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中日两国都有过新年的习俗,也都把过年叫作“正月”,两国围绕着正月都有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性活动,从两国的正月风俗中也可以找到许多近似的习俗,这些先古就存在并流传至今的风俗、活动展示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和风采。本文从中日两国相似的正月风俗、活动等视点出发,探讨两国正月风俗所蕴涵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古时都是农耕社会,在农业生产技术、文化风俗等方面交流甚远,两国的新年活动在很多方面看来是近似的或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等,然而随着历史的延伸和两国城市化的发展,新年活动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旨在从这些演变了的新年活动出发,从表象中探究中日两国正月风俗变化的趋势,提倡既保留传统文化又健康、合理地过新年。  相似文献   

3.
张清 《华章》2010,(11)
所谓女性社会地位就是指女性或作为单一主体或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被他人或其他社会群体的尊重程度、受教育的程度与方式、经济地位与赚钱能力、对婚姻家庭的自主权与决策权等.女性的地位、权利问题几千年来一直颇具争议,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同属于东亚的中日两国女性,有着非常相近的生活背景和文化传统,都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有着相同的境遇、地位与现状问题.中日两国虽然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两国女性所经历的艰难道路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李斐 《文教资料》2010,(9):22-23
同是“牛”这一动物实体,中日两国文化中所蕴舍的文化涵义却有所不同,本文从语言与民俗两大方面.对牛在中日两国中的文化涵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体态语是人们意愿的非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中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由于中国与日本的文化背景不同,两国人民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存在差异,使中日体态语的表达意义不尽相同。通过对比两国人的表情、目光、手势、空间、体触等所传达的不同含义,分析中日文化差异,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刘为影 《文教资料》2009,(36):87-89
目前,许多国家将幼儿社会教育提上了重要日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中均渗透着社会教育的相关内容。本文基于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将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同,以期对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尚贤华 《考试周刊》2013,(45):21-23
19世纪中期,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下,同为东亚封建国家的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社会转型、谋求民族生存的重大课题。两国由此开始了学习西方、赶超西方的近代化进程。然而不同的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强大,中国的屡次变革不但没有使国家富强,反而沿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越陷越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决定了两国近百年来不同的遭遇。以史为鉴,分析他们成败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其民族性的萌芽通常都与其民族神话有着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民族神话在潜移默化中支配和影响着民族自身的精神发展。本文以中日两国的创世神话为研究对象,试从宇宙初始状态、神的诞生、神创造世界途径、人类起源等四个方面入手,对中日两国神话中的异同加以对比分析,以此来揭示中日两国神话背后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心理与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9.
蒋丰 《教师博览》2012,(7):23-23
据日本生活调查公司KU-LARE的一项最新调查,日本小学男生最希望成为体育选手(26.7%),女生最喜欢成为蛋糕店的店员(32.2%)。这项调查从1999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男生的"体育选手"和女生的"蛋糕店店员"理想一直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0.
教材难度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难度定量比较有利于促进新一轮教学改革。文章以“地貌”内容为例,运用课程难度模型和“二维度四指标”模型对中日两国主流教材的难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日本2016年文部科学省审定的东京书籍版《地理A》的难度大于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后者的整合广度和表征深度较前者低,质性评价表明两版教材的表征形式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和往来。在友好往来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人民也将自己的风俗习惯带到、或教给了对方国家的人民。所以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既有各自独特之处,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拟以色彩和数字为中心,举例分析说明中日两国风俗习惯在这两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和学习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隐喻习语。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习语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隐喻习语也会有所不同。英汉隐喻习语的跨文化研究会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从社会习俗文化的角度对英汉隐喻习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Antithesis与"对照"辞格异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的Antithesis与汉语中的"对照"辞格在结构形式及修辞功能方面大同小异.其大同的方面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具有相同的审美选择,而小异则是汉英两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及文化差异在修辞审美选择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14.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词,一般在句中充当谓语。本文以汉语和日语中的动词为切入点,分别论述瞬间动词、授受动词、被动句中的动词中日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浅析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隐喻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的,该观点认为概念隐喻是用隐喻形式来表达的概念,隐喻不只是个语言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情感是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常常借助于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由于人类有着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因此英汉情感隐喻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6.
广告语言已成为一种应用语言 ,有其独特之处 .由于中英文化形态 ,风俗习惯的巨大差异 ,背靠两种文化背景的广告语存在不同之处 ;但广告的功能却是不受文化差异影响的 ,因此中英广告语也有相似的地方。本文将对两种广告语作一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希腊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一样反映出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本文从宇宙的生成、人类的起源、大洪水的传说和兄妹通婚现象等四方面比较了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中国与希腊虽因所处地理及人文条件各不和相同,而思维方式各异,但从两国的古代神话对比中,我们还是能发现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汉、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鉴于相似的认知基础,英汉隐喻有着许多的共性.但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与社会文化背景又使英汉隐喻存在必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中日谚语的分析,探讨了中日文化的异同。指出,中国人喜欢以批判、说教或者定义的形式表达谚语,给人严谨、正式的感觉;日本人则喜欢用生动、逼真的语言来表达谚语,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汉语气势恢宏,较为抽象,而日语较为细腻,形象较为具体;汉语侧重总结,给人教化,而日语通常留空白。  相似文献   

20.
杜海清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4):48-54,121,122
中国和日本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中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孕育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日本的大学校园文化深受本民族擅于学习他人长处,注重研习实用知识的传统影响。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大学校长,尤其是学校创始人的办学思想,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走向起着引导和奠基性的作用。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有趋向同质、不够稳定、内敛保守的特点,校园文化活动通常由校方主导,目的性和指向性强,旨在育人成才;日本的大学校园文化个性鲜明,持久稳定,更具开放性,校园文化活动由学生主宰,自主性、自律性强,注重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