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这是关于课程评价功能的一种新认识和新提法,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以"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实践为例,探索"评价即学习"理念的评价方式.主要围绕"真实评价"的内涵和"如何设计真实评价任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主张让"评价即学习"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般认为,体现当代消费社会本质特征的消费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消费文化连同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一道揭示了当代人类社会的新本质和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消费文化是营销界和传播界当前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以白领消费特征为代表的消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白领消费文化以快餐文化为表现,以文化壁垒为特征,体现了形象消费主义的实质。以这一实质为线索,我们看到炫耀型消费、白领追随型消费与白领消费文化的相关特征,为我们全面认识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讨论媒体文化必然要讨论消费社会,后者不仅是前者赖以产生的氛围,也是前者的必要社会条件。媒体文化对社会消费的引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对具体的、个别的商品的购买和消费、生活方式消费的组织和引导以及开辟新的生活风尚所需的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5.
肖燕 《华章》2007,(10):198-198
文化消费时代是一个文化选择多元化的时代,当代编辑受到文化消费的巨大冲击.本文从文化消费、文化建设和文化使命的角度提出编辑主体应该树立坚守"文化守门人"的文化责任意识,积极介入文化消费市场的文化责任意识,培养和提升读者的阅读习惯的文化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家庭消费文化的概念,是多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及融合。追根溯源,文化是最本质的种概念。 本文从文化概念着手,试图通过概念的类属的自上而下分析,并列结合的整合,构建起家庭消费文化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是消费的知识化和理论化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是一第一生的存在,消费文化本质上只是我们反映消费而获得关于消费的理想、观念、知识和理论。讲消费文化旨在强调消费者蝇必须学习和运用人类认识消费的积极成果,增强消费行为的自觉性。把消费文化理解为优美的消费环境,具有文化味的消费资料和以此为对象的消费活动,会引起理论上的混乱,并妨碍消费文化指导作用的发挥和消费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吴愚 《文教资料》2008,(28):229-231
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比如:严格意义上的或着说是理想意义上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艺术真实"又受到诸多局限.在事实表述时,我们要把握好叙述历史的分寸,而在电影创作中,我们尊重用影片来做判断、提供一种表述历史视角的电影作者,我们也认为虚构的、专心于精彩叙事的电影同样也忠实于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性别差异导致女性消费成为一种“代理消费”,这揭示了消费化所隐藏的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女性消费化具有竞争性、功用性美丽和功用性色情以及媚俗的社会特征,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塑造女性消费化的社会化机制有:生产消费化、媒体消费化和都市消费化。女性消费作为一种化,其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第一性的存在 ,消费文化本质上只是我们反映消费而获得的关于消费的思想、观念、知识和理论。讲消费文化旨在强调消费者在消费中必须学习和运用人类认识消费的积极成果 ,增强消费行为的自觉性。把消费文化理解为优美的消费环境、具有文化味的消费资料和以此为对象的消费活动 ,会引起理论上的混乱 ,并妨碍消费文化指导作用的发挥和消费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孔颜乐处”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它历来为学者们所推崇和津津乐道。这种理想人格包括以“诚”为核心的真理境界、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境界和以“乐”为核心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生命样态现状的剖析,可以发现,一方面主流文化工具性趋向的导引,销蚀了大学生的生命感,使他们找不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一种“生命文化”的滋养,找不到文化的支撑。“生命文化”的建构,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价值的思考,是个体主体性的诉求,它有利于大学生不断积累力量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改造“强大”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本质只能是客体对于主体有用 ,而不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真理的本质只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如实即符合实际 ,而不能是真理对于主体有用。对于一事物的全部真理性认识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价值真理不等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 ,它们在反映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的文学理论,“道”和“美”一直是文论隐含的两个层面。所谓“文以载道”中的“道”,在古代文论中主要指的是儒道,在五四文论中主要指的是民主自由精神,当代“文以载道”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当代文论中“道”的渲染功能也在不断减弱。所谓“美”,主要是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无论在古代文论还是在现当代文论中都是存在的,因为不管是不同时期还是同一时期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下的审美体验都不同,所以要对审美进行分类是很难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就中国文论中“道”和“美”这两个方面关系的流变来谈文学理论对人文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塃老板》所呈现的是突出的“原生态”话语叙事形式。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定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下矿山的人文境况,人们为了更多地索取、疯狂地积累而导致人性的丧失,悲剧的产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现了突出的对于人生、人性与人的未来的人文关注,从而突显其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冀志强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1):60-65,93
随着文化工业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形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逐渐加深.但是,由于在这种背景下审美对象更多地表现为影像与符号,形成了审美泛化的现象,导致了普遍性的审美失落,从而使人们的心灵无处安顿.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积极地以形式为基础进行多种方式的审美建构,可以在观看消费文化中的符号影像时保持一种无利害性的态度,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7.
真实从来都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一旦虚假的成份侵入新闻的肌体,新闻的生命便会受到威胁乃至遭到动摇.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民事诉讼中以“客观真实”为证明要求具有明显局限性,确立以“法律真实”为证明要求因其现实意义、可操作价值而更具合理性。追求客观真实作为一种司法理想应是证明目标而非证明要求。而法律真实是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是具有高度盖然性的相对真实,人民法院应当据此依法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19.
哲学教科书中"绝对真理"一词的含义存在一定的混乱,为此学生提出了"没有绝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吗?"这一问题.问题之源是教材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了"绝对真理"的概念:真理的绝对性和终极真理.本文认为: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建议引入"终极真理"取代"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20.
意义与真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意义和真为主轴 ,考察了英美语言哲学中相关的观点。其不同理论背景下的诸多观点可以大体划归成两类 :一类主张意义与真的同一 ,另一类主张它们的分离 ,但一个阵营中出现另一个阵营声音的情况并不鲜见。这种复杂性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