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人瞩目的科教兴国战略在中国大地怦然勃兴,并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振奋人心的卓越成就。但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国策定位不是一帆风顺的.其理论阐释不是准确无误的。其实践成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新世纪之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也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完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聊城大学世界共运所赵常伟博士撰写的《新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版)一书.即是科教兴国问题研究领域的新作、力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战略方针,将教育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又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策,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初中课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施行。2004年开始.教育部又决定有计划分批次地实施以省为单位的高中新课程实验。我省被列入2006年实施这一工作的省份之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省的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党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方针,愿意在共同点或相似点上同包括工党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社会党进行接触和对话。中国共产党对工党和社会党确立了一个既现实又科学的态度:“尽管这些党一般都不赞成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也有各自的解释,但是我们认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选择,这方面的分歧和差异不应当成为谋求相互了解和在广泛的领域里进行合作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学术界对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开始了重新审视和评价。不少学者对这次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许多论文改变了以前学术界对这次改革所持的否定态度,越来越多的著作倾向于肯定其进步性质。其中,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倪学德博士撰写的《和平的社会革命——战后初期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研究》就是较有新意的一种,相信它的出版会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封孝伦的专著《2 0世纪中国美学》旁征博引地述评了中国 1 0 0年来美学发展的史实。该书全方位地梳理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史实。该书客观公允地评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代表人物及其美学理论建树。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富有启迪的概念和理解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俄国革命的胜利,在中国改革中,邓小平继承了列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不照抄书本,不照搬别国模式,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我们今天仍然要坚持有事求是的精神指导我们的实践,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逐渐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理论。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飞 《历史学习》2006,(12):4-7
【单元导读】本单元包括两大历史时期: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到20世纪20年代,涉及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等历史事件,反映了一战后初期东西方世界的概况。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到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涉及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其间,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到引进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杜威来华讲学,直至如今大量引进域外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教育问题。近百年来的中国教育各阶段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且不断推陈出新。总观百年来的教育研究历程不难看出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国外理论借鉴有余而立足于本国教育实践的理论建树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李剑萍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中国教育现代化诸矛盾范畴研究》,对迄今百余年来的中国现代教育作了全景式探索,对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即中国教育现代化诸矛盾范畴作了深入研究。全书显示出新颖的研究范式和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党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方针,愿意在共同点或相似点上同包括工党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社会党进行接触和对话。中国共产党对工党和社会党确立了一个既现实又科学的态度:“尽管这些党一般都不赞成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也有各自的解释,但是我们认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选择,这方面的分歧和差异不应当成为谋求相互了解和在广泛的领域里进行合作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学术界对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开始了重新审视和评价。不少学者对…  相似文献   

11.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20世纪80年代以后,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终于唤醒了中国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在现代化道路上艰难跋涉的历史进程进行反思和研究;也只有对今天的现代化进程充满了投身其中的热情和责任感才能真正体验历史上现代化建设筚路蓝缕的艰辛,为当年的现代化建设误区而扼腕叹息.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期声名鹊起的朦胧诗已经被认可为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产品,当它的光影渐渐淡去之后,中国当代诗坛尤其是当代先锋诗歌阵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呢?这恐怕是所有瞻望中国新诗前途与命运的人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罗振亚先生的新著《脓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2005年6月版)。在全面搜集整理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先锋诗歌发展的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美学的探寻与历史的追问,对上述那些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作了初步回答,为我们准确理解世纪之交中国新诗的现实样态、审美特征和流变轨迹提供了非常直接、非常重要的认识路径和诗学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有过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起步。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的开放打开了窗口。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习中,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其经验;又要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误,吸取其教训。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育》2007,(3):13-15
农科教结合,这一改革创举源于我县。自1987年正式实践至今已历经20个春秋。20年的历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实践农科教结合是提高农民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90后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的需要,而且也是"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和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史"和"论"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新近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郑德荣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研究》一书,从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视角,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殚精竭虑,激浊扬清,实现从沉睡到觉醒、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巨变的生动图景。通读全书,别开生面的分析和阐述,魅力独具的思想和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好处这一中心议题,通过引用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东盟与中国双边经贸发展的数据、图表及相关文献资料,作一说明佐证。文章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文中重点说叫东南亚金融危机、东盟自由贸易区举步维艰和中国经济持续长期的高速发展等因素,促成了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全面驱动科教事业发展以及有效提升综合国力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与行动路向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与人才素质结构的丰富”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人力资本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教育创新”的理论逻辑以及“教育内部结构变革与社会外部环境驱动协同助力中国人才培育”的实践逻辑,是对科教兴国战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逻辑理路的理性诠释。然而,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要素间作用方式与效能的变化,科教兴国战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也因人才培育环境与目标的变化而受到挑战。有鉴于此,结合党的二十大就科教兴国战略对强化我国现代化人才支撑所作的战略规划,可基于国家立场从人才培育环境、人才培育机制、人才培育效能、人才培育范式这四方面进一步探究科教兴国战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鲁迅是以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精神界战士"而驰名文坛。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化选择代表着中国新文学、新文化的主流与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保守主义、新儒学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学术界充斥着大量的怀疑、否定鲁迅及其思想的声音。如何看待鲁迅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的文化选择?如何看待鲁迅的文化选择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张福贵先生的《"活着"的鲁迅: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版)把鲁迅的文化选择置于东西方文化转型的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升温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少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者纷纷“离场”或“转向”,相对于其他学科,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显得过于平静和沉寂。事实上,毛泽东思想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思想遗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其价值、解读其精髓、展现其魅力,只要我们更新研究的视域、变换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就可重新发现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空间。当代中国呼唤创新,将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创新则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先导。纵观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