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受众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以《黄山日报·黄山晨刊》为您服务版为例,就如何满足受众生活需求,提升新闻服务水平,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3.
敬思秋 《视听界》2005,(4):i008-i009
从微观层面说,“连线”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但把“连线”放到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它无疑是媒体快速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战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举世闻名的安徽黄山大地上,一批批黄山好人为人称道,一个个普通市民身边的黄山好人及黄山好人集体走出黄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成为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也引导了全市学好人、做好人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朱建林 《新闻世界》2013,(10):130-131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经济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新闻和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一道成为都市类报纸的报道重点。本文以《铜陵日报‘铜都晨刊》为例,从贴近性、服务性和本地性入手分析了经济新闻报道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4月2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召开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培训交流总结会。这次会议是浙报集团前段时间举办的8期脱产培训班的一个成果汇报。培训班期间,全体采编人员系统地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工作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并结合工作实际,互相交流心得、提高认识。会上,采编岗位的6位同志作了发言。本刊摘要刊登他们的体会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无论原有的主流媒体电视、报纸、电台,还是新兴网络媒体,都在用民生新闻争取占有最大的受众市场,而民主、公开的话语环境,催生了民生新闻节目。显而易见,民生新闻应民众话语需求而生,理当为民众生活服务。如果说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起到的是上情下达的作用,那么,民生新闻则更加突出下情上达,反映民声民意,更好地实现上下对接与沟通,利于民生  相似文献   

8.
“抓新闻”和“做新闻”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有人可能会认为抓新闻和做新闻只有说法不同的区别而无根本性的分界,的确,如果我简单地笼统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话,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仅就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而言,两者是一致的,而且事实上我们也往往混用这两个词,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两种提法所包容的记者思维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其实反映了  相似文献   

9.
2007年,用哈萨克、汉文出版的《塔城报》正式改版为日报并更名为《塔城日报》。1958年12月8日,塔城地区唯一一家党报和唯一一张公开发行的报纸——《塔城日报》创刊。从事情本身来说好像是顺理成章,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地方,但从48年的发展脉络来看,从服从服务于塔城地区发展这个大局的工作成果来看,这种变化有质的飞跃。尤其从顺应当前党报发展的“三贴近”等内在要求来看,《塔城日报》在短短3年完成了过去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为实现“奋起二次创业,打造一流媒体”目标,提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就是一年一度高水平的新闻大战,传统媒体的报道已经让人应接不暇,网络媒体的参与更使新闻大战大大升级。我们选取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商业网站新浪网、搜狐网作为代表,通过这些网站对今年“两会”的新闻报道及转载分析,揭示与日俱增的网络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从2011年以来,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范围深入进行,在坚实的土地上接通新闻事业的"地气",发出了一篇篇生动活泼、扣人心弦的新闻佳作,将基层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播给广大的读者。基层电视台的采编人员在这一活动中更是发挥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利用"沾满泥土芳香"的采访方式,丰富"走转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做强做实民生新闻地市晚报把好“三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于每一个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发出了一个新闻信号。如何结合自己的媒体特色,在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做强做活做实这方面的报道,不仅是一个媒体政治家眼光过硬与否的重要表现,而且对于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我们接触过不少新闻界同仁,每每遇到由头难找,同期声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时,大家几乎众口一词:那就“做”它一下!“做”新闻成了当今电视新闻从业人员追逐的时髦。新闻果真能“做”吗?一、新闻是怎样“做”出来的1、挖空心思编造由头。由头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倘若一开始就能由点切入,把最精彩、最只有故事性、新闻性的东西表达出来,那么,那条新闻就成功了一半,为此,不少记者搜肠刮肚,苦思冥想,甚至不惜丢失新闻真实性原则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编造由头。有一位记者去年春节期间来到赣南老区采…  相似文献   

14.
陈宇 《记者摇篮》2012,(12):3-4
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记者,我们是走基层坚定的实践者,在日复一日的采访工作中,我们关注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体验着他们遇到的困难,分享着他们最朴实的幸福。离开了他们,我们的工作便无从谈起,节目便失去了立足点。扪心自问,在一次次的采访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经常用审视的目光看  相似文献   

15.
新闻之“德” 新闻人“掌握”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机关”。新闻舆论引导人们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从某种意义说,舆论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新闻人的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亦称小通讯。它是"寓情于事,以情感人。寓理于事,以事显理"的一种新闻文体。由于新闻故事篇幅短小,生动活泼,又有故事的特有魅力,很受读者的喜爱。好的新闻故事,要有新颖、深刻的主题,而这样的主题,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靠题材来体现的。所以,写好新闻故事必须精心选材,找到好故事。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新闻故事的选材必须是新鲜的。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也就是说,用  相似文献   

17.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又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隆重开幕。今年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周年,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当代中国新闻出版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自辽宁广播电视台原《黑土地》栏目改版升级为《乡村服务社》以来,其节目内容的影响力可谓越来越大。如今,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重视,无疑为《乡村服务社》迎来了提升和发展的良好机遇。客观地讲,虽然《乡村服务社》当下已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及社会各界人士所喜爱,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想更好地服务三农,更全面地满足广大受众对党的政策和新科技的渴望,特别是要强化《乡村服务社》栏目的品牌效应,可以  相似文献   

19.
说《新周刊》是中国最乐于也最善于"做秀"的杂志,大概是不会有人反对的。是它第一次将一个专题做得那么庞大、诸体大备,让读者大呼过瘾;也是它首先淋漓尽致地发掘了"盘点"的妙用,并将它拓造成一个经典的编辑模式;也只有《新周刊》将中国电视鼓捣得神魂颠倒,一忽儿打一忽儿模,总能吸引无数的目光;当然,更是它充分发挥了现代汉语的奇妙功能,制造了一大堆前所未有的新鲜词汇,如"无厘头","哈日流","第四城",更别说那个妙不可言的"飘一代"。  相似文献   

20.
新闻热线,是平面媒体有效挖掘新闻资源,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淮北晨刊》创刊后,新闻热线也随之设立。本文从《淮北晨刊》新闻热线设立十年以来的运作模式、所起的作用以及面临瓶颈等方面着手,尝试寻找新闻热线在办报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期提高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