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转型,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缺失问题日渐突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和生命意义感教育作为一个重点加以突破,通过机制创新、实践突破和成效示范,构建生命价值教育的工作格局,搭建生命价值教育的资源平台,建设生命价值教育的师资队伍,创新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体系,推动生命价值教育的实践创新,探索中职生生命价值教育的有效路径,促进学生在身心、智力、劳动、审美、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终身发展与价值实现,提升生命意义感,绽放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在价值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建构完整的价值引导内容,这是由学校教育工作对人的培养目的决定的.在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任务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价值的引导是开展价值教育的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人生价值取向,激励学生对正确的人生发展价值的认同和追求,是价值教育校本课程实现人生价值引导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围绕正确人生发展价值而设计的人生价值教育校本课程,就成为重要的价值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角度厘清生死、生活、人生和生命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超越生活的个我化追求生命存在的普遍性,重视拓展人生的宽度与生命的意义,追寻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安顿,使人生“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在“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区分上以及“人生价值”有没有“两点论”上,我国理论界以及高校教科书始终没有定论。应该以新的观点,重新界定“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澄清对“人生价值”有否“两点论”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许多教材和文章中,关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概念,都由于所依据的理论根据不妥,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错误和缺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现点看,价值的本质特征是在同社会劳动相联结的状况中表现出来的。所以,价值是主体对客体与社会劳动的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从一般推理个别,人生价值就是主体对人生与社会劳动的关系的认识与评价。由此出发,人生价值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合乎逻辑的推论。  相似文献   

6.
缘起:一个哲学家的生与死生命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生死同行的旅程。但真正促使我思考"生命的一次性"的问题,是在阅读《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一书之时,深切体验了我所崇敬的一位哲学家的"生"与"死"。这位哲学家,就是已故著名海外华人学者傅伟勋先生。傅先生是一位挚爱美好人生的学者,一位热爱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哲学家。他年月生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解有赖于智慧教学主体性价值逻辑的澄明,包括回应价值内容、载体与原则等关键伦理问题。生命自然性、思想性、精神性和独特性蕴藏的存在维护效能,是主体性的重要价值表征。这些价值的挖掘与实现,须由自由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完成,并要求个体在实践中遵循“自发-自觉”“为我-我为”“受动-能动”相统一的原则。循此逻辑,智慧教学应重塑感官叙事模式,通过数字化质感创生方式张扬生命的自然性价值;通过媒介选择、信息要素调控与沉浸技术运用,营构深度思维图式,挖掘生命的思想性价值;通过建立智能化情绪激活机制,守护情感本真,涵育生命的精神性价值;通过构筑智能化差异发展空间,激发主体内生动力与创造性,彰显生命的独特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围城》以方鸿渐的际遇为主线,通过方鸿渐的人生历程,既传达了现实世界的荒谬,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缺憾,对人物基本生存状态的展现更是蕴涵着深沉的生命意蕴,它所要反映和揭示的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一种对人生与生命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是生命教育的两大问题.人生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珍惜身体、诗化生活和升华生命.在考虑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关切生命教育的意义本质及符合生命教育本质的活泼形式,反对"放养"式、"饲养"式和"圈养"式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出发,就可以发现《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实际上是人物生命诉求的存在主义再现。从悲观到超越,从异化到自由,发现生命的本真即意义。正是由于人们总是趋向于对本真状态的追问,才有走向本真困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埃及人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王蒙的小说对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政治革命时代下的个体人生形态价值指向作了典型的呈示:第一,林震与刘世吾体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第二,王蒙的“少共”情结决定了其创作时的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双重视角;第三,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价值指向的具体呈现形态“在路上”对目的地的追寻与确认。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时下,学生轻视生命,动辄自杀和杀人的事件不时见诸于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生命教育的关注。这不仅是教育制度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今学生责任感的淡薄和对生命价值理性思考的缺失。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4.
董喜才 《教育革新》2010,(10):20-21
价值观的培养是中学政治课(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贯彻始终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一开始便溶人了有关生命意义与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初一思想品德课教材设专章内容进行生命价值的教育,初、高中政治课教材始终贯穿着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丁晓明 《考试周刊》2012,(31):174-174
1.生命关怀 1.1生命关怀的定义。 生命关怀是对人类和人的生存情况和生存价值最深层的关心与热爱,它是以生命中实际的需要为起点,为生命创造出自由和自然的状态,帮助生命领悟和体验生命的价值所在,以便于更好地实现生命的全面发展与协调。个体的生命关怀其实质上是关怀个体生命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不同个体的生命是不同的、独特的,并通过各种经历、感受展示出来,从而使生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作品正是借助文学表现人生,表现命运,才具有了永久不衰的魅力。而悲剧作品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更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提升人生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价值在本质上不是“认识”现象,而是一种“存在”现象。因此,关于价值的本质揭示应突破传统主、客体关系模式这种认识论范式桎梏,转入本体论的思考。从“存在”的角度看,价值作为一种事实.在本然上是生物的生命存在及其显现方式的规定或属性。只有生物才有“生”、“死”规定,从而构筑生物生存的他律性和自由性以及相互作用而形成“损益关系”,使价值得以原始发生。无机界则没有这一价值的原始发生机制。当然,价值的规定是有层次和种类结构的。如主体与客体的区别、价值主体间活动层次的区别等。当把本体论统一于认识论、实践论并从主体实践的本能层次上升为自觉层次的把握时,其只能指为人类领域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哲学家李德顺先生在他的著作《生命的价值》里,对人的价值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他自己需要,那么这种价值就是他的‘为我’价值。‘为我’是指自己既是价值客体,又是价值主体的情况。这种类型的价值,叫做‘人的自我价值”’。“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自己以外的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的成长离不开课堂。很多人说.我在课上课下判若两人,平日里文静少言的我,一旦站到讲坛上,便神采飞扬、光彩照人。是的,我对课堂情有独钟。课堂是我的人生舞台,是我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绿洲。这里有起点与希望,有收获与挫折,有笑声与泪水……一节又一节的课叠加成了我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