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光小电筒在光学实验中是一种理想的光源.它发出的光束很细小,方向性很强,直接拿在手上操作,方向不易固定,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易直接看到,所以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设计了一个装置,将激光小电筒固定,并加反光板显示光路,实验效果很明显.本文简单介绍它的制作方法,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激光小电筒在光学实验中是一种理想的光源。它发出的光束很细小,方向性很强,直接拿在手上操作,方向不易固定,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易直接看到,所以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设计了一个装置,将激光小电筒固定,并加反光板显示光路,实验效果很明显。本文简单介绍它的制作方法,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在上人教版六年级“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一课时,对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在做光的折射实验时,利用书本上的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都是发生在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课本上的实验是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电筒的光线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然后不改变光的射入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让学生通过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的变化,比较并体会加入水后,光经过不同的物质(水、空气、玻璃),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光的…  相似文献   

4.
1 借题发挥,提出疑问 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思考,如图1所示,玻璃杯中装有重为3N的水,杯子的底面积为20cm2,杯内水面高度是10cm,求水对杯底的压力. 学生答案中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1借题发挥,提出疑问 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思考,如图1所示,玻璃杯中装有重为3N的水,杯子的底面积为20cm^2,杯内水面高度是lOcm,求水对杯底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光的折射实验,教材是这样设计的:1.取一个透明玻璃杯,找一张白纸,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纸一半涂黑,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杯的外壁。2.让阳光或手电筒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纸上做个记号。3.在杯中倒入水,不改变光的射入方向,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改变。之一照课文中的方法,操作麻烦,效果不明显,学生还不易理解。经过多次改进实验器材和方法,采用如下方法,器材便于准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学生通过直观现象,非常容易理解。现介绍如下。一、器材…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必修教材171页布朗运动须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对课堂教学带来不便.用激光、烧杯、蒸馏水、热水、少许淀粉,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简单易做,一试成功。在500毫升烧杯内盛适量蒸馏水,靠近激光器窗口,让激光能沿着烧坏直径方向透过杯内蒸馏水,光斑落在2米外的屏幕上或教室内粉墙上.由于蒸馏水中无布朗微粒,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很平静的光斑(因为分子运动须在超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一实验过  相似文献   

8.
正实验材料:两个一样型号的玻璃杯、面巾纸、水、蜡烛、打火机。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到一个空玻璃杯里并点燃。2.浸湿面巾纸,覆盖在点燃蜡烛的杯子上。把另一个杯子扣在上面,口对口扣严。3.等蜡烛熄灭以后,拿起上面的杯子。结果发现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原理:面巾纸沾水,可以密闭瓶口。因为面巾纸透气,蜡烛熄灭前已经把两个杯内的氧气耗尽,杯内气压比杯外气压低很多,所以两个  相似文献   

9.
1 实验步骤和现象  a .在讲台上放一个铁架台 ,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夹一个笔形半导体激光器 (按钮露出 )。再用一个晒衣服的木夹夹住按钮使激光器工作。b .让光束射到教室后面黑板上固定的一面平面镜上 (预先用双面胶带固定) ,再反射到前面的投影屏幕上。c.调整激光器角度使屏上的红色光斑位于屏中央。d .点燃一支蜡烛 (或酒精灯 ) ,手持蜡烛使火焰在距激光器 0 .1~ 1m的光线下往复运动 (运动方向与光线垂直 )。这时可看到屏上的光斑在上、下、左、右跳动。说明光线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2 原理火焰上方形成了一个热气团 ,该热气团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量玻璃热膨胀系数和折射率温度系数,设计了基于水平光路的玻璃热膨胀系数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测量方法。运用光束在玻璃样品中发生干涉的原理,用自然降温法进行测量。实验得到干涉光斑的条纹移动数与温度呈线性关系,通过拟合实验曲线的斜率,即可计算该玻璃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和折射率温度系数。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条纹移动清晰,自然降温法获得的数据线性良好,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对比实验是这样编排的:第一个实验将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槽中,纸团不会湿。第二个实验把玻璃杯压入水槽中,将杯子慢慢倾斜,这时有水泡冒出,水进入杯中,纸团被水浸湿。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对比,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玻璃杯不属于配备仪器,分组实验有困难,且实验中杯子倾斜入水,需从角度、速度方面给予指导,会分散学生实验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对冒出水泡、水入杯中的现象司空见惯,很难由此产生疑问,也就不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相似文献   

12.
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自转方向的讲解中让学生从不同的空间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会发现,在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所看到的情况不同,这里教师可用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三幅图使之简单化(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中《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实验2中的部分实验设计我认为应当改一改。实验2中有三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底,猜一猜,纸团会不会湿?把杯子提出水面看一看。这个小实验的编者意图是:杯底的纸不会湿,从而让学生初步领悟杯子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水进不去,所以纸团才不会湿。但实际结果往往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杯底的纸团是湿的。原因是学生在把杯子提出水面时,让空气跑了出来。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空气在杯子口尚未拿出水面时跑出来,这种情况学生能看到水泡是从杯子中…  相似文献   

14.
卢惠林 《物理教师》2003,24(2):45-45
题目 :一薄壁圆柱烧杯 ,半径为R ,质量为m ,重心位于中心线上 ,离杯底的距离为H ,现将水慢慢注入杯中 ,问烧杯连同杯内的水共同重心最低时水面离杯底的距离等于多少 ?(设水的密度为 ρ水)此题考查了物体重心的位置随质量而变化的问题 ,但学生却无从下手 ,是不是此题超越大纲呢 ?并非 !而是学生把握不住在向杯中注入水的过程中 ,物体重心位置随着水量的增加在升高 ,从而引起重力势能变化的问题 ,那么究竟如何解析呢 ?我们设想注入少量水后 ,烧杯连同杯内水的共同重心位置在水面之上 ,如图 1所示的O点 .这时 ,如果继续加水 ,就是在共同重心O…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大气的压力时,一教师技“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 1.实验。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和几张浸湿的纸,在一个玻璃杯里投入一张燃烧着的纸片,趁火势旺时,用湿纸盖在杯口上,迅速地把另一只玻璃杯的杯口与盖纸的杯口对准,并用力压紧。一会儿,让学生缓缓提起未烧纸的杯子,这时,学生发现,两个杯子牢牢地“粘”在一起,下面的杯子不会掉下去。  相似文献   

16.
颜色最喜欢玩小魔术了,就拿绿色来说吧!它其实隐藏着其他的颜色。①一个纸条②一支绿色彩笔③一个玻璃杯④一个夹子⑤水跟我做吧1.往玻璃杯里面注入2.5厘米深的水。2.在离纸条下端5厘米的地方,用绿色彩笔画一个点。会发生的现象:15分钟后,纸条上的绿点不见了,但在原来的绿点上方,纸变成了蓝色,紧接着往上的地方变成了黄色。3.把纸条吊在杯子里,纸条的一端用夹子夹在杯口上,让绿点刚好在水面上方,而纸条另一端浸在水里。一般的墨水,都混合了彩色物质,加水就可以把它们分离。将纸条浸在水里,水会顺着纸条往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分解了绿色,并把…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大气环境散射率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普通大气环境中粒子对激光散射率,用以反映测量环境对光束的散射程度,进而评估测量环境能否满足散射测量。该装置以稳功率激光器为光源,让光束穿过积分球空腔,使空腔内的粒子在空腔内发生散射,从而散射光都被积分球所收集,再使用光电倍增管测量积分球收集的散射光强,并采用相关检查方法进行信号处理,有效去除背景噪声。在实验室环境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测量精度最高可达0.1×10~(-6),装置误差达到±2%,实现了散射率的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8.
对于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 然》第五册中《空气占据空间》一 课,我在经过多次教学后发现, 实验2中的部分实验设计应当 改一改。 实验2中有三个小实验。第 一个实验是:“把一团纸紧紧塞 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 入水底,猜一猜,纸团会不会湿? 把杯子提出水面看一看。”我认 为编者的意图是:演示杯底的纸 团不会湿,从而让学生初步领悟 杯子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水进 不去,所以纸团才不会湿。但在 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实验结果并 不像编者想象的那样。班里有近 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实验时,杯底  相似文献   

19.
设计制作了“光折射”现象的演示装置.通过制作简易天空、水井、蛙眼模型,重现青蛙视野在“枯井”和“满水井”中的变化,展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两个折射特征,使抽象的叙述性强的折射现象实例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有效建立折射概念,加深对折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堂中有些所谓细枝末节不但会影响教 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以三年级科学课《观察水》一课为例,在做水有毛细现象观察实验时,有些老师采用课本插图方式:让学生手持一张纸条,下端放在水槽的水里,观察水往上爬的现象,但是学生很难控制纸条在水中的位置,上下移动,实验者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我在上此课时把纸卷成铅笔粗的纸圆柱,让学生统一时间把纸圆柱放在试管中,并分三种不同结构的纸给不同的小组,约停两分钟后让他们汇报水上升了多少毫米,然后根据各组数据让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得出了这样的结果:一、水的确有往上爬的现象;二、纸的品种不同水往上爬的高度也不一样。我认为这样做有几点好处:一、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看不清水到底是真的往上爬了,还是持纸的学生手移动的结果;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三、如果用一种纸做实验,学生只知道水沿着物体缝隙往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