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的最大吸氧量又称“最大有氧能力”。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又是估计运动员和其他劳动者身体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在体育运动中,最大吸氧量可以反映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状态,区别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评定各种训练方法的效果(特别在准备期内)。确定运动训练的强度还可以作为耐力性项目选材的依据。因此在运动实践中,它是很有意义的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PWC是Physical Work Capacity的缩写,表示身体做功的能力。PWC_(170)系指运动中心率达到每分种170次的稳定状态下,测定单位时间身体所做的功,根据功率大小评定身体机能能力。最大吸氧量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利用的最大吸氧量,它显示人体最大有氧能力,是评价心肺系统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最大吸氧量可以通过PWC_(170)的数值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最大吸氧量(又称最大有氧能力),是人体有氧代谢能力强弱的标志。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最大吸氧量是反映运动员心肺功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又是估计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尤其是最大全身耐力的重要依据。体操、艺术体操、击剑、武术、技巧、射箭、投掷等运动项目,按其动作结构属于  相似文献   

4.
PWC_(170)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WC是英语身体工作能力(Physical Working Capacily)缩写。 PWC_(170)试验,是把身体定量负荷时的心率定为170(次/分)时,求身体在单位时间内做了多少功或完成的功率是多少。PWC_(170)值是评定身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评定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PWC_(170)值越大,身体工作能力也就越大。目前,这种方法国内外应用得比较普遍。评定身体工作能力,有的用最大吸氧量作为指标,即用氧工作能力的大小作为标准;有的用定量负荷下的心率变化程度来评定,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5.
最大吸氧量(Vp_2max)曾被作为评定耐力的最佳指标,但柯斯蒂尔等(1973)发现,最大吸氧量非常相似的人,其耐力项目的成绩相差悬殊。因此,最大吸氧量似不能作为耐力能力的指标,所以,必须找出一个新的、更精确的反映耐力能力的指标。葛莱塞和伏杰尔(1973)提出可用耐力时间(ET)来反映耐力能力,所谓耐力时间是指受试者在相对较高的运动负荷时能持续的时间,但这个测验首先要测定其最大吸氧量,然后才能精确确定相对较高的运动负荷,即必须进行两次运动测验,在两次运动测验之间,  相似文献   

6.
有氧供能是能量供应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最大吸氧量是反映有氧能力的最好指标。近年来各国学者较一致认为,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在极量负荷时心肺功能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运动实践和选材。最大吸氧量的直接测定需用精密仪器,需让受试者事先学习,确定最大吸氧量“顶点”很难,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不宜使用,也不便在运动场上大量进行。许多学者创立了各种间接测定法,其中(?)stand在1954年根据负荷后的心率与运动员体重制订出推算最大吸氧量的列线图已被  相似文献   

7.
最大吸氧量是评估有氧能力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根据Hollmann的观点,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当负荷进一步增大时,吸氧量不再相应增加,而出现一个水平平稳状态,此就称吸氧量平台现象,它可作为衡量最大有氧能力的一个指标。我们在健康受试者跑台测试中,看到了吸氧量的稳定现象。Hawaly等研究者发现,在功率自行车测试达极限强度时,确实有62%的受试者没有出现吸氧量平台。其他的一些研究者也探讨过吸氧量平台这一问题,并~再证实吸氧量平台的出现,可能代表一个未定的生理意义。Hollmann指出,在功率自行车测试的大多数情况下,工作肌的…  相似文献   

8.
一般健康成人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如五十岁时的心输出量只有青年时的75%。二十岁时最高心率可达200次/分,四十岁时达180次/分,而六十岁时只能达160次/分。在呼吸系统方面,如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的降低更为明显。最大吸氧量通常被认为是循环呼吸系统工作能力最精确而简易的指标。它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循环、呼吸系统发挥最大机能水平时所能吸收的最大氧量。最大吸氧量与最大通气量、最高心率  相似文献   

9.
最大吸氧量是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该指标不仅可用于评定训练水平,还可作为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不同等级、不同项目的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对象与方法测定对象:参加第三届全运会的男子公路  相似文献   

10.
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氧运输系统发挥出最大机能水平时吸收和利用氧气的能力。它是人体有氧代谢能力强弱的标志,也是衡量人体心肺功能水平和评价身体工作能力的客观标准,而且在人类体质研究、健康评价和运动员选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最大吸氧量的大小,不仅与人体心肺功能和组织细胞吸收利用氧的能力有关,而且受环境和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一、间接测定法的意义最大吸氧量是目前评定人体负荷时有氧工作能力的最好指标。众所周知,为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体力而制定的运动处方,也以其为重要依据。测最大吸氧员,一般采用普通的跑、活动平板机或自行车测功计等运动方法,使被测者在较短的时间内(5——15分钟)达到完全疲劳,并把最后几分钟的呼气,按每30秒或1分钟连续采集至多氏袋中,用气量计测量其容量,并取其一部分,进行O_2与CO_2的含量分析,由此直接测定出最大吸氧量Vo_2max。但是,这样的直接测定法,必须要有昂贵的实验设备,精湛的测定技术和许多熟练的操作人员,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目前能够直接  相似文献   

12.
最大吸氧量(Vo2max)又叫最大摄氧量或氧极限。是反映人体有氧代谢机能潜力的综合性指示。在耐力性项目中,则是训练水平的指标,也是判定劳动者身体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在科研单位,均采用国内外的先进仪器测试,而普通高校,因设备条件有限无法采用这些先进的仪器,可用哈佛台阶试验这种花钱少、简便易行的方法估测Vo  相似文献   

13.
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在运功时氧运输系统发挥出最大机能水平时吸收和利用氧气的能力。它足人体有氧代谢能力强弱的标志,也是衡量人体心肺功能水平和评价身体工作能力的客观际准,而且在人类体质研究、健康评价和运动员选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最大吸氧量的大小,不仅与人体心肺功能和组织细胞吸收利用氧的能力有关,而且受环境和运动训练等因素的影响,并存在着年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预测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本文对武术、体操女运动员定量工作时的心率、氧脉搏、肺通气量等生理指标,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选择其中较显著的因素建立了三个最优逐步回归方程。通过验证,其预测结果能准确反映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丽平 《冰雪运动》2000,(1):5-5,12
以具体的实验,阐明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并间接推算出其最大吸氧量,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最大吸氧量与其他有氧耐力相关因素的关系,评估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作者测量了包括国家队队员在内的46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身体成分和血红蛋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1)绝对最大吸氧量与身高、体重和脂肪含量成中度正相关关系,相关度均无显著意义,相对最大吸氧量与上述身体成分指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2)我国优秀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女子正常。最大摄氧量与血红蛋白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度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试了12名速滑运动员,在进补药膳前后的肌肉力量、身体工作能力、心脏功能、呼吸功能、最大吸氧量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发现经10用进补药膳后,以上表示身体机能水平的指标,均有较大程度改善和提高,证实了运动员适时进补药膳可起到强身增力、抗御疲劳、促进恢复、增强适度性、提高运动能力的功效,具有广泛应用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前言 PWC是英语身体能力(Physical Working Capacity)的缩写。PWC_(170)是把身体进入工作状态时的心率定为170次/分完成的功率值。一般来说,PWC_(170)值越大,说明身体工作能力越大。众所周知,由于PWC_(170)值和最大吸氧量一样,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人体在运动时的心肺功能和训练水平,所以国内外早已把它作为评定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于运动实践中。但是,对PWC_(170)的研究,目前多限于与其它耐力指标之间的比较和建立不同项目运动员正常值方面,对耐力项目运动成绩与PWC_(170)值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不够。基于上述情况,又因为中跑的成绩对评定身体一般耐力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报告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通气无氧阈及相关生理参数。从数学、最大吸氧量百分利用率、绝对和相对有氧代谢能力三个指标探讨了男、女间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指标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最大吸氧量被认为是评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指标(1,2),是评定心肺功能的综合性指标。最大吸氧量水平的高低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关系密切(3,4,5),可以根据最大吸氧的水平来预测和估计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是,最大吸氧量的测定方法较为复杂,仪器设备昂贵,不易普及。测定最大吸氧量所采用的运动负荷十分剧烈,也不易被一般人所接受,对体弱又少活动的人、中老年人,以及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