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边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绿色发展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政府绿色支撑力三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2-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对优劣排序。结果表明,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上游以及中游地区。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相对协调性,将其划分为协调发展型、相对失调型以及低水平滞后型,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13 - 2019年长江经济带3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得到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从网络化视角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强度处于下降趋势,等级结构特征比较明显;②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在空间网络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中上游城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集聚板块特征:板块内集聚,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④城市环保、科研投入差异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的形成,城市距离、开放、创新水平差异则对其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明华  刘文斐  王山  刘玉鑫 《资源科学》2020,42(6):1087-1098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MinDS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分析等方法考察其空间格局及演进趋势,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检验了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下游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明显高于上、中游地区;②城市生态效率的总体差异较大但呈缩小趋势,下游城市生态效率的区域内差异始终最大,上游与下游的区域间差异最大。随着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技术创新、公众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系数逐渐下降,是总体及区域内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各地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为城市生态效率的区域间差异提供了一定解释;③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低水平、高水平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助推下游、上游地区分别呈现两极分化、多极分化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低、中、高水平城市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系数均较小,城市生态效率发生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从而导致总体及各地区均存在“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本文采用至强有效前沿面最小距离模型对测度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有效避免传统DEA模型的缺陷,在对其总体空间差异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差异来源,并预测其长期转移趋势,由此深化了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时空演进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骆灿  陆菊春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195-203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13—2019年长江经济带3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得到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从网络化视角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强度处于下降趋势,等级结构特征比较明显,下游城市在空间网络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中上游城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2)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集聚板块特征呈现板块内集聚、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3)城市环保、科研投入差异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的形成,城市距离、开放、创新水平差异则对其有负向影响.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在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时注重城市间的协同关系和联动效应;打破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马太效应,优化整体格局;进一步完善各城市的交通设施,推进路网规划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协同发展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关系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相关、齐普夫(Zipf)规模位序分析等定量方法,对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分析。文章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呈现上海"龙头"地位显著、城市之间差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特征鲜明、不同领域关系复杂等特征。为提升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应重点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发展双向"创新飞地"、重视多领域协同互动,推动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动静分析;并结合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模型分析影响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别显著;技术进步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高的贡献率高,提升潜力大;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论文运用DEA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综合测度与评价.从综合效率来看,十年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效率增长缓慢,从省域看其效率主要由技术效率决定;从上中下游区域发展来看,其效率主要由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决定;从投入冗余率与产出不足率来看,固废>财政预算>劳动力>资本>废气>废水>能源>GDP;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三废尤其是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将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两大抓手,倡导技术创新扩散绿色创新成果,推进体制创新保障绿色发展效果,采用差别战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一体化进程促成联防联控联治,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长廊.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效率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传统企业升级转型成为必然,要实现升级转型就必须树立绿色价值观,进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从而使长江经济带焕发经济活力。在研究总结绿色企业文化和长江经济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提出企业践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前期呈“倒V型”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后呈缓慢的波动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差异,其中下游区域的效率水平最高,上游和中游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均值在各年份期间交替领先;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由上游和下游高于中游的“U型分布”特征逐渐转变为“多中心分布”特征;随着时间的推进,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愈发显著,但低效率城市聚集的规模大于高效率城市,局部两级分化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10.
从细化城市层面及动态演化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前期呈倒"V"型发展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后呈缓慢波动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绿色...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分析了1978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发育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两横三纵"的国土空间开发架构,人口和GDP呈现向沿海沿江集聚的态势,且经济发展水平由下游向上游呈梯级下降,农业生产空间向上游、山区转移且多与贫困地区交叠,国土空间整体开发强度较大,资源环境压力突出。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优化应遵循国土空间结构演化的基本规律,按"点、线、面"形式组织国土空间结构。从"面"上看,应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细化空间功能单元和区域类型,控制开发强度,近期应对一些需求迫切的关键区域加以重点关注。从"线"上看,主要通过城市群核心城市节点间快速连接轴线的建设,完善网络化、开放型的国土空间系统。从"点"上看,应以国家级城市群、国家新区建设为重点,培育新型增长极(群)。同时,通过上述途径建立合理的工业生产与城镇生活空间、保障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农村生活空间、建立多样化生态屏障空间,促进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9—2015年长江经济带数据,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要素区域间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借助引力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空间关联强度,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的显著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一,有效增加RD人员的交流频次,带来技术的空间外溢从而提高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其二,降低创新资源的交流成本,提高RD资本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变,以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动态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不同区域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下游、上游和中游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区域差距悬殊;中游地区技术进步优于上游地区,但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邻近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高会对本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中游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整体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开放均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但在不同区域各因素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并为长江经济带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建设协调发展带、改进地方政策实施理念和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及生态廊道建设使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出现剧烈变化,研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变化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制定长江黄金旅游带规划以及实现旅游经济腾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2年和2016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旅游景区空间点位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分析以及核密度等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总体分布格局基本沿长江水系发生聚集,聚集程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相关政策促进、旅游业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交通可达性优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区域景区聚集加速;城市休闲型景区以及主题公园兴建为城市景区聚集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将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108个城市2003—2017年的工业绿色经济效率,探究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环境规制在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负向作用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呈现出负向影响逐渐减弱甚至由负转正的效果,且这种逆转效果在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引导工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聚集,继续采取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手段并注意配套结合,推动下游地区各类创新要素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以及在引进外资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2004—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研究其创新速度的空间集聚及其门槛效应,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四升四降"的双M型波动下降形态;城市间有显著的正空间作用且有增强趋势;冷热点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热点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冷点区向下游地区集聚;趋势面平缓,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南方向上的城市实现了对北方向上城市的赶超;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水平对创新速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琳  张佳 《软科学》2016,(11):48-53
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估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锡尔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间以及三大城市群内部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特征及构成。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有所缩小,2004~2010年总体差异缩小受益于三大城市群间差异缩小,2011~2013年总体差异缩小趋缓受制于城市群内部差异扩大;近10年三大城市群间差异呈缩小之势,长三角与中三角、泛成渝的差异明显改善;近10年三大城市群内部差异持续扩大,政府绿色政策支撑和工业绿色增长度的差异扩大引起城市群内部差异扩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空间关联角度出发,通过引入碳排放量来改进传统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碳排放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并运用QAP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越来越复杂;碳排放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市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显著的非均衡性;地理邻近关系、能源消费差异等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协同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绿色经济效应,基于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数据,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方法研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试点城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绿色技术进步是主要原因;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政府干预增强是潜在影响渠道,政策效果在长江不同区位和不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上存在异质性;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在长江经济带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对这一政策的学习借鉴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5,(8):77-81
在空间经济视角下改进了Barro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和Mankiw-Romer-Weil条件收敛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内108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存在着绝对β收敛,绝对收敛速率为1.41%~1.68%,半衰期周期为41~49年;在控制了劳动力、实物资本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FDI、地方政府行为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变量之后,长江经济带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收敛速率为1.41%~1.59%,半衰期周期为44~49年;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外溢乘数约为0.13~0.35,说明经济带内存在若干个促进经济收敛的"中心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主要原因,但溢出效应受到空间距离的制约,这导致了长江经济带目前的经济增长收敛以局部收敛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