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意象,以全宋词为考察对象,从宋词窗意象的风格特色揭示宋人通过窗意象而展现的各种情愁,并对宋词“窗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及“窗意象”与其他意象组合而产生的美学风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月芳 《中国科技信息》2005,(23A):169-169,175
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成,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在音乐中,表现为,作曲家对实际生活的具体情景想象在音乐中的体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影响下的丁善德先生,也受到中国古典精神一一意象的影响。本文试从丁善德作品中引用民歌旋律、模仿民族器乐、运用五声调式和对比性的曲式与调式、调性等音乐语言表现手法,营构出他作品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谭伟良 《科教文汇》2008,(20):217-217
“帘”意象在唐五代词中出现频率极高,构建了一个意蕴丰厚的“帘内世界”,体现出华丽明艳的色彩关、柔婉忧伤的情思美、幽约朦胧的意境美。唐五代词“帘内世界”的塑造是时代审美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帘"意象在唐五代词中出现频率极高,构建了一个意蕴丰厚的"帘内世界",体现出华丽明艳的色彩美、柔婉忧伤的情思美、幽约朦胧的意境美。唐五代词"帘内世界"的塑造是时代审美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他在多个文艺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古代词坛上更是一位有着开创性地位的大家,本文试从他在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创作成就方面来论说词人作品的美学品位。包括豪放词的人格精神;豪放词的开阔意象;豪放词的情感抒写三个方面论说。  相似文献   

6.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他在多个文艺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古代词坛上更是一位有着开创性地位的大家,本文试从他在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创作成就方面来论说词人作品的美学品位.包括豪放词的人格精神;豪放词的开阔意象;豪放词的情感抒写三个方面论说.  相似文献   

7.
吴山倩文 《科教文汇》2007,(10S):180-181
安德鲁·马维尔在他的“爱的定义”一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打破了其常规的象征意义。读者感受到这些意象的冲击,且往往迷失在由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感情横溢而又似是而非的论断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强烈的直观反应.该论文引入了中国古代源自《周易》的“交感”思想以及后世学者如何将其发展成理论并用于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美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维尔在创作过程中,“心”与“物”的相互作用,既“交感”,而“物”在这里既是他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又是想象中的事物,再结合马维尔其人形而上学的思想背景。本论文论述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现深刻作用于他的心智和感受,同时为他提供了用以建构非传统意象的神秘之源。  相似文献   

8.
刘崇 《科教文汇》2007,(12Z):176-176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他在多个文艺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古代词坛上更是一位有着开创性地位的大家,本文试从他在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创作成就方面来论说词人作品的美学品位。包括豪放词的人格精神;豪放词的开阔意象;豪放词的情感抒写三个方面论说。  相似文献   

9.
晏几道在他的词作中就建立了独特的意象群。在晏几道的《小山词》260首词作中,梦意象所占比重很大。梦本来是人的一种潜意识活动,它可以不受理智的制约,真实地表达那些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所以梦虽看似荒诞离奇,但往往能更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晏几道梦意象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展示出了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刘春阳 《科教文汇》2009,(21):242-242
晏几道在他的词作中就建立了独特的意象群。在晏几道的《小山词》260首词作中,梦意象所占比重很大。梦本来是人的一种潜意识活动,它可以不受理智的制约,真实地表达那些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所以梦虽看似荒诞离奇,但往往能更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晏几道梦意象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展示出了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诗的意象和李煜、晏几道词的意象具有相似性,那就是他们的诗词意象都趋向于轻柔、细小化。然而,面对同一个意象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辨体”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内容,刘体仁生当清初词学中兴之际,于“辨体”词论多有发明.他以诗、曲为参照,体察词体深微幽隐的审美内质和“陡然一惊”的审美效果,并使用“妙境”“神味”“神理”等新鲜用语加以涵盖,拓宽了“辨体”词论的思路,并引发了后世对词之境界、词味的开掘.他注重词之语言、结构与词体之正的关系,他批判以戏为词,追求词体之纯正.刘体仁“辨体”词论思想,既是宋代以来文坛对文体辨析问题的延续与深化,也是针对明末清初词曲化现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丁瑞兰 《科教文汇》2007,(11Z):165-165
在20世纪90年代现代诗歌的发展路途中,王家新是其中具有独立价值取向的一位,他所一直坚持的“知识分子写作”,挥写了诗坛的一抹美丽风景。在这片风景中,“石头”是其中的尤为突出的意象,其丰富的寓意是王家新诗意的沉潜。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意象的定义、特征与感知的区别、分类以及Finke,RonaldA.对心理意象进行研究的五条原则,认为意象是从具体感知到概念的一个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巨匠,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后人塑造了众多经典不衰的形象。同时,也在作品中独创了一系列富有深刻含义的意象群。如"铁屋子"意象,看客意象,"血馒头"意象,月亮意象等等。本文所要探究的即是众多意象之一的鲁迅小说中的"路"的意象。在鲁迅的小说中,路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被赋予多义性的意象。其分类及其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充满希望的"路"在鲁迅的思想世界中,纵然会有彷徨,会有怀疑,甚至会有绝  相似文献   

16.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由象而境,由境而情是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扑捉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突破意象表层含义去体悟其内在意蕴,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的关键。领悟诗歌主旨,从中获取不为自己所亲历的人生感悟,体悟另类情感,以提升自己生活品味,感受阅读的愉悦,是我们读诗的目标之一。由象而境,由境而情方能"曲径通幽"。  相似文献   

17.
许晖 《知识窗》2013,(1):27-27
俗话说“喋血疆场”,疆场就是战场。人们顺口就念出了这个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竟然被误用了数百年!  相似文献   

18.
<正>老子的“贵柔”思想以“水”“婴儿”和“母”三个不同的意象为出发点,分别说明了“柔”不同的特征及其与“道”之间的关系。老子将人们都能接触到的这三者作为论述“柔”的关键,也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道”的特性。所以老子关于“柔”的论述,最终都要落足于“道”。老子的“贵柔”思想,体现了他的辩证思维和对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对于中国的哲学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东林 《科教文汇》2011,(28):89-89,208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在词的音律方面有很高造诣,本文试从姜词意象与词境等方面分析其"野云孤飞"与"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20.
杨子奇 《科教文汇》2008,(32):244-244
文章通过对侗族民歌中有关鱼意象的运用进行解读,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性格、观念、心态、审美意识,以及侗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