醒”的发展历程,并具有鲜明的“何其芳特征”。  相似文献   

2.
阿赫玛托娃早期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诗。她的爱情诗不仅善于发掘女性的心灵世界,而且她的诗歌具有将激情与理智相融合的特点。阿赫玛托娃早期的诗集《黄昏》将读者引入一个封闭的、充满感伤与哀婉情调的女性世界中。诗歌中的女抒情主人公虽然与诗人本人十分相像,但并不是诗人自己,也不是单单的一位女性可以代表,诗中的女抒情主人公的爱情总是没有希望的,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中西方诗歌的重要主题.在爱情诗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罗伯特·彭斯无疑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在自己的诗歌中对爱情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对其有不少相似的解读.然而,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地域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爱情诗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通过运用对比的方式,从诗歌内容、感情基调、抒情方式三个方面对李商隐和罗伯特·彭斯爱情诗风格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何其芳在回望古典诗传统、重新阐释古典诗词时重新发现了"追忆"之抒情方式的魅力,是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而与此同时,他将这种抒情方式用于自己的诗歌建设中,追忆过去的爱情和青春,采用"化古"手法和对话体展开"追忆",形成了他对新诗自身创作经验的发现,促进了新诗建设。  相似文献   

5.
海子本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但却正是他的抒情诗为他赢得了许多的欣赏与难得的荣誉.而其中爱情诗占了很大比例.海子一生经历了四次恋爱,有过甜蜜幸福,而每一次的失败结果都带给他无尽的痛苦.但海子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痛苦中,而是将他的爱情做了艺术的处理,使得他的爱情诗成为了他的爱情生活的艺术升华.这些诗感情真挚,语言纯净,意象独特,让人深深陶醉其中.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浪漫抒情小说宣泄了作家本人的青春苦闷、生存昔闷与社会苦闷.在题材、人物、技巧方面,均以主观抒情为前提;心理描写多姿多彩.其浪漫抒情小说受外国文学影响甚大;其“自叙传”体式显然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但已超越了“私小说”,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  相似文献   

7.
曹植的人生在前后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前期的曹植是一个志得意满,风流自赏的翩翩公子,后期的他则在无尽的苦闷中挣扎.文艺是苦闷的象征,苦闷的生命体验必然要在曹植的后期诗中反映出来.但由于各种原因,曹植的后期诗较少直接抒发苦闷,而更多采取了兴以抒情,比以抒情,托寓抒情,反衬抒情等多种方式委婉曲折地抒发苦闷之情.正是这些委婉曲折的抒情方式使得曹植后期诗内蕴丰富,怨而不怒,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不但提高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的艺术水平,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爱情诗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上升到理性的思辨即哲学境界现代西方哲学思辨意识的勃兴,给现代爱情诗注入了思辨的哲学意识。本文以穆旦《诗八首》为例,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谈谈现代爱情哲理诗的抒情范式及美学建构。诗中以一系列的意向形象,揭示了爱的本相:情与理的情欲冲突和困惑,人性与人格的悖论,爱情的热烈与冷酷的交融,主体深刻的洞察与深刻的迷惑,等等,显示了爱情本相的相互遇合与背离的悖论。从诗学的意义上说,它代表着现代爱情哲理诗抒情范式的极高的美学范式建构。  相似文献   

9.
当代诗人唐亚平以清新的文笔书写爱情;以“自白话语”反叛传统;以“身体”解构传统的生死与爱情.反叛中涌现出超越;解构中弥漫着高尚.而唐亚平始终没有在诗歌里放弃“抒情”的本质.文章意在将诗人唐亚平纳入此框架中,以田园与乡愁、爱情与自白、反叛与超越来探讨抒情传统的延续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蒲风诗歌抒情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实主义内核为主要表现题材的蒲风诗歌,长期以来占据了其满怀青春热情的抒情风格的应有地位,而其鲜明的抒情风格一开始就和现实内容亦步亦趋,消除了镜花水月的不稳固,并以青春热力哺育下的乐观,清新,明朗激起共鸣和热情,尤其是抒情主人公的悄然转换更具有抒情意义的突破,这才是真正的诗人的完整形象。  相似文献   

11.
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细细咀嚼,反复品味,理清诗歌结构,明确诗人思路,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通过内心独自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初步把握诗人的思路和感情。  相似文献   

12.
《致橡树》应该说它是一首爱情诗,但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十年动乱,人妖颠倒,生灵涂炭,一代人的信仰热情被欺骗被利用.现代政治迷信充斥整个精神领域,诗人舒婷以她敏锐的目光、深沉的反思、独特的抒情方式审视过去的这场恶梦,给读者留下了二度审美的回味余地。  相似文献   

13.
雨果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抒情、讽刺、咏史、哲理沉思、戏剧体诗,他写来都得心应手。他是一个杰出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史诗诗人。在这三个方面,他的成就都超越了以往的诗人。他的抒情诗题材广泛。他社长抒写爱情和个人生活,如父爱、孩子的可爱等等。《奥林匹欧之愁》是雨果爱情诗中的名作。这首诗通过回忆诗人和朱丽叶在农家的生活,表达爱情的热烈,感情真挚。诗人感叹道,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而人的幸福是短暂的;爱情欢乐的短暂不能不使人忧愁。但爱情不会磨灭,它是明烛和火炬,给人光明的慰藉。全诗一唱三叹,将一个…  相似文献   

14.
想象抒情是诗歌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技巧,在中国《诗经》爱情诗和西方的《圣经·雅歌》中有着重要体现。由于人们原初生活居住的环境和传统文化心理的差异,二者在爱情的想象抒情方面也体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诗经》中的女性想象表现得静谧幽婉,而《雅歌》中的女性想象表现出大胆酣畅的倾慕之态。  相似文献   

15.
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唐诗抒情艺术新高峰的李商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事爱情诗创作的诗人,但由于其诗句含蓄、多义的特点,尤其是一些表现缠绵爱情,倾吐相思苦痛的作品,历来被评论家称为诗谜,千余年来注家辈出,诸说纷呈、莫衷一是。高中阶段所选李商隐的诗作主要是三首,即《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四季”,本单元选的文本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作品,诗歌《秋天》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是现代诗人何其芳20岁左右时的作品,何其芳写诗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关的节奏,并注意表现诗的形象和意境,所以他的诗作具有华丽和细腻的特色。《秋天》这首诗也能明显表现诗人的创作风格。诗歌三节三幅图画,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在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而爱情诗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诗人用他们饱含深情的诗句,表达着他们对爱的渴望。他们描摹着所爱之人的美丽容颜。得到爱情时欢欣喜悦,失去爱情时伤心欲绝。这些是中西方爱情诗的共同点。但由于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西方爱情诗在表达方式上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本文就中西方爱情诗在风格,内容,主题等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早期何其芳是一个不断追问的忧郁诗人,忧郁的内容随时问的发展而改变.在<预言>中疑问手法的大量运用强化了诗歌的忧郁色彩,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变化,解读其疑问句,就可描绘出何其芳早期心路历程爱情迷恋--人生困惑--人性思索.  相似文献   

19.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真情守望》这本诗集收录了诗人郑国防早期所写的大量爱情诗,他当时使用的艺术手法已经日臻娴熟,借此能把其笔下所描述的"爱"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早期爱情诗的特点有:"真"的追求和表达;"情"的诠释和感悟;独特而又创新的手法;浪漫动人的意象美。这些特点使作者的爱情诗更具张力和感染力,从中可以追寻到他在青春年华中的爱情足迹,了解到他的爱情观、人生观和对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