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继承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特色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刘小奇同志和江总书记的“德治”思想是我们党在党建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特别是江总书记的“以德治国”方略,内容丰富多样,实践覆盖范围广大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德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4.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如何关系到“以德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以权为民、平等待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略,有着传统的思想渊源,它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的统一体;"以德治国",要与时俱进,要建立一系列的教育、规范、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以德治国”,追根溯源是对儒家“德治”思想中以民为本,立身惟正,举贤任能,教而后刑等积极合理因素的深刻借鉴和继承,包容了儒家“德治”智慧的深厚底蕴。“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在性质和内容、主体和目的、实施时的地位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以德治国”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新时期对国家管理机制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思想道德建设被提上日程。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重要培养基地——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则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高校如何真正贯彻以德治国,抓好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新时期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中国共产党首部从党员个人角度论述党的建设的论著。少奇同志在“修养”中系统阐明了党员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内容、方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完善了中共党建学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修养”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21世纪初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它是对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并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实施这一方略必须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以德治党,以德治政,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治国思想的继承.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理论,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借鉴和继承.今天,我们要通过研究朱熹思想,联击实际,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针.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规范,法律和道德都是对人们行为进行约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都对社会整合、社会稳定具有同等重要的维系作用。它们既相互区别,不可替代,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补充;它们的调控范围在存在契合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功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德并举。只有这样,二者方能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解决权力腐败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权力腐败是权力异化的表现,是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或偏离职责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权力腐败问题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治在预防权力腐败中的作用。在运用法律手段治理权力腐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通过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公职人员加强道德实践、促进公职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等治理权力腐败的德治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其核心是司法活动自身的公正性;德治的实质是依靠提高社会主体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理想的、高度文明的社会状态的实现。司法公正作为法治和德治的纽带,促使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互为助益的作用链条。在德法共同为治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司法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司法职业道德制度创设,建立健全司法保障机制以促使司法公正和德治社会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治国思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批判与总结,是提高综合国力,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肩负着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德育应全面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用“以德治国”思想作指导,浓化德育氛围,净化德育环境,优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改革,强化德育管理,量化德育绩效,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Positive psychology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tudies in the fields of moral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and scholars in those fields have attempted to apply its ideas and methods to moral education. Among various theoretical frameworks, virtue ethics is most likely to connect positive psychology to moral educational studies because it pursues eudaimonia (flourishing). However, some virtue ethicists have been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the current mainstream concep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apply directly to moral education because it focuses on subjective aspects of happiness, but not its objective and moral aspects. Thus, I will consider whether the concept of purpose, which was investigated recently by a group of psychologists and emphasizes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 of happiness, can address this issue. I will examine whether purpose is a moral virtue contributing to flourishing, consider if its nature is possibly a second-order virtue and whether it is distinguishable from other second-order virtue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对后世影响极大。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治党治国的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德治方略。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是清初思想家、大学者,他历经社会变革,对封建社会腐朽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主张以德治世,"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把"孝悌"、"廉耻"作为人的行为规范准则,提出了"天下众治"的早期启蒙思想,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涵盖了全社会道德规范.他的德治思想具有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朱熹,吕祖廉并称为“东南三贤”的张Shi以宋代理义之学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他以理义之学作业治理天下的理论根据,主张实行德治要正君心,要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权力,要以德为本,以刑为辅。深入研究张Shi的德治思想对我们当今推进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能否积极地正确地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取决于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深刻理解,以德治国内涵包括施仁政、重道德教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的内涵,主要是指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必须依法办事。法治不是和德治相对立的概念,而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法治是政治文明,德治是精神文明。必须把德治划定在精神文明的范畴之内,才不会造成德治和法治的冲突。德治与法治各有其特殊性,不能相互替代,二者又具有统一性,因此具有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德治国是目的,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手段,所以二者应当并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20.
德治和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理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也应该灵活运用德治与法治,以促进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