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特征与规律以及社会再生产等理论原理,阐述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加强和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谈到市场经济和国家调控关系时说:“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论点,对于在今后经济改革实践中处理好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经历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历史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只有正确地认识政府宏观调控的客观内涵,才能深刻体会后者,从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分配公平等等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福利)最大化地调控目标,遵循市场规律,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经过必要的管理程序,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施加有效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不等于政府调控或国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政府调控和国家调控是三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三个概念不仅会妨碍人们正确认识现代市场经济,在实践中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而,澄清三者的含义并加以正确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1 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也不断趋于完善。如果说 1 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对加强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四大会议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管理和宏观调控,进一步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审计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保证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党中央提出要“强化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是对社会供求总量的调节和控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直接管理和调控不同。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运用经济政策为主要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两种因素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控,从总体上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有计划的调节,避免大的比例失调和危机的出现。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社会生产中的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是产业政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大政方针。《纲要》的颁布实施,是为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伍广强 《广东教育》2006,(11):27-27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凋控,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领域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同时又为市场经济增添活力。本文认为,实现社会保障从单位化向社会化的转变,建立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宏观调控的三大导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宏观调控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因此,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掌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有效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宏观调控具有着市场补充、市场矫正、市场导向和平衡协调等经济功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要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反对垄断和保护公平竞争,在效率优先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自然与社会环境等等。这些问题,都不能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和个人的自发行为来解决,主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法律的  相似文献   

13.
实践表明,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是必要的、及时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有效的,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丰富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现在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实现是市场经济完善化的形式。这种宏观调控会不断捉进和加速市场经济的发展,抑制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要达到高级的现代化形式,摆脱自由竞争的巢臼,国家不进行宏观调控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适时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针对市场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国家进行有效地宏观调控。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理解“市场调节”。忽视或不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所以,讲清“国家宏观调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计会本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作用与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密切相联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和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不是否定国家的这一经济职能。笔者就这一论题谈几点想法,以求指正。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大义计会再中生产的分析和考察,提出了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必要性。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各经济卞体的运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这…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新旧体制的转轨中,如何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1、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节的关系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表明,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存在没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资产阶级历来非常尊崇市场,有人形容市场是资产阶级心目中的“上帝”.古典学派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极力鼓吹“经济自由化“,主张实行完全的竞争.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完全竞争经济中的均衡和最优化.恩格斯指出:“垄断是重商主义者战斗时的呐喊.竞争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厮杀的吼叫.“斯密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制度下的宏观调控完全一样吗麻迎和在学习国家职能时,有的学生日不I认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市场经济时,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两种不同制度下的宏观调控是无差别的。本文拟就此谈一浅见。一、两种不同制度下的宏观调控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崭新的历史局面,还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辐射下,引起各项事业的相应变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改革旧的依托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教育体制,适应市场经济接轨,建立起由国家宏观调控、依托市场经济对人才和科技需求,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能够充分合理的配置资源,适应市场中的供求关系,遵循价值规律,从而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着手,分析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协同作用,希望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