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2.
吴思媛 《青年记者》2009,(16):31-32
一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把男性间的性爱行为看成是神圣的事;玛雅文明对同性恋很宽容,认为是天性使然;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部落把同性性行为视作青少年的成人化仪式并保留至今。②  相似文献   

3.
吴思媛 《青年记者》2009,(14):78-79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4.
相当一些报道刑事案件的文章中,通行一个程式:讲明犯罪嫌疑人之后,在强调其职业时,多冠以“无业人员”、“无正当职业者”,甚至还称之为“无业农民”。把“无业”和诈骗、盗窃、抢劫等刑事犯罪联系一起,很容易使人推论出:既无职业,怎么生活?能不偷、不抢、不骗吗!  相似文献   

5.
6.
刘新 《军事记者》2014,(8):34-34
反恐维稳报道政治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相关报道的采写者,既要坚持把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又要勇于发声、先声夺人,把控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犯罪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也自然更多地投入到青少年犯罪的报道之中。然而,在众多的媒体报道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青少年犯罪的新闻报道,不能全面、客观地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青少年犯罪的新闻报道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三  相似文献   

8.
面对群众期盼的眼神和义愤填膺式的诉说(有时候甚至是哭诉),一些记者可能马上“嫉恶如仇”,将被投诉者视为违规甚至违法的对象。其实,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心态,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后面采访过程中的心态乃至提问的方式、语气等,也会在新闻报道中留下自己不易察觉的“阴影”。要做好舆论监督报道,记者必须从以下三方面把握好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9.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正如李瑞环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积极有效的批评报道并不矛盾。因为,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这个命题本身,就包含着另一个命题:新闻报道以对消极、丑恶现象的批评揭露为辅,有主有辅,主辅相对,这也是一种辩证关系。如果说,正面宣传是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那么,批评揭露就是告诫人们不应该怎么做。从这个意义上讲,严肃认真、把握分寸、讲究方法、注重效果的批…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我国新闻界对负面报道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认为负面报道是负面事实或者负面题材的报道;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闻报道并不存在正面与负面之分,所有的报道都是为了实现正面的舆论导向,只是在报道效果上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负面新闻报道有以下功能:一是认  相似文献   

13.
14.
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报道类型之一。深度报道既要做到准确、详实、深入、专业,又必须把握一定的分寸技巧,否则有可能落下新闻炒作的嫌疑。如何更加客观地"摆事实",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首先,不忽略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任何细节。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事实的意义的报道方法。深度报道应对新闻事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还原和再现。既要关注那些对新闻当事者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事件细节,也不回避那些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细节...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报道类型之一。深度报道既要做到准确、详实、深入、专业,又必须把握一定的分寸技巧,否则有可能落下新闻炒作的嫌疑。如何更加客观地“摆事实”,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召国 《当代传播》2012,(6):89-90,93
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是随着现代报业的兴起、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法制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报道领域中,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中亟待深层研究的对象。深度报道体裁主要有两种: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包涵其中。本文对法制新闻深度报道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掌握与媒体沟通的原则与方法,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有效运用传媒力量,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但面临新的传媒环境,部分领导干部尚存在这方面的"本领危机"和"知识恐慌",表现为与媒体沟通缺少章法,媒体应对能力不足,素养不够,从而给宣传阐释党和政府的正确主张,树立公信力,以及领导干部自身媒体形象带来一定影响。本文从理解尊重,以诚相待;掌控主动,引导交流;言之有据,把握分寸;沉着冷静,展示涵养等几个方面,就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需要把握的原则加以分析探讨,以期对各级领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财政部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细则、规章和措施,各级政府集中采购部门相继成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于2003年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组建了企业内部集中招标采购中心(试运行),与政府集中采购同时起步。2007年底经湖北省编委批准为正式机构,标志着本集团集中采购进入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原则一:时效性有时是相对的,不同案件的报道有不同的时效性,关键是不缺位,不越位. 对重大案件的报道,媒体应针对案件的性质,对报道时间作出正确选择.在操作层面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应放在首位,对于查处腐败大案的新闻,因办案的复杂性和对案情真实性的严格要求,时效性应无条件服从办案需要,做到"帮忙不添乱",这是报道查处腐败案件时必须坚守的新闻纪律.不能为追求一时的所谓"轰动效应"而越位,也不能因"缺乏"暂时的"时效性"而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