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亟须尽快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合成生物学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并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研究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合成生物学科技伦理治理的策动要素、具体路径及管理机制,探讨国际生物安全背景下中国的治理机制。研究显示,合成生物学的科技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人类社会、农业、军事和经济等领域的伦理问题,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完善协调、决策和咨询机制,强化行政规制和科学评估与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严格的惩治机制,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支持,重视科研人员自律机制的建立以及强调公众参与等。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合成生物学科技伦理治理经验,提出中国应建立健全新兴生物科技伦理的法治化体系,同时建立涵盖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全过程全环节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科技伦理进行常态化和长效性治理。  相似文献   

2.
智能医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改善了患者医疗体验。然而,伴随着医疗机器人颠覆性技术发展,其应用引起了诸多伦理方面的隐忧,相关风险类型可归纳为安全风险、隐私风险、道德风险、责任风险以及公正风险。医疗机器人伦理风险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可以界定为管理方、设计方、供给方以及需求方,因此,厘清各主体的角色和责任是实现其伦理治理目标的关键。提出应当通过将负责任创新融入设计环节、建立严格的伦理审查制度、保护使用者的主体权利、构建医疗机器人的道德能力以及完善伦理风险的法律规制加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3.
药物设计是药品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也是控制药品风险的关键环节。纳米药物设计是实现风险控制的"源头"治理,设计过程采用的价值敏感设计(价值嵌入)方法是设计者负责任创新意识的展现。由纳米制剂的结构效应和尺寸效应客观决定的纳米药物设计者责任,不仅表现为对纳米药物风险的技术评估(TA)的责任,而且需要从建构论视角探索纳米药物风险的建构性技术评估(CTA)体系。建构性纳米药物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纳米药物设计者实施负责任创新的路径应关注知识提升、道德规范、法律制约及政策导向4个维度。  相似文献   

4.
梅亮  陈劲  李福嘉 《科学学研究》2018,36(3):521-530
科技创新的负面影响与新兴技术的治理挑战引发研究与政策对“责任式创新”的关注。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责任式创新主题文献的系统回顾,构建“内涵-理论-方法”的整合框架,对责任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共性理论基础、及实践应用方法展开系统评述。研究结论显示:责任式创新的内涵主要围绕内在属性视角、创新过程与管理视角、创新结果评估视角三个方面展开;责任式创新的共性理论基础包括正义论、技术社会控制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制度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五个分支;责任式创新的典型应用方法涉及扎根研究、伦理分析法、实时技术评估、“谦逊”技术与参与式治理法、上游公众参与技术治理、中游模块化技术治理、技术社会评估等  相似文献   

5.
合成生物学对生命现象的探讨从认知转向合成,研究对象从自然生命转向合成生命,由此引发大量伦理问题与争论。目前学术界对此的探讨涉及多个维度,但对不同维度特点与关系,以及各维度争论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内在关联的讨论相对薄弱。本文梳理合成生物学的伦理争论,归纳得出伦理争议发生的五个主要维度及其特点,具体包括:制造生命有机体的正当性问题,技术发展对宗教文化的挑战,生物安全性的伦理问题,利益风险分配的公平问题,行动自由与伦理监管的冲突。同时本文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出发,分析不同维度的伦理争论渐次展开并相互影响的内在逻辑。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厘清合成生物学伦理研究的混乱状态,深化理解合成生物学伦理争论中不同伦理立场的核心主张及其根据,进而明晰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飞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新思维、新方法,不仅极大提升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由此催生科学与技术、文化与产业的革命,也引发了合成生物学领域在研发投入、产业转化、教育培训、知识产权、公众认知,以及伦理和生物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讨论。文章梳理了合成生物学科技与产业发展在政策与管理方面的挑战,以及已有的一些策略和实践,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监管责任,建立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准入,重视教育培训与科普宣传平台建设,构建政府部门、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公众共同参与的创新政策体系及综合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合成生物学家的理想是逐步实现对物种基因和基因组的功能性修饰,创造出对人类有益并对自然界无害的新生物。尽管分子水平的研究仅有60余年的历史,但有必要充分认识合成生物学的复杂性。鉴于此,任重而道远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路线图应该包括多学科的底盘物种系统研究、细胞水平的功能元件解析与移植、新功能物种的安全性与功能优化、生产型功能物种的再选育、后期的跟踪技术和应用评价等。除了明确科学界的路线图外,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领域的讨论及研究也至关重要,关注治理问题可以规避风险,避免社会利益群体的冲突,造成难解的"死结",使科学成果成为无法利用的"夹生饭"。  相似文献   

8.
廖欢  刘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3,(12):250-258
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为应对技术发展与应用中日益凸显的伦理矛盾,科技伦理治理迎来了法治建构的新任务。鉴于科技法律治理与科技伦理治理的底层逻辑有着一定差异性,以适度法制化作为切入点,分析科技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融合机制。通过厘清科技伦理治理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立足于法律治理与科技治理的关联性,指出科技伦理治理法制化能够为科技活动划定边界,有效回应并规范涉及科技应用行为,推动负责任的科技创新与应用;同时,科技伦理法制化要求在法律层面上作出伦理规范,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关注新兴科技领域相关伦理问题,因此从实体化权利义务、多层次规范体系的构建等角度出发,提出依托法律规范、伦理委员会运转、科技伦理审查等治理有效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增强伦理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创新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创新研究中存在着"支持偏好",由此导致了忽视对创新的社会后果尤其是非预期后果的研究。随着创新影响的扩大和风险的增加,后果与责任问题不容忽视,相关研究逐步开展,成为"负责任创新"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正在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新兴学科.本文结合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阐述了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发展合成生物学过程中伦理和安全方面的潜在问题,并就如何开展相关风险的治理、促进合成生物学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阿柔娜 《情报科学》2023,(5):153-160
【目的/意义】分析数据隐私风险的时序主题关联,理清热点主题的演化路径,探索有温度的数据隐私风险治理。【方法/过程】基于WOS核心合集和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数据隐私风险领域相关文献,通过LDA主题模型将文本按照时间片切分,并识别各时间片的研究主题;再通过余弦相似度计算分析相邻时间片主题的时序关联,梳理主题演化路径并探索研究前沿。【结果/结论】数据隐私风险研究的关注点逐渐从对识别、评估和缓解数据隐私风险技术本身的关注,转向对平台、算法和场景整体性情境的关注,这需要通过数字伦理、法律和社会等方面共同助力形成负责任的技术,以期构建数字信任环境。【创新/局限】本研究对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数据隐私风险研究的演化路径进行梳理,探索数据隐私风险治理的有效路径。未来可进一步细化不同时期的主题,并深入分析不同时间片的新兴技术对数据隐私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加速迭代的新兴技术对人类道德秩序的挑战,在诸多技术应用中都引发了大量伦理难题,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之间的张力被凸显出来。今天的科技伦理成为一个多学科多主体参与的、对科技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治理的领域,科技伦理治理是未来社会生活实践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议题。从责任伦理的角度出发,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治理应充分考虑以下要点:发挥伦理原则在新兴技术的敏捷治理中的作用;拓宽科技伦理教育,推动科技伦理由专业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变;强化科技伦理协同治理,构造多主体合作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面向新兴技术实践的“物”转向,以人与技术物的协同演化为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合成生物学是关于设计和重新合成生命的一门新兴交叉融合性学科,是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等,在工程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设计生命、合成再造、重塑生命,开创全新科学研究模式,在生命科学、化学、材料学、医药与健康等多领域形成颠覆性技术。随着合成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迅速突破,合成生命有可能成为我国实现颠覆性原始创新的领域之一,为全社会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综述围绕第193期"双清论坛"展开,聚焦于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总结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前沿科学问题;结合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优势,分析和凝练了我国亟待关注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应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合成生物学的工程特性赋予其“设计”和“重构”的实践内涵,人为设计的生命得以加入传统的以DNA为基础的生命进化进程,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风险和伦理问题。文章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所引发的伦理争议,剖析了合成生物学面临的安全风险、伦理困境及其诱因,在借鉴欧美国家监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合成生物学伦理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技术时代的风险不同于前技术时代的风险,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身居技术"座架"下的人类命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不仅自然生态系统卷入技术运动的漩涡,就连人类未来种族的延续也面临着风险的考验。责任伦理风险观,应时代所需而产生。本文通过对责任伦理风险观内涵的研究,用责任伦理规避技术时代的风险,既有理论原则、方法,又有应用实践的途径,希望对解决技术时代的风险问题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与经济特性,提出三点建议:大力加强合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建立国家级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基地;我国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维;在生物安全、伦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负责任创新”是继“可持续发展”之后欧美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其主要内容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技术创新实践密切结合,从伦理角度有效评估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通过评述“负责任创新”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内涵,阐述其理论框架和方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展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是现代科技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科研人员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的研究数量不多,且结论不一致。本研究基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一项全国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深入考察科研人员的反思性如何影响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于公众参与科学普遍持积极态度,并认为应用研究比基础研究更需要公众参与。科研人员的科技风险反思性和科学家责任反思性都能提高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支持度,但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反思性的人才更可能支持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所倡导的"溯源式"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李娜  陈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6):258-264
负责任创新(RRI)旨在科学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社会行动者和创新者彼此负责,同时会考虑创新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及创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其内涵分为行政定义和学术定义。在预期、反思、协商、反应、可持续性、关怀这6种负责任创新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无私利性,基于负责任创新这7种框架理念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隐私、结果等三方面主要伦理问题,探讨嵌入RRI框架来解决人工智能(AI)在产生、应用和发展等过程中滋生的伦理问题的路径,使AI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但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复杂活动。文中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和研究主题聚类分析,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概念与类型、风险管理内容、热点研究议题3个方面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为后续该领域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学科视角亟待开拓。现有研究聚焦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决策方法研究,未来有待融合数智技术实现研究方法创新。该领域的热点议题集中在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困境、技术研发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产业政策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技术创新成果的“沉睡”困境、大数据驱动的风险智能决策、“负责任”的技术创新伦理问题等,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相关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