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培 《大观周刊》2011,(25):22-22,12
儒家的"六艺"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六种科目,孔子在春秋末期创立自己的学派时,继承了这一传统,用来教育弟子。在以后的几千年中.“六艺”一直是儒者安身立命的根本,凭借其实用性和威严性在封建社会获得了很高的地位。虽然对于“六艺”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六艺”的重要作用依然在诸多版本中被凸显出来。今天,我们有必要深入“六艺”内部,揭示其独特的学术魅力.以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艺,才能,技艺。古时,孔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文献,被奉为儒家普通人生法典,是为六艺,学生三千余,身通六艺者七十余。孔子开设六门课:礼、乐、射、御、书、数,被学子称六艺。联想今日科技图书的编辑工作,亦有六艺:营、文、专、博、坐、走。现试述之。营经营。编辑应学会经营之道,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善于经营者须具有挖掘选题、注重质量、降低成本、把握时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才能。选题有否特色,是一个出版社图书在市场中竞争能否取胜的关键。社会效益好的选题要努力追求,经济效益丰而  相似文献   

3.
以翔实的原始资料考证了《史记》产生的环境和条件与孔子整理形成的六艺经典的关系,以及六艺从思维方式、取材、述理论宇宙观等方面对《史记》的影响。从而使读清晰地读出孔子与司马迁两个献学大家之间的学术关联。  相似文献   

4.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40):12-13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保氏》 “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君子六艺”。是古代男子安身立命之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5.
"六艺"是指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称"六艺".孔子创私学办民校,培养"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史记·孔子世家>.礼教,如同现代教育的德育;乐,是审美教育;射和御,如同现代的体育教育;书、数,乃是智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个合格称职的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校。但是,市场经济需要营销,在出版业内,也提出了“全程营销”的要求。对于编辑来说,也相应提出了新“编辑六艺”。传统的编辑六艺,主要侧重内容的合格优质,新“编辑六艺”,则主要侧重形式的合格优质。  相似文献   

7.
去年的金秋时节,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水平和整体面貌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江苏隆重举行。国内外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门类的艺术节目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大会演。“六艺节”期间,新闻媒体担负着将艺术从舞台上送入千家万户的重任。而在各类媒体中,《新华日报》对“六艺节”的报道尤其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其内容鲜活生动,形式灵活多样,图片精美夺目,在版面上形成了一个个亮点,大大加强了艺术节在读者中的影响。 一、注重整合,形成规模 整个“六艺节”自去年9月28日开幕至10月13日闭幕,历时16天。面对这样一场时间跨度较大的战役性报道,《新华日报》给足版面,形成规模,以较大的声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用丰富的内容吸引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林存光著齐鲁书社2004年3月出版《随笔》2005年第三期上有一篇《孔子的面目》,开头写道:“山东曲阜于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祭孔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参礼团和海内外华人代表躬逢胜典。大典上,新造的孔子铜像首次亮相。媒体也顺势强调:‘孔子真面目今天复原’,这是人们‘第一次见到儒学祖师爷孔子最真实的长相’(2004年9月28日《新闻晚报》)。”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意义不仅是指新近发生的事件,更在于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中有新的发现。新华社1998年10月22日发自孔子故里曲阜的对外报道《孔子后代经商忙》,就是一篇旧题目写出新意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这篇稿件发出后,仅香港就有《文汇报》等4家报纸采用,英文的《中国日报》破例在头版刊登。该报在头版登载新华社的英文稿是不多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故里的变迁等等,这类老题目中外记者们不知写了多少回,要写出新意来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想引起点轰动就更难了。《孔子后代经商忙》通过孔子后代对先人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齐金江  孔磊华  李岩 《山东档案》2008,(6):67-68,70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183;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183;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11.
《孝经》是儒家专论孝道的书。在儒家经典的所谓《十三经》中是部头最小的,全书不足二千言,但它却与其他“经书”一样,在封建时代倍受重视,具有深远影响。 一、《孝经》的作者、成书和流传 《孝经》一书最早著录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六艺”类:“《孝经》一篇,十八章。”“六艺”,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但“六艺略”所著录的不仅是六经,诸经传记亦在其列,“六艺略”中所包括的《论语》、《孝经》,并不属于“六经”传记,显然是有意将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冢。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派作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编研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算是最早的编研工作。当年孔子四处奔游,搜寻尧以来的古籍,终于在周王室中发现有关虞、夏、商、周四代档案史料,总共3000余篇,大体可分为典、谟、训、诰、誓、令6种体例。其中有《尧典》,是歌颂尧、舜禅让的事迹;《禹贡》记载了夏禹凿山治水的故事;《无逸》是周王教诫成王要勤劳政事的训词;《秦誓》是秦穆公一篇追悔的文章。孔子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出一部有百篇的《尚书》。孔子还将周游列国的见闻,“笔则笔”,“削则削”,集档案史料编纂出《春秋》。孔子把《尚书》、《春秋》两部和《诗》、《礼》、《易》、《乐》称为《六艺》,被儒家奉为金科玉律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4.
一个合格称职的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校。但是,市场经济需要营销,在出版业内,也提出了"全程营销"的要求。对于编辑来说,也相应提出了新"编辑六艺"。传统的编辑六艺,主要侧重内容的合格优质,新"编辑六艺",则主要侧重形式的合格优质。  相似文献   

15.
弹指之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已经举办22届了。20余年来,孔子文化节已成为一项融纪念先哲、交流文化、旅游观光、学术研讨、经科贸旅合作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旅游节庆活动,成为纪念世界名人孔子之盛典、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舞台、开展中外交流合作之良机、联结四海友好情谊之纽带。去年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节庆协会有关会议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欢妮 《新闻窗》2010,(5):84-85
塑造城市品牌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一种方式,目前,各个城市纷纷根据自身的历史、人文、经济、自然等方面的特性推出各具风格的城市品牌建设目标。其中历史文化作为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之一。曲阜依托孔子儒家思想源发地的优势,打出了“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旗帜,准安凭借“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7.
接孔子回家     
接孔子回家,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举动。 孔子,陌生遥远的人物,你我对他的认识恐怕仅止于语文课本上只言片语的《论语》、历史教材上旗帜鲜明的“打倒孔家店”。很多人早已淡忘,孔子思想是我们的血脉之源,是即使脱胎换骨亦无法抹去的烙印。《伴孔子周游》帮助我们重拾记忆,心甘情愿迫不及待“接孔子回家”。  相似文献   

18.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上古时期,我国就产生了用于“治职”、“明事”的书契文籍。①到了周代,典籍渐多,于是分官执掌,各守成书,开了图书分类的先河。②其后,孔子删定六艺,刘向、刘歆编制《七略》,都是中国图书分类思想史上的大事。毋庸置疑,我国图书分类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作为中国图书分类法的  相似文献   

20.
宋还吾。民国时期山东著名教育家,因为支持学生在山东曲阜演出独幕话剧《子见南子》,引起孔子后人不满,告到南京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引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辱孔”案。该案在当时中国的政界、教育界、学术界、新闻界和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