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深入把握其基本特征既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智慧的生成。从教学方式看,教师重视启发与诱导,教学手段具有激发性;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智慧生成主要是在知识经验积累中经历直觉感悟的过程,因而具有顿悟性;从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看,智慧课堂教学具有体验性、生成性、创新性、道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问题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在迅速发展、繁荣兴旺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些关键性的、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些难题是:1.对作为文化哲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文化”,缺乏既经得起严格的学术推敲,因而又没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的定义;2.没有建立起既符合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又适合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之本质特征的哲学研究框架、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3.没有能力对一些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做出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解答。只有从真正突破了“观念的王国”的“社会个体生成论”出发,既立足于扎实的学术积累,又认真关注现实,才有可能找到文化哲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并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牢牢把握其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扎根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为大变局中的世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价值意蕴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理念贡献。从实践路径上看,中国应继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化解各国分歧与矛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为纾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构想无论在政治理论上还是政治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治理论上看,“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从政治实践上看,“一国两制”构想既有利于祖国的统一、稳定、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可以说“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宝库的又一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理论在发展问题上有三大贡献:一是对发展主题的凸显与丰富;二是对发展方式的总结与升华;三是对发展境界的更新与提高。对这三大贡献的认识,是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把自己在社会历史观中的革命变革所创立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伟大变革,但又没有离开人类哲学思想的根基.在这一根基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是马克思实现社会历史变革的"阿基米德点",既是马克思实现社会历史观根本变革的标志,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根本旨意所在;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一切旧哲学的根本超越,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研究正在遭遇方法乃至研究性上的质疑,原因是教育哲学研究并没有应用现代研究推崇的规范化研究方法.从目的和方法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又需要通过对教育事物的整体性把握来获得.因此,教育哲学研究对整体性把握教育事物的追求决定其在方法上具有以下基本定位:教育哲学研究方法是整体性把握事物的方法;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命题;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环节是命题收集、整理和再表达.教育哲学研究在方法上的这种基本定位最终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方法在根本上是逻辑推理方法,既可以有传统的演绎逻辑方法和归纳逻辑方法,又可以有以逻辑推理为内核的概念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在迅速发展、繁荣兴旺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些关键性的、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些难题是:1.对作为文化哲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文化”,缺乏既经得起严格的学术推敲,因而又没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的定义;2.没有建立起既符合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又适合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之本质特征的哲学研究框架、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3.没有能力对一些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做出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解答。只有从真正突破了“观念的王国”的“社会个体生成论”出发,既立足于扎实的学术积累,又认真关注现实,才有可能找到文化哲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语境中,智慧有不同的解读。在哲学语境中,哲学首先是作为一种智慧而出现的,哲学就是"爱智慧",转识成智使智慧成为可能。在教育学语境中,教育需要智慧的滋养,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也需要教育的开发与挖掘,智慧的生成和发展依靠教育,智慧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智慧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通过十几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提炼成这样的几句话:既看学生,又看老师;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关注预设目标,又关注生成目标。下面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问题教学是指以真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为基本内容与手段的教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它们分别从机制论、功能论和本体论上为教育学问题教学提供了借鉴。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学生的智力和智慧技能是在教育学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从教育学视角看,教育学问题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社会的改进;从哲学上看,教育学问题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其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获得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科学哲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性,但归根到底属于人文学科;科学哲学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科学哲学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现实性,关键是要从重大现实问题中寻找和发展新的理论增长点和学术制高点。重新思考科学哲学的性质和定位问题,有助于使中国科学哲学走出困境,开辟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资本生成理论的研究,大体是从社会历史和经济学哲学两个角度进行的。从社会历史角度对资本生成进行研究,客观展现了资本生成的历史过程,资本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经济学哲学角度对资本生成进行研究,认为资本具有双重的经济学和哲学品质。但仅从这两个角度对资本生成进行理解还是不够的,资本生成同时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深深扎根于近代哲学之中,是人类理性实现自身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要刊     
曲跃厚王治河怀特海(1861-1947)的过程教育哲学集中体现在他的《论教育的目的及其他》一书中,它既克服了现代教育之种种弊端,又展望了一种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模式。从教育角度,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一些命题:第一,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根本的,成为现实的就是成为过程的。第二,一切都是内在相关的。现实事物的共同体是一个机体,它乃是生成过程中一种不完善的状态。第三,过程和机体是历险的和创造的。第四,过程和机体是享受的和艺术的。这些“充满真正的智慧”的思想对教育富有启发性。摘自《哲学研究》2004年第5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断,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成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生态理念、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批判理论为其理论渊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威胁、国内主要矛盾及生态领域的新变化催发的现实诉求、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客观昭示为其现实基础。从逻辑主线看,人民至上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主线,答“为何建设生态文明”之问、表“讲政治、重民生”之态、遵“六个重大”之则。从价值指向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中国智慧的理论价值、为世界各国的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方案的实践价值、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提供中国范式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新民 《文教资料》2007,(23):139-140
和谐理念离不开深厚的哲学基础。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效率优先和社会公平原则集中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理性的哲学思考,将使我们对和谐理论的认识与实践达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审美“虚静说”是中国古代美学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理论范畴.从历史发展上看,它创立于魏晋时代,渊源于先秦哲学;道、儒两家的“虚静说”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均有影响,但道家的“虚静说”是其主要哲学基础.从意义上看,审美“虚静说”的“本休自由”的精神对审美、艺术家人格胸怀的涵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它也受到老庄哲学消极面的影响而带有空蒙虚幻的色彩,但又受到儒家理性精神的调节而未走向迷茫的神秘世界——由此造就的中国艺术既悠然意远又切近现实人生,中国艺术家的人格胸怀既超脱又入世.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风险社会中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核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创造性地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方案。该命题既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中国政治理念,又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类哲学的发展运用。该命题蕴含的核心要义是共生思想。从源头梳理共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历史联系,从内容上把握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关联,是正确理解和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事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文化哲学视角,重新审视老子的哲学美学思想,并透过老子其人其书之谜,看老子哲学诗学所蕴含的巨大思想对话空间。文章分别讨论了学术史上对老子与《道德经》“疑古”、“信古”和“释古”的问题,揭示了老于哲学本体论与宇宙论精神、认识论与辩证论智慧、人生论与政治论理想,以及语言论与审美论意趣,并进而阐释了老子智慧在当代社会的警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